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
扶蘇說道:“那樣的人,父王不會喜歡用的?!?/br> 照這種說法,沒有走過的路,以后便不走了么?以后看到外邦的好東西,難道也想著“我的才是最好的,絕不學他們”嗎? 像他父皇就什么都能接受,椅子第一次做適應得很好,火鍋第一次吃也吃得很歡。 扶蘇以后他父皇還會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前世扶蘇也覺得他父皇這個想法太過專橫,后來歷經的小世界多了,他清楚地知道每個制度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制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合和不適合。 過去那么多年的亂局,已經揭露了分封制的許多缺點,而他父皇所要走的是在此之前從未有人走過的路。這條路肯定有許多艱難險阻,甚至連他這個兒子也曾在老師淳于越的教導下認為應該順應六國博士的倡議,重新改回分封制! 這樣的父皇,怎么會樂意重用那些遇到新事物不去想著該怎么利用起來,反正覺得這東西“于禮不合”、堅決拒絕去使用它們的人? 張良見扶蘇心中有數,便也不再多言。 兩個人各自睡去,一夜安眠。 第二日一早,嬴政聽到了兩個喜訊。 作者有話要說: 扶小蘇:父皇超厲害! 張良:陷入沉默.jpg 第92章 出生 第一個喜訊,是楊端和跟王賁那邊飛鴿傳書回來,說是魏王扛不住降了。 要守,大梁城是還能守的,守個三五個月都不成問題,畢竟當年魏國遷都大梁,特地把城墻筑得又高又堅固,等閑人根本攻不進去! 可楊端和那邊把他們圍了、時不時兇猛地攻城不說,王賁還來摻上一腳,聯絡大梁城里的細作散布傳言:我們已經在黃河邊上扎營了,等春天水一漲起來,我們馬上在黃河邊上掘個缺口,直接把大梁城給淹了! 魏王聽到這話,整個人都蔫了。 哪怕王賁提前預告了要干什么,他們也沒法派人去攔,不說人出不去吧,就是出得去,黃河那么長、大梁周圍大小江河那么多,你誰知道王賁到底打算對哪下手? 更重要的是,王賁這話一傳開,大梁城里的民心徹底亂了。 最恐慌的要數那些沒來得及逃的大梁城居民,他們聽說趙韓兩國的百姓們都過得還不錯,有才能的人也都得到秦廷特赦。要是大水淹進來,他們房子塌了,錢糧自然也沒了,外頭又有秦兵圍成,看著也不會有援兵來救他們了,那他們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情緒這種東西是最奇妙的,一個人陷入絕望和恐慌,周圍的人也會跟著陷入絕望和恐慌之中,這種看似無聲無息、實則最為致命的氣氛逐漸在城中漫開,甚至有人還嘗試偷偷去開城門迎接秦兵。 雖然這樣的人都被反應迅速的守城將士給逮住了,不過這也足夠對魏王等人造成巨大打擊:如果連自己的百姓都不支持自己了,那他這個大王還怎么當下去? 魏王身體本就不好,聽說抓了幾波試圖去開城門的百姓之后吐血不止,幾乎要臥床不起,急得一干兒子在他病榻前號哭不止。 魏王聽得腦仁疼,把人趕走以后才能安心睡個好覺。不想他一覺睡醒,卻聽外頭有人在外間小聲議論,說“外面都說大王死了正好”“對啊,國喪期間秦人總不好再打進來”“我怎么聽說公子假已經準備好繼位了”。 魏王勃然大怒,正要命人把外面的人抓起來問罪,結果喉嚨怎么都發不出聲音,還是有人聽到動靜急匆匆進來伺候才讓他順過氣來。 如果說魏王是個有奉獻精神的人也就罷了,偏偏魏王不想死??! 他要不慫,前兩年也不會給秦國獻地保平安! 聽到有人已經準備利用自己的喪事逼秦國退兵,魏王哪里受得了,當下連病都被氣好了! 魏王又休養了幾天,在可以下地走路以后就拿著降書和國璽出降。 通過一連串里應外合的動作,被圍困多時的大梁城終于讓秦國拿下了,魏國從此也終于從輿圖上消失。 楊端和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用飛鴿傳書傳回咸陽。 巧的是,昨天夜里宮中也誕下個新生兒。 這在嬴政的后宮之中本不是什么大事,不過這小孩兒一降生,窗外突然云開月出,屋里屋外皆亮如白晝,瞧著很是吉利,底下的人想著嬴政聽了會高興,便尋機過來向嬴政報喜,也算是在嬴政面前露把臉! 這就和魏王出降的消息撞上了。 近兩年嬴政政務繁忙,一心撲在統一大計上,增兒添女的速度慢了不少,乍然聽到這一消息,面上露出幾分喜色:“這孩子來得倒巧?!?/br> 嬴政問了孩子的母親是誰,回想了好一會,才想起那是位有胡族血統的美人,五官比尋常女子深邃,瞧著有種不一樣的美。當時他多寵幸了兩回,后來就忘記了,不想對方竟生下個兒子。 嬴政心情不錯,難得地給這孩子擬了個名,叫“胡亥”。 嬴政那么多兒女,由他親自起名的可沒幾個,來報喜的人歡歡喜喜地回去復命了。 到上朝時,嬴政便與朝臣分享了魏王出降的喜訊,朝中上下自然又是一陣歡騰。 以前他們只是在面子上支持一下嬴政一統天下的野心,心里其實并不覺得真的能成,但是大伙都在秦國做事,大王說一統天下,他們還能潑冷水不成?現在秦國接連把整個三晉之地給吞了,很多人的想法慢慢變了:一統天下,好像沒那么難??!要是他們真能干成這事,豈不是能跟著嬴政名傳千古? 文武百官紛紛把嬴政狠夸了一通,表示嬴政是千古未曾有過的圣明之君,一統天下是遲早的事! 嬴政這次倒是很沉得住氣,聽了一會文武百官的馬屁就肅顏讓所有人不要高興得太早,勝利的果實雖然甘美,但他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絕不能被眼前的順遂沖昏了頭。 文武百官聽嬴政這么說,自然斂起欣喜,正兒八經地討論起正事來。 扶蘇聽說魏王降了也挺高興,因為他記得前世好像是水淹大梁城三個月,城都要塌了魏王才撐著小船出來稱降。這次大梁城沒被淹,順順當當地被他們拿了下來,鴻溝水系也沒被破壞太過,修復起來耗費更小,往后大梁城可以發展成大秦極為重要的運輸樞紐! 下朝后,扶蘇去求見嬴政,詢問嬴政還要不要建魏王宮。 嬴政想想已經建成的那兩座韓王宮和趙王宮,眉頭跳了跳。他反問扶蘇:“要是建了,你準備用它做什么去?” 這個扶蘇還真有規劃,他給嬴政講了起來,說衣食住行,民之大事,食住已經有了,行的話,魏王宮坐于水鄉之中,他們這邊大多是車馬出行,感覺專業不太對口。 所以,扶蘇覺得魏王宮建起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