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嬴政心里還是覺得秦國的郡縣制改得最徹底。 就目前來說,各郡郡守和縣官都由朝廷任免,他擁有絕對的掌控權,不必擔心分封下去的貴族據地謀反,尋機把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弄得分崩離析。 想是這么想,嬴政卻不太喜歡被那么個虛無縹緲的夢牽著鼻子走。 他既然可以比那個夢里的“自己”更快拿下楚國,那他的選擇只會比那個“自己”更好,而不是把那個“自己”選的路重走一遍。 同樣地,他也不喜歡扶蘇一直被那個夢左右。 扶蘇從嬴政的表情里看出嬴政明顯的不悅,想了想,才和嬴政說起前世他反對郡縣制、希望恢復分封制的事。 當時他是真心實意覺得老師淳于越和丞相王綰他們說得有道理,認為分封制更有利于鞏固大秦的統治,完全由朝廷任免官員去治理地方不太可靠。 可事實上管理那么大一個國家的成功經驗,其實連周王朝都不曾有過。 正相反,周王朝用此前數百年的諸侯動亂證明了分封制的弊端。 事實上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就已經不可能回到分封的時代。 商鞅變法確立的軍功封爵制度,打破了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界限,讓平民有了躍升為貴族的進身之階,使得秦國各個階級上下交匯。 這條無數將士用鮮血和性命撕出來的通道是不能堵上的,堵上了會出亂子,更會動搖秦國的根本。 可在一統天下之后,立下軍功的機會就少了,這條通道也等同于關上了。 這會導致在那之后貴族階級又將慢慢固定下來,朝中沒有足夠的新鮮血液,文武百官不會認真考慮該怎么治理國家,只會考慮怎么往自己兜里撈好處;百姓沒了上升的通道,做什么都不會有勁頭,要是被欺壓得日子過不下去,甚至可能會以各種名義鬧動亂。 想要經濟繁榮,辦法很簡單,盡量讓錢物流通! 想要朝廷穩固,辦法也很簡單,盡量讓權力流通! 扶蘇補充的這一選官制度,就是為普通人打開另一條的權力通路。 有戰事時,普通人可以通過立軍功往上走;沒有戰事時,普通人可以通過科考選官途徑往上走。 哪怕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樣的機會,但這樣至少可以保證人才不會埋沒,階級不會固化,讓天下有志之士有往上沖的沖勁,也讓那些準備開始享受權勢富貴的人清醒清醒,時刻牢記自己還是有可能被別人踢下去! 這樣一來,人人都不會松懈,人人都爭相表現,朝野之間自然一片欣欣向榮。 即便有人想作亂,愿意跟著他們鬧起來的人也不會很多。 事實上要是可以不打仗不流血,普通人肯定是最歡喜的,只要日子過得去,再有那么一點點盼頭,不必頒布嚴苛的法令他們也會勤勞耕作,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扶蘇把自己的想法給嬴政講了一遍。 嬴政耐心地聽完,才問:“這也是你從夢里看來的?” 扶蘇點點頭,又搖搖頭。他說道:“這是我和子房商量出來的?!?/br> 有些東西他只是了解了表面,并不能分析得明白透徹,與張良一討論,很多事情就變得明晰無比。 扶蘇又和嬴政夸了張良一通,表示有了張良,自己做什么都如虎添翼,輕松得不得了。 嬴政聽得腦仁疼,無奈地說道:“行,我會看的?!闭f完他打發扶蘇滾蛋,別在他面前狂吹那個姓張的小子。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個混賬小子,沒見他吹我吹這么起勁 扶小蘇:? 第118章 推行 這一年初夏,嬴政頒布了一道法令,令各郡統計各類人才登記在冊,到今年秋天統一考核篩選,由郡里統一給入選者發放通行令,讓他們明年春天到咸陽參加選官考試,通過選官考試者將會被安排到對應崗位赴任。 伴隨著這道詔令送到地方上的,還有詳細具體的報考指南,可供各郡發放到各縣中進行宣講。 對于這道詔令,很多人一開始都沒怎么在意,不就是征召人才嗎?這事嬴政干得可不少,偶爾還會親自去登門拜訪,求才若渴的姿態擺得很足。 別的不說,國子學那批博士就是這么征召上來的。 不過等把那本報考指南拿到手,不少人心里就驚了一下。 這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征召,分明是準備長期執行的選官制度??! 如果選官是按著上頭的來搞,那么上面涉及到的各個衙門的結構調整,是不是也要在選官之后推行下去? 文武百官頓時把自己領到后就扔到一邊的報考指南撿了回來,認真研讀關于自己職務范圍的那部分。 幸運的是,由于疆土擴大了,崗位沒有壓縮,反而還比現在多了,若是家中有子侄什么的,正好可以鼓勵他們秋天報考一下,試試能不能入選,入選以后就可以當官了! 至于自己手里捏著的權力,似乎也沒被分出去。 唯一調整度比較大的還是上頭那一塊,丞相之下設了三個副相,平時四位正副丞相一起辦公,按履歷與能力劃定分管范圍,遇事可以有商有量地分好輕重緩急、擬定應對之策,最后再呈給大王御批。 武將那邊的最高長官是太尉,自太尉一下設置了不同等次的都尉、郡尉等等,其中將領分了等,士官也分了等,連帶兵卒也分了等,每次戰事之后將會按照不同的軍功安排職位和評定爵位,改變得不多,只是更加明確且規范。 這些都是其次,更引人注目的是御史這一塊被單獨獨立了出來,設立了單獨的監察院,御史不受正副丞相管轄,有資格彈劾包括上至大王下至文武百官在內的所以有人,并且可以聞風奏事,絕不因言獲罪。 相反,進了監察院還講究什么沉默是金,那是瀆職,沉默著沉默著就得吃牢飯去。 總之就是鼓勵御史們大膽地說,至于有理沒理不用他們去證明,自然會有對應的衙門去查證。 這套在原有基礎上改出來的職官制度的特點就是,工作范圍劃分得非常明確,各個衙門之間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 丞相王綰最近接收到不少明里暗里的同情。 這套職官制度之中,大部分人都沒受影響,頂多只是工作的衙門改了個名字而已,唯獨丞相被塞了三個副手,手里的權明顯被切走了幾份,以后能每日有事沒事求見嬴政的人也多了。 這種情況下,王綰這個丞相的地位明顯被拉低了。 大伙比較同情王綰的原因是,王綰私底下表示這涉及整套職官制度改動的動作他并不知情。 既然丞相王綰表示沒參與,這事就有點撲朔迷離了。 雖然前段時間扶蘇拿著小本本找過文武百官收集資料,但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