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
之中應當如所說的那樣,教國子以三德,讓他們以德立心;教國子以三行,讓他們親親愛賢;教國子以六藝,讓他們有立身之本;教國子以六儀,讓他們知進退明行止。 所以這學堂應當叫做“國子學”。 不過他們大秦的國子,應該囊括大秦所有出色子弟,而非僅限于周王朝所說的公卿之子。 他們大秦的國子,將來必然成長為大秦最堅固的壁壘,最可靠的棟梁。 別國來的人才,只要他們愿意為大秦效力,大秦照單全收;但是大秦自己的子弟,絕不能貪于享樂、安于富貴,壞了大秦根本! 扶蘇的嗓音雖猶帶稚氣,卻清越有力,聽來十分悅耳,又極有說服力。 族庶長聽到后面,因衰老而整日微閉的雙目驀然睜開,坐直身體定定地看在坐在自己對面的扶蘇。 扶蘇過了年也才七歲,不管怎么看都還是個小孩,引經據典起來卻一點都不含糊,更要緊的是他在引經據典的同時還有十分清晰的思路。 這一點對老秦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身上一直貼著“沒文化”的標簽,東方諸國很多事都不帶他們玩。 要不是嬴政命人攜重金用計瓦解了六國的結盟,說不定東方諸國真能聯合起來與大秦對抗。 雖然老秦人也有努力學習三晉之學,不過扶蘇要是把話說得冠冕堂皇且彎彎繞繞,族庶長還是不耐煩聽的。 扶蘇這番話卻說得族庶長既驚又奇。 驚的是扶蘇遠比外面的傳言要厲害,至少扶蘇這番話讓他這個垂垂老矣的老東西都心神劇震,恨不得再活個幾十年,好好看看這國子學是不是真能有扶蘇所說的成效。 奇的是他們老秦家居然生出了這么個異類,愛讀書不說,還能用書上的內容把他說服! 族庶長說道:“你與大王商量過了?” 扶蘇說道:“父王讓我來找您?!?/br> 族庶長道:“把你寫的東西留下,回去等著吧?!?/br> 扶蘇乖乖點頭,再次把文稿呈給族庶長,離開了族庶長府邸。 這番對答有些久,扶蘇走到外面是已經接近黃昏,一輪紅日正緩緩西沉,把整個天邊都染紅了。 扶蘇頓住腳步,看向天邊的紅云。 跟隨在扶蘇身后的懷德疑惑喊道:“公子?” 扶蘇笑了笑,說道:“都說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明天應該會是個好天氣?!?/br> 懷德見扶蘇心情頗好,自然連聲應是。 扶蘇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族庶長拿起文稿反復看了幾遍,一點都沒有眼睛不好的模樣。 第二日一早,族庶長早早醒來,看著窗外的晨色,叫人把自己最正式的朝服取來。 穿戴完畢之后,族庶長踏著清晨的微光在仆從簇擁下出了門。 他雖然老邁,腳步卻并不虛浮,哪怕身上的衣飾有些沉重,仍是走得健步如飛。 嬴政聽人說族庶長求見,先是一愣,而后親自出門相迎。 當初嬴政的名字記回宗譜時,還是族庶長親自主持的,嬴政對這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一向十分敬重。 等見到族庶長那一身隆重的朝服,嬴政又是一怔。 他已經許久沒見過族庶長穿得這么鄭重了。 嬴政急步上前免了族庶長的禮,伸出手要親自攙扶族庶長入內,族庶長卻擺擺手,笑呵呵地說:“不用,我還沒老到要人扶著走?!?/br> 嬴政少年時曾吃過苦,平時能把姿態擺得很低,族庶長并不意外他表現出來的敬重與親厚,卻也不會把嬴政表現出來的態度當真。他知道嬴政所謀甚大,所以早早激流勇退,絕不讓自己和兒孫礙著嬴政的臉。 不過這一次,他必須親自出面把事情辦好。 因為扶蘇所說的國子學并沒有把其他宗室子弟排除在外。 有這樣一個孩子居中調和,說不定老秦家將來能回到親如一體的時候。 族庶長與嬴政一同入內,把扶蘇留下的文稿交給嬴政。 嬴政見族庶長明顯是要他先把文稿看完,所以也不急著問什么,先拿起文稿看了起來。 入眼的自然是他非常熟悉的字跡。 嬴政挑眉,接著往下看。 扶蘇行文簡練,論述清晰,畫的圖示也簡單明了,嬴政很快把整份文稿都看完了。 嬴政靜默下來。 他聽扶蘇提及建學堂之事,還以為又是一個云陽學宮,可看完之后他發現扶蘇這個國子學比他想象中要完善很多,也要龐大很多。 倘若真的能建成,國子學將能源源不斷地為大秦培養出許多出色人才,假以時日說不定能撐起整個朝廷! 嬴政近幾年重用客卿,朝廷內外不是沒有不滿的聲音,不過他心中有極大的目標,自然沒有棄用各國前來投奔的人才。 只是扶蘇說得對,大秦得有自己的根。 嬴政鄭重地朝族庶長道:“國子學之事,就勞煩您多費心了?!?/br> 這是同意建國子學的意思。 族庶長得了嬴政這句話便不再多留,起身辭去。 走到殿外時,族庶長抬頭看了眼高高升起的朝陽,感嘆了一句:“我老咯?!?/br> 送他出來的內侍恭維道:“小的瞧您一點都不老?!?/br> 族庶長連連搖頭,哈哈笑道:“老咯,老咯?!?/br> 老秦人的未來,該交給小子們了。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我兒子超厲害! 嬴政:但我不會夸他的,免得他驕傲! * 注: 扶蘇歷練的世界屬于架空的“大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是架空的,所以他對秦朝的記憶僅止于他死前那部分;至于死后那部分,他以后會知道的。 ②國子相關:出自,有人認為是后人偽作,這里設定為已經存在。 第28章 石磨 國子學年前肯定建不好,扶蘇在這個冬天依然擁有一屋子奶乎乎的小團子,人多了,火爐倒顯得不那么重要,到哪都覺得暖融融的。 考慮到小孩子牙口不好,扶蘇叫人打造個石磨。 咸陽這邊為了保證收成,大多五谷混種,以防其中一種谷類鬧災疫。 扶蘇在云陽縣住了一年,期間試吃過各種谷類,不管是蒸熟的飯還是熬熟的粥口感都不是特別好。只是對于百姓來說,能吃飽就是天大的幸事,實在沒法琢磨那么多。 這也是扶蘇沒想過在云陽折騰太多食物花樣的原因,一來他不太重口腹之欲,二來相鄰的都是尚在溫飽線掙扎的百姓,他不該在他們面前天天變著花樣弄吃的。 回到咸陽后,扶蘇的顧忌便沒有那么多了,他準備先把一些東西弄出來。等糧食產量上去了,百姓就可以把現成的東西學過去,好好豐富一下自家的膳食種類。 扶蘇把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