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4
報給朝廷。 這完全是戰亂留下的爛攤子,要沒有朝廷支持,邯鄲郡守是真的無計可施! 作者有話要說:百官:看到前面的坑了嗎? 百官:誰跳誰是傻子! 第76章 心野 邯鄲郡鬧饑荒這種消息,當然不走平常渠道,直接給送到了嬴政面前。 嬴政想想趙王那德行,也知道出現這樣的爛攤子不奇怪,但現在趙國已經成了秦國的邯鄲郡,自然不能坐視不管。要是打下來就完事,不想徹底把趙國土地并入秦國版圖,他干嘛要費那個功夫? 嬴政馬上叫人把扶蘇他們喊來商議此事。 扶蘇看完邯鄲郡守的奏報,眉頭跳了跳,沒想到邯鄲郡的情況竟這么嚴峻。 他前世在這年紀時還沒法插手朝政,對拿下六國的過程了解得不多,只記得李牧被殺后沒多久趙國就沒了。 難道當時也鬧過這么一場饑荒,所以趙國上下才毫無還手之力? 不管前世是什么情況,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邯鄲郡的困境。 按照邯鄲郡守的說法,邯鄲郡位置比較靠北,土地解凍得晚,春耕要比現有這邊晚一些,所以問題也發現得比較晚。 現在很多地方要么沒趕上春耕,要么種子種下去又遇上大旱,即便熬過了接下來這段青黃不接的日子,邯鄲郡百姓今年的收成也不會太好。 扶蘇在心里計算著鄰近各郡的糧食儲備,再考慮著各種賑災方法,沒有立刻參與到其他人的討論中去。 要是擱在一般地方,當地鄉縣的糧食應該還可以頂一段時間,不少豪強富戶為了名聲或者為了留住鄉人也會開倉借糧給吃不上飯的人,可這會兒趙國遭受了滅國之災,能逃的人都逃了,沒逃的也被征用光或者消耗光了,連個周轉的法子都沒有。 可是白白把糧食送過去賑災又著實說不過去,且不說趙國百姓有沒有真心歸順,就算他們真的愿意誠心誠意成為秦國百姓,秦國也沒有那么多糧食去喂這么多張嘴! 眾人討論來討論去,竟沒討論出個適合的方案來。 嬴政見扶蘇一直沒吱聲,點了他的名讓他說說想法。 扶蘇理了理思路,開口說道:“孩兒認為首先該先讓邯鄲郡各縣詳實統計好受災情況、受災人數,有哪些地方已經徹底斷糧,有哪些地方可以補種,有哪些地方需要引水,再按照受災程度就近調度周邊各郡儲備的糧食予以救濟?!彼碱^擰起,明明長著張稚氣猶存的臉,語氣卻認真到不行,“周邊各郡的糧食可能也不太夠,還得再想想辦法?!?/br> 這是直接跳過討論“要不要放糧賑災”的環節,直接進入“該怎么賑災”階段了。 有人對扶蘇的走神進行了嚴肅批評:“公子是覺得我們要給趙國收拾爛攤子?” 這事明擺著不是他們的鍋,是趙國把自己的百姓逼到飯都吃不上了,看看韓國那邊就沒這問題,人潁川郡去年收成還蠻不錯的。 扶蘇被說得一愣,他眨巴一下眼睛,認真看著開口的人說道:“現在邯鄲郡的百姓,是我們秦國的百姓了啊?!?/br> 其他人語塞。 話是這么說,可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當秦國百姓?萬一他們拿了糧鬧得更起勁,朝廷豈不是虧大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事根本沒什么可討論的。大王和公子就是太仁慈了,這些亡國之民死了就死了,沒死也該全部入奴籍,讓他們全部當奴仆和苦力去,省得他們有閑工夫鬧事。 不過嬴政沒開口反駁扶蘇的話,其他人也沒敢再糾結這個問題,只提出這兩年仗打得有點多,各地儲存的糧食可能不太夠,別救濟了邯鄲郡,反而餓死了自己人。 扶蘇說道:“我們不如向燕、魏兩國借糧,他們臨近邯鄲郡,運輸方便,作為回報,我們可以在邯鄲郡各縣補種過后組百姓去給他們修路,不用他們付工錢,管吃管喝就成。實在不行,還可以用蠟燭、竹紙、新鹽這些貨物來交換,相信燕、魏兩國應該會愿意的?!?/br> “不可?!瘪T去疾反對道,“公子也講了修路有諸多好處,給他們修好了路,豈不是幫了他們一把?” 扶蘇微微地一笑,說道:“不是這樣的,諸位可還記得智伯滅仇猶之事?” 在座的都不是見識淺薄的人,聽扶蘇這么一說,都想起了智伯滅仇猶使的計謀。 當時智伯要打仇猶國,結果仇猶國路不好走,要打進去很費功夫,所以智伯以要送仇猶國一口大鐘為由,讓仇猶國修好路把大鐘接回去。 仇猶國君不聽臣子勸告,組織人手修了大路,結果智伯的軍隊長驅直入,迅速把仇猶國給滅了。 由此可見,路修好了能做什么用,與路本身無關,與促成它們存在的人有關。 在座的人都知道嬴政所圖甚大,早晚會把燕國、魏國也納入秦國版圖之中,既然是這樣,組織人手給燕魏兩國修個路好像沒什么不妥。 即便他們有了好走的路,難道還能比秦人更驍勇善戰不成?不過是方便秦國大軍直取他們的要塞和王城罷了! 所有人都覺得此事可行,先給邯鄲郡百姓一點救濟,讓他們齊心合力把田地補種一下,好歹種點糧備冬;隨后把整個邯鄲郡劃分一下,挑出各縣能干活且能吃的青壯男丁,一部分讓周圍各郡管飯給活,一部分讓燕國管飯給活,一部分讓魏國管飯給活。 這么算下來朝廷的賑災壓力不算太大,還能順便把各郡原本就準備修的路給修了,聽起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蒙恬第一個應和:“公子所言有理!” 蒙恬開了頭,其他人也開始表態,覺得這個方案挺不錯,好歹算是沒給他們白吃飯。只要幫邯鄲郡熬過了今年這個荒年,以后應該會順當許多,不至于讓他們再鬧起來。 既然已經有了方向,嬴政便讓他們各歸各位,務必要盡快擬出個章程來。 其他人走了,扶蘇卻沒走。 嬴政睨了他一眼,奇道:“你還有話要說?” 扶蘇說道:“孩兒想去邯鄲郡一趟?!?/br> 嬴政周身的氣勢一冷。 他看向扶蘇,覺得這小子膽子越發大了,連這種荒謬的想法都敢往外說。 嬴政沒立即發怒,只淡淡問道:“你去邯鄲做什么?” 扶蘇說道:“自然是代父王去賑災?!?/br> 他在少府衙門一年多,事情做了不少,人也提拔了不少,現在即使離了他,少府衙門也可以順順當當地運轉下去。幾項大工程,他該安排的都安排下去了,一時半會沒有什么必須要他坐鎮的大事。 所以,扶蘇想親自去一趟。 “父王國事繁忙,分身乏術,無法親自到邯鄲郡去,但孩兒知道父王肯定希望邯鄲郡的百姓能真正歸心?!狈鎏K娓娓說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