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2
自己的人,也就不會出手相助。二皇子甚至打算以林彥弘為靶子,吸引其他皇子的注意力,以保存自己真正的實力,保護自己的人。至于那些覺得林彥弘早與二皇子有所勾連的人,也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知道以林彥弘得陛下寵信的程度,假以時日必平步青云,若不能為己所用,那就要趁早除去,以免夜長夢多。押送糧草的欽差遲遲定不下來,糧草自然也得等著。就這樣來來回回了好幾個回合,人選才塵埃落定,京大倉的糧食終于可以上路。相比于云水僧人和惠王的鎮遠軍來得迅速及時,京中的東西則來得慢的驚人。可以說,若真要單獨等著京中來援,北境此刻恐怕已經淪為人間煉獄,生靈涂炭了。“這次來的欽差,你認得?!?/br>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第142章欽差其實林彥弘對安順王家并不太熟悉,只因為璧山先生和瞻河先生皆是王相門生,璧山先生又出生于王家,所以才聽李景承說過些這個家族的事情。璧山先生之上還有嫡親兄長和jiejie各一,除此之外還有四位堂兄弟。這些王家子侄大多外放,只有兩位留在京中任官,其中王鷺疆在國子監任職,乃林彥弘表兄齊溫博的上峰,而王鷺深官至吏部郎中,后入御史臺任御史中丞。這次被任命為欽差,押送京大倉糧草入平武的人,就是王鷺深。李景承說林彥弘認得欽差,倒也沒有說錯,畢竟他們同朝為官,林彥弘在京中的時候雖不是朝官,但在些大的典禮上見過面,卻是真的。只是,在李景承的印象中,他沒有跟這位御史中丞見過禮,甚至連眼神交匯都不曾有過。李景承見林彥弘將手中信箋放下,遂道:“陛下對王相還是極為信任的,連帶著王家人也備受重視,王鷺深不過而立之年就已經成為御史臺的次官,可見一斑?!?/br>但反過來,也正好說明了另一件事。“王鷺深由吏部改入御史臺任御史中丞,可見陛下對御史臺,已經徹底失望了?!?/br>若不是這樣,陛下為何要大費周章把自己心腹的孫子送到御史臺,以備不時之需呢?御史臺現在的御史大夫是莊舜遠,他是云水郡人,曾因病乞骸骨返鄉,住在云桐城的岳家老宅養病。后來他被陛下召回朝中,原本應該是天子近臣,但現在看來,恐怕已不盡然。林彥弘對這位莊大人,可是非?!笆煜ぁ钡?。早在云桐的時候,莊大人因被陛下召回,思來想去要將云桐城的宅子賣掉,那宅子后來就是由林彥弘接手的。那時候的莊大人對林彥弘可是十分欣賞和喜愛的,態度和藹友善,宛若親近長輩一般。可沒想到,不過是幾年不見,林彥弘進了京,一路披荊斬棘進了殿試,成為三鼎甲、入了翰林院,反而不得這位莊大人“喜愛”了。御史臺屢次因為林彥弘的事對陛下諫言,就差沒把“此子平庸、不堪重負”幾個字寫在林彥弘臉上了。作為御史臺最高長官,莊大人可是身先士卒,次次都是急先鋒,參林彥弘一點也不手軟,全不把當初“情誼”放在心里,端得是大義無私、公正耿直。為了避嫌,也為了避免將來不必要的麻煩,林彥弘令留在云桐打理他私產的何昌將那處宅子迅速脫手了。因為莊大人那時候是炙手可熱的京中大員,云桐的宅子出售得極為順利,最后的價值甚至比理應得到的回報還要多上不少,林彥弘只添了一點銀子,就讓何昌立刻在別處買了個三進帶后花園的大院子,從此徹底跟莊大人“斷了聯系”。雖然莊大人一向“耿直”,這輩子參過的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而且從來不畏懼強權,不要說皇親國戚他敢參了,就連陛下的事,他也能說道說道。梁帝正是看中他的方正,所以才將他召回御史臺,繼續為己所用。但站在林彥弘的角度,卻對莊舜遠沒有半點好印象。倒不是因為對方為難了自己,而是林彥弘心里明白,每次都要緊咬著他不放,恐怕并非因為莊大人“正直”。“莊舜遠已經失寵,再蹦跶不了多久,”李景承低垂了眼睛,擺弄自己的袖口:“除非,他背后的人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br>雖然只有兩人在場,但聽到李景承的話,林彥弘還是一驚,下意識拍了拍他的手臂,結果被某人捉住了手。“胡鬧,”林彥弘見李景承把自己的手握在他手心里把玩,差點沒忘了正經事,瞪了好一會兒才道:“你莫要以為在自己的地方就可以不用謹言慎行?!?/br>“是,哥哥說的是?!?/br>最近北境的情況有所好轉,林彥弘的臉上好不容易偶爾帶了笑,連帶著李景承也高興不少。正好接到王妃傳來家書,說她正教著小景熙說話,念爹、娘、哥之類的字眼,李景承把這件事告訴了林彥弘,讓林彥弘十分羨慕——小孩子咿呀學語的樣子最是可愛,更何況被寶寶認出來,這是多么值得驕傲自豪的事??!結果李景承從那時起就私下里喚林彥弘為“哥哥”,美其名曰,讓他可以不用羨慕(霧)。林彥弘果然愣怔了一下,再不去責備他,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什么。過了一會兒,他突然開口道:“好在,陛下是相信北境的……”要不然就不會派明顯是中立的王家人來曲都,而是順水推舟地讓某些人中意的人選來平武了。李景承明白,對方要說的不是北境,而是裕王府。小殿下的名字是梁帝取的,原本梁帝的名字有個“熹”字,是需要避諱的,但他還是給裕王府的這個小侄子取了一個“熙”字——這在所有人看來,就是今上對裕王府無比信任和寵愛的意思。可是,帝王心,海底針……就算裕王府忠于天子,不帶任何私心地鎮守北境,也未必能得到陛下完全的信任。更何況有朝一日總有人要登上那個位子,最后勝出的人對裕王府會如何,現在誰也不知道。從這點來看,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如今看似大權在握、風光無限,卻暗含危機。——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日子,在聰明人眼里,并不是一件舒坦的事情。……欽差來得晚些,但他押送的糧草卻依舊得到上下的熱烈歡迎。先后有東大倉和京大倉的糧草支援,南嶺又有鎮遠軍和北境軍共同御敵,平武等北方諸郡的壓力驟減。不過在眾人眼里,林長史恐怕就沒那么高興了。親王兼任平陽都督,林彥弘這個別駕頭上有裕王和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