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1
所以,周國東西南北四方邊界上,常年有重兵把守,且進出邊界,檢查嚴格,也很緊張。 周國的京城,位置位于周國的中間位置,在大石村的南邊。 大石村所在的渝江省位于周國的北部,冬冷夏熱,田里的農作物也都是一茬子作物。冬天的田里,是什么都種不了的,進入臘月數九天后,還會上凍。而且每年的冬天,也都會下幾場雪,或大或小。 李大夫師徒幾個那日出來后,白日間一直沒有停留,夜間,就在碰到的鎮上住店。 他們也沒有目的,就是這么走著,看著,一路上也很是悠閑,既不像有急事趕路的樣子,也不像急于回家的樣子。 這一日夜晚時分,他們來了渝江邊的一個小村子里。 離村口最近的一家人家,土坯房子,土坯院墻,還沒有大門,李卓陽停下馬車,拿著水壺進去討要點水,順便打聽這是什么村子。 時候不大,李卓陽出來了,有些喜色,“爺爺,這家主人說有空的房間,可以讓我們留宿,我答應一晚上給人家五十文錢?!?/br> “行,那走吧?!崩畲蠓螯c點頭,有住處,總比睡馬車上好。 等他們把馬車趕進了院子里,主人家已經在院子里等著了。 這是一對老夫妻,見到他們這陣勢,以為是哪家的老爺出門在外,以前也有路過的人在自家借宿過,所以這老夫妻二人也沒什么驚奇的。 那老爺子在院子里看著他們卸馬車,與李大夫倒是說上話了,“先生,你們這是去哪???” 李大夫笑著擺了擺手,“帶著兩個徒弟出來游歷一番,今天走的慢了些,沒趕到下一個城鎮上?!?/br> 那老者點了點頭,帶著他們向著一間屋子走去。 這時,那老太太從亮著燈的屋里又端著一盞燈出來,跟著他們走進去。 凌沙見屋子里倒還算干凈,地上一張桌子,兩張凳子,看樣子,用的有了些年頭。一張大炕,炕上鋪著一個竹席子,再無他物。 還好,有個炕能休息一下就行,不然這樣的天氣,在馬車上睡,著實有點冷。 “這間屋子可以睡五個人沒問題!”老婆子放下燈后,笑瞇瞇的說道。 李卓陽看了李大夫一眼,問道:“大娘,還有空屋子嗎?我師傅晚上睡覺受不得驚動?!?/br> 那老婆婆了然,“有,請跟我來?!?/br> 李卓陽和凌沙對視了一眼,跟上老婆婆去看。 “你們在這等一下,我再去拿盞燈?!崩掀牌耪f完,又回去了之前亮著燈的屋子拿了燈,過來帶他們去看旁邊的一間。 好在,這間和剛才那間差不多大小,也是有一個桌子,一個大炕。 “謝謝,那我們要兩間吧,價錢給您按兩間屋子算?!崩钭筷柍鋈r說道。兩間一百文,和鎮上的客棧比起來,便宜多了。 老婆婆點了點頭,沒說什么。 凌沙和李卓陽看這兩間屋子內,也大概知道,這家人,可能還真的像是鎮上的客棧一般,以這個來賺錢生活的。畢竟,以他們的觀察,這院子里,好像只有這二老。 李卓陽在屋內檢查了一遍,發現沒有什么暗門后,放心了,低聲道:“我去把車上的褥子和被子搬進來?!?/br> 凌沙點了點頭,“我去拿師傅的東西!” 老爺子和老婆婆見他們自己搬褥子和被子進來,也沒說什么,兩個人對視了一眼,老婆婆道:“你們先休息一會,我去給你們燒點熱水。你們吃飯了嗎?” 凌沙搖了搖頭,“沒呢,可以借用一下院子里的爐灶嗎?” “用吧!”老婆婆點頭,老爺子去搬了些木柴來。 凌沙搖了搖頭,“木柴你們留著用吧,我有帶炭?!?/br> 老爺子沒說什么,又把木柴抱走了,只留了兩塊做引火柴。 這時李卓陽把李大夫的藥箱和一些隨身的東西帶了進去。 他進門的那一刻,老爺子和老太太借著屋內的燈光看清了他手里的藥箱子,也看清了箱子上的那個標記,那是一枚藥草的標識,也是這個世界上每個醫者的醫藥箱上都會刻上去的標志。 老爺子和老太太對視了一眼,這一行人,是大夫? 知道他們的身份,這兩老口倒是對他們客氣了很多,看到凌沙熬了米粥后,給他們還切了一盤自家腌制的小菜。 然后,兩口子回屋里去了,從窗戶紙上映出來的倒影,看到他們不知道湊在一起說著什么。 凌沙和李卓陽對視了一眼,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不過,凌沙的心里已經帶上了一分的小心,打算睡覺前,得在馬車周圍和房屋的門口灑一些自己的特制藥粉。 而那兩老的屋內,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老爺子:“老婆子,這一行人竟然是大夫,估計醫術應該在我之上?!?/br> 老婆婆:“你怎么見得呢?” 老爺子:“他有兩個徒弟,而我沒徒弟!” 老婆婆:“倒也是。不管他們,他們肯定是住一晚就走的。王五家媳婦今天下午發動了,我估計得過去,怕晚上生。沒什么事的話,你也做好準備,如果有什么意外,我讓人回來叫你,你也過去的快一些?!?/br> 老爺子點頭:“行?!眱衫戏珠_,不再說話了。 這二人,一個是村子里的大夫,一個是穩婆,幫人接生的。 他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不過,兒子在外做生意,常年不回來,而女兒,已經出嫁了。 凌沙做熟飯,三個人吃了收拾完后,也沒見那老兩口再出來。 凌沙給李大夫和李卓陽一人一顆解毒丸后,在他們的門外撒了些藥粉,又給馬嘴里填進去一顆解毒丸,然后在馬車周圍也撒了一圈,回去后在自己門口也撒了一圈后,回了屋內休息。 時候不大,主屋門開了,老爺子出來院子里看了看爐灶里的火已經滅了,東西也收拾妥當了,客人住的屋子燈已經滅了,人也已經睡下了,輕咳了一聲,又回了屋里。他還記得那年輕人說他師傅不喜歡被人打擾睡覺。 他們這個村子叫三道溝村,從這個村子往南二里地有座大山,有三道溝可過去那座大山。但是一般的行人們到了這里,也不敢貿然去走任何一道溝,都會來村子里打聽,遇到天黑,也會住宿。 久而久之,住在村口的幾戶人家,除了主人住的,有空屋子,就都收拾的像這家一樣,供過路人住宿,賺取些錢物。 這家老爺子,人稱山伯,是個赤腳郎中,年輕時,在鎮上的藥店里當過伙計,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