分卷閱讀50
青明遙遙笑望,子歸微不可查的頷首,在他走近時,恭敬俯首,盡是崇敬。天壇之下,宮人止步。海公公和一眾隨從停在臺階前,青明停頓三息,緩緩抬腿,鄭重的踩在第一級臺階上……一階一階,青明步履悠然的向前方邁進。恍然間,這十幾年的事一一浮現在眼前,天降奇才,受封太子,無限尊榮;武帝之約,中秋之計,推人入池,罪而離京;苦學九年,出行一年,君子之交;重歸帝京,當街懲惡,收復民心……天壇共三層,下層是按品階高低分立兩側的大臣,中層是皇族子孫,上層是即將傳位的武帝。青明平靜的目視前方,收斂笑容,平穩的走過大臣中間,每走過一級臺階,便有兩人低下頭,恭敬俯首……在上方看著青明走近,韓拓目光熱切的盯在他身上,片刻不曾移開。在只差一個臺階的時候,青明不著痕跡的與他對視一眼,接著又平靜的移了回來,經過他身邊時,韓拓同樣低眉垂首。走過下層,來到中層,六皇子到大皇子,青明目不斜視的經過每個人的身邊,皇子們同樣微微頷首,以示敬服。最后踏上上層,等候多時的武帝站在最上面。青明走到武帝面前,停下,父子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他雙膝跪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一個頭。天壇之上,授傳國玉璽。武帝把玉璽鄭重的放在青明舉過頭頂的雙手上。青明接過,隨后站起身子,面朝天壇下方,舉起玉璽。“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霎時,所有人跪在地上,伏身叩首。新帝登基,普天同慶,大赦天下。武帝二十三年春,被貶太子,姬氏月璜,重歸帝京,一朝歸來,收民心,攬朝臣,才華冠蓋,雅致無雙,深得帝心,是以三月為期,登基為帝。這位年少有才,命途波折的皇帝,似乎從出生開始就注定不凡,出生之日,連降數日的大雪轉瞬停止,烏云盡散;幼年顯露出非同一般的才智,最受帝王寵愛,封為太子,本應一生榮華不斷,卻因一樁意外而遠離帝京十年;就在人們幾乎忘記他的時候,又突然出現,重現幼年風華,十年光陰不僅沒能抹去他的才智與光華,反而使他愈發風華絕代,驚艷無雙。就單單他尚未繼位的十幾年,就能引來百姓的無數傳說與猜測,更遑論他登基后所發生的幾件大事。逐外戚、剿黑門,滅戎族、收古丹,統一大周,功績之高,無人可及;與他的功績相對的是他專一的感情,作為大周朝唯一一個廢六宮,獨寵皇后的帝王,其深情一直為后世津津樂道;除此之外,他還是大周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也因此,徒生出幾分天妒英才的遺憾。而掩蓋在這無數流言與猜測之下的真相,無非是這位帝王不得為人所知的深情、寂寞、悲痛、哀愁……第33章第三十二章登基當晚,承乾殿夜宴,君臣同歡,直到夜半,次日免朝。夜宴結束,青明去了帝寢殿,那里是他以后都要居住的地方。回到殿內,遣走宮人,疲憊的坐在椅子上。“師兄,你也回去休息吧,都忙了一天了?!?/br>“那好,有事叫我?!弊託w點頭,轉身回去了。青明早已熟悉過帝寢殿的構造,就算沒有宮人服侍,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一切。況且,帝寢殿內室有一處從山上引來的溫泉池,根本不需要宮人燒水抬水,省了不少麻煩。歇了一會兒,正要起身,忽然看見有人進來。“耀巖,你沒回府嗎?”青明看到連衣服都沒換,一身官服的韓拓,說。“回去了,又過來了?!表n拓走到他面前。看著他不同于以往的肅穆表情,青明直覺他有話要說。果然,韓拓突然單膝跪立在他身前,表情虔誠而鄭重。青明下意識的正襟危坐。韓拓一手按在腰側的劍上,一手向前探,輕輕將他搭在膝蓋上右手,平放在自己的手上,黝黑的雙眸緊盯著他的,良久,開口沉聲道:“我韓拓在此起誓:有生之年,甘為劍盾,護爾周全,刀山火海,在所不辭,若違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青明看著他認真堅毅的臉,伸出空著的手,輕撫他的臉,苦澀一笑,“你又是何必呢?我根本從未懷疑過你的忠心?!?/br>“我知道,”韓拓了然道,“但我想讓你更加信任我,無論以后我們之間的關系變成什么樣,我都是你最忠誠可信的臣子,一世不變?!?/br>都是聰慧剔透的人,又怎么會想不出對方心里的顧慮,他們都不是行事沖動之人,他們都明白在這樣的世道下,他們的感情將會面對多少阻礙,或許很快他們就要面對那些阻礙,或許不久他就要離開帝京,或許明天就回有人請旨填充后宮,但無論如何變,他們始終有一種無法割裂的關系——君臣。對他們來說,這兩個字意味著沉重的責任、不可扭轉的命運、無法抗爭的未來,但同樣意味著他們之間無法斬斷的羈絆與聯系。韓拓的這一番誓言,正好加固了這份羈絆……即使我們不在彼此身邊,即使我們無法相愛,即使我們我們再也無法碰觸彼此,我依然是你的君主,你依然是我的臣子,即使我們作古,后世也會將我們聯系起來:那位一代明君和他最忠心的肱骨大臣。新帝登基百日,朝野清明,百姓和樂,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只是掩蓋在這平靜之下的暗潮洶涌早已開始。作為前皇后,即新任太后的母族,朱氏一族并不是在女兒成為皇后之后,才顯赫的。朱家原是書香門第,有一通曉經商之道的子孫靠自己卓絕的才華,使朱家成為皇商,顯赫一時;然其即將沒落之時,又出一才學極高的子孫,也就是青明的外祖父朱智行,前任丞相,這才使朱家不僅沒有沒落,反而更上一層樓。朱智行育有兩子一女,女兒自然是現太后朱氏,大兒子是朱洵,也就是朱乾的父親,當朝國舅爺;二兒子負責打理家業,游走于各地經商,極少留在帝京,也不怎么與京中權貴打交道,因而知道的人很多,見過的人卻很少。自從朱智行辭官退隱,便不問世事,每日待在京郊的院子里侍弄花草,他的大兒子朱洵的才華絲毫不遜于他,然而他有的不僅僅是才華,還有野心。從青明被封為太子的那天起,朱洵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