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3
新居,真是令我等羨慕啊?!?/br>他說的半學齋,其實是青桐書院安排學生住宿的地方。張劍儀聞言,果然再不提什么進館的事,而是附和廖思洋:“聞洋不說,我都忘記這事兒了!據說書院都有十幾年沒有擴建過半學齋了,彥弘的運氣可真好!”林雋見他們沒有繼續剛剛的話題,松了一口氣,于是也不像一開始那般矜持,而是積極地投入了新的話題:“難道這新舊還有不同之處不成?”“據說進深和開間都會比舊屋大個一尺,好方便再放下一張小榻,可以讓書童睡屋里?!?/br>他們的書童現在都沒有住在半學齋,而是跟其他下人一起,住在半學齋旁的屋子,睡六人一屋的通鋪。這就意味著許多嬌生慣養的少爺們不是一天到晚都有人貼身伺候,尤其是入夜以后他們要想找個人,還得驚動半學齋的守門,動靜大到全齋都快知曉了,誰也丟不起這個人。“那倒是方便許多,”林雋聞言,笑道:“彥弘初次離家,身邊有個人隨時照顧,想來父親知道了,也放心些?!?/br>林彥弘早些時候也聽說了這件事,因為某些原因而非常高興。要不是李景承說裕王沒有插手青桐的事情,林彥弘都要以為這是裕王殿下為了讓兒子能夠住得安全一點而特意做的安排呢。念北若是要住在半學齋外,當然不如在屋里就近保護來得妥帖。……從林雋那里回到自己的院子,林彥弘就對之后自己那邊和院中的事宜做了安排。“我會帶著念北去書院,春嬸、琥珀和紫槐還是帶著彥思住,玄青就跟著何管事做事,有什么需要跑腿的,勤快一些,別讓何管事累著?!?/br>這個安排其實早就有計劃,林彥弘也已經分別跟大家通過了氣,所以眾人心知肚明。原本林彥弘說要帶上念北,卻不帶奶兄玄青去書院,讓春嬸不解,也讓玄青有些傷心。畢竟比起才剛來林彥弘身邊不到一個月的念北,玄青從小就跟著林彥弘,理應是他最親近的男仆從。雖然知道春嬸和玄青就算不理解,也不會對自己的安排提出任何異議,但林彥弘還是耐心解釋了一番,跟他們透露了其中“深意”。“玄青雖然才十三歲,但也得盡快獨當一面了……群青去了莊子上,石青留在府里,將來能夠跟我四處走動的,就是玄青,若他不能盡快成為想福叔和春叔那樣能為我排憂解難的幫手,談何無后顧之憂?”“我在青桐這邊要置辦產業,何昌做事雖然還算認真,但能力有限,再加上他是后來投我,到底不能讓人完全放心,有玄青在他旁邊看著,我也不用分神這邊?!?/br>“當然,如果玄青實在想跟我去書院,我也可以讓念北留下來?!?/br>林彥弘要帶念北去書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是裕王派來的暗衛轉“明衛”,只要李景承一天跟著自己,念北也就得跟著林彥弘。但他對做出關于玄青的安排,卻并非完全是找了別的借口來搪塞春嬸和玄青。事實上,他對云桐城內的產業頗為重視,真要完全交給何昌來辦,他并不十分放心。要玄青在何昌身邊“跑腿”,除了能讓玄青盡快成長起來,其實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對何昌的一種“監視”。這種“監視”不是要發現何昌做了什么小動作,而是要威懾何昌,不讓他萌生任何背主的想法甚至展開行動。何昌自己也知道大少爺的意思,他為了表示自己的坦蕩,更會讓玄青跟在他身邊。為了能夠盡快成為大少爺的“心腹”,何昌也需要好好帶他做事,跟玄青搞好關系,所以不僅不會為難玄青,而且還會盡量帶他。春嬸聽了林彥弘的話,再沒得半分猶豫和不安。她覺得弘哥兒就是聰明,這樣安排既可以鍛煉玄青,又可以讓玄青看著何昌,還可以讓念北盡快適應在少爺身邊伺候的生活,簡直一舉多得。“只是不知道念北初來乍到,能不能照顧好弘哥兒?!?/br>“奶娘放心,在書院里衣食都有安排,也沒什么其它需要照顧的,”林彥弘為了徹底打消春嬸的疑慮,補充道:“彥思現在院子里住一段時間,等我那邊全妥當了,就要給他找開蒙的私塾,我會讓何管事留心私塾的事,而我不在家的時候,會讓琥珀和玄青給督促彥思背三百千,怕之后要用上?!?/br>琥珀和玄青在林彥弘身邊耳濡目染,雖說不至于達到能夠考學的程度,但至少都識字,督促現在還不能拿筆的小彥思背書,還是綽綽有余的。“少爺是去讀書的,那何必帶著嗷嗚?”說完了玄青的事,春嬸又說起林彥弘要帶小狼崽入書院的事。“一天到晚讀書,容易勞累不說,而且壓力也會大,如果以后有嗷嗚陪著我,心情就能好些,讀起書來也事半功倍……”春嬸想想也是如此,于是也不再反對,而是開始全心為林彥弘精簡行李。然而,經過了春嬸和琥珀的一番“精簡”,他要帶去行李不僅沒少,還有變多的趨勢。兩個大箱子都塞得滿滿當當,感覺若是再加點,尋常百姓家都可以拿來當嫁妝了。于是,在眾人的不舍之中,林彥弘于到達云桐城十天之后,正式去了青桐書院報到。他除了要在書院求學之外,也沒有忘記自己那須彌芥子的小木屋里,可是還有記載著用雍國文字記載的手抄書籍。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第64章半學讓念北把行李放下,林彥弘環視了一下屋內的環境,發現這里的格局倒是有些像巫山華音寺的禪房。都是四方通直的屋子,若不是有中間的屏風遮擋一下視線,就能一眼望到頭。不過也正因為這古樸簡單的竹屏風,把一個通間一分為二,有了內外之別。靠近門的是書桌和一個放書的木架子,大概有一人來高,總共有四層,而房間的最里面擺得則是床榻。半學齋為學生配備的床榻顯然比華音寺的石榻要好多了,起碼是帶著床幃的架子床,雖不及拔步床考究,但也多少有些“家里”的味道。林彥弘聽林雋他們說起床鋪的事情,不以為然——他連巫山的石榻都睡了月余,沒有任何問題和不適應,所以還會怕這種嗎?林彥弘的行李不多,還多是些自己做過注解的書卷,沒有讓念北幫手,林彥弘自己把書都放在了架子上,很快就占了一整層的位置,還有多幾本被林彥弘順手放在了桌子上。他沒有把自己的“寶貝”都拿出來,一部分還放在古玉的須彌芥子里,復制出的那一套則還是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