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2
著黑棋子的右手緩緩上抬,放在父親的鼻子下面。 已經沒有氣息了。 啪! 黑棋落下,砸在棋盤上,攪亂了即將結束的棋局。 王悅心一下一空,好像剛才落下的不是棋子,而是他的心。 王悅閉上眼睛,兩行淚水涌出。 過了一會,王悅擦干眼淚。他按照記憶將打亂的棋局恢復原狀,然后替父親落下一煤黑子,左手白子,右手黑子,左右互搏,好像父親還活著和他一起下棋。 漸漸的,黑子越來越猛,白子陷入頹勢。 王悅指著黑黑白白的棋盤說道:“父親,您應該還記得我們之間的關系吧?” 這是王悅小時候和父親下棋,父親不敵他,覺得輸得沒面子,就說“你應該應該還記得我們是什么關系吧”來提醒他讓著父親,好讓父親下臺。 那時候的王悅不肯讓,棋場無父子,勝了父親。 父親沒有生氣,反而將此事當做談資拿出去到處說,夸贊他有個優秀的兒子。 所有關于父親的回憶,都是美好。 此時王導已經咽氣了,當然沒法給予回應。 王悅替父親落下最后一顆黑子,“這一次,您贏了?!?/br> 一局下完,王悅才慢慢抱起父親,將父親在榻上放平了,拿出兩枚錢幣,放在父親的雙目上面,推門去叫人報喪。 王導病逝,皇帝罷朝三日舉哀,命大鴻臚持節辦王導的喪事,一切規格禮儀,都照著漢朝霍光的葬禮大cao大辦。 烏衣巷前來的祭奠王導的客人絡繹不絕,王悅已經早就“死了”,白天不易出現,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來王導棺材旁邊上香燒紙。 曹淑端著夜宵來看兒子。 王悅忙請曹淑坐下,“母親白天勞累,晚上就不要出來了?!?/br> 曹淑說道:“我睡不著,想著清河今天應該到那里了,什么時候能趕到建康?!?/br> 王悅說道:“清河在趙國,聽到消息立刻啟程的話,至少五日才能到?!?/br> 曹淑嘆道:“他們父女情分太淺了,到死都沒能見最后一面?!?/br> 曹淑站起來,舉著蠟燭看著棺材里躺著的王導,“年輕的時候,相看兩厭,夫妻同床異夢,到老了,居然能說的上話?,F在想想,我年輕時太過驕傲自大,成親后的心思都在羊皇后那邊,想著如何為她排憂解難,沒有考慮過他的感受,也不在乎?!?/br> “生了你……清河之后,我自覺完成傳宗接代任務,立刻為他納妾,把雷姨娘推給他,也沒考慮他的感受,夫妻還沒交心就離心,他對我一直盡到為人夫的責任,也從無怨言,他算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可惜,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已經步入衰老?!?/br> ”老頭子,若有來世,希望我早日開竅,咱們好好再過一場?!?/br> 說完,殿門吱呀一聲,門開了,一陣狂風卷入,吹得曹淑手里的蠟燭都熄滅了。 曹淑嚇得躲在王悅身后,“老頭子,我說的是來世,不是現在,你還是安息吧?!?/br> 一個白影飄進來,“曹夫人莫怕,是我?!?/br> 正是換上素服的清河。 清河日夜兼程,居然三天就從趙國趕到了建康。一來為了送王導,二來想到王悅曹淑必然傷心,要好好陪著安慰他們。 一家團聚。 清河先安慰曹淑,要她節哀。曹淑還是爽朗的性格,“我哀而不傷,你放心,我和潘美人有十萬貫賭約在,比誰活的長,我這個人不會服輸?!?/br> 曹淑捧著她的臉細看,”瘦了,這幾天忙著趕路沒好生吃飯睡覺對吧。王悅,你趕緊和清河回房休息去。 清河說道:“不急,我先上一炷香?!?/br> 清河上香祝禱的時候,曹淑和王悅對視一眼,又立刻挪開目光。 王導得以善終,許多熟面孔來到靈堂,王羲之帶著一竄兒子們來給王導上香——十年來他這個東床快婿和郗璿婚后琴瑟相合,生了七個兒子。 郗璿沒有來,她肚子里又有了一個,快要臨盆了,不方便出行。 婁湖別院,王羲之看著在院子里嬉笑追逐雪花的七個兒子,滿是憧憬的對清河說道:“這這這次一一一一……一定是個女兒?!?/br> 在為王導守喪的這個冬天,王羲之經常帶著孩子們來婁湖別院,這里有他童年的記憶,清河王悅沒有子女,很喜歡逗弄小孩子,王羲之有時候也把烏衣巷對門謝家的孩子也帶過來,有男有女。王謝兩家在孩子輩就結下了交情。 天上飄著細雪,一群小家伙裝作大人模樣開雅集,談論如何描述雪,謝郎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 名叫謝道韞的女孩子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 此句令王悅都刮目相看,又是一個神童。 輪到王羲之的長子王凝之了,王凝之有自知之明,說道:“無論我說什么都不如令姜(謝道韞的字)這句,我就不獻丑了?!?/br> 王凝之提筆把今日佳句寫在紙上,“未若柳絮因風起”廣為流傳,謝道韞成為遠近聞名的才女,從此以后,人們用“詠絮之才”形容女子有才華。 近水樓臺先得月,王羲之口吃說話慢但是手很快,上門提親,把謝道韞說給了王凝之當媳婦。 王導喪事剛剛辦完,武昌那邊傳來消息——庾亮死了。庾亮一直想要搞死王導,但苦于江西被王玄之截胡,加上郗鑒是王羲之的老丈人,一直無法動手。 結果王導病死了,庾亮失去了對手,也失去了活下來的動力,居然就這么追隨而去。 庾亮是皇帝的親舅舅,對國家有功也有過,皇帝追封太尉,謚號文康,但是葬禮等級還是遠遠在王導之下,沒有到漢朝霍光的那個地步。 親不親,看葬禮。王導庾亮相繼而逝,皇帝如此明顯的區別對待,大臣們紛紛猜測皇帝對庾亮為了一己之私而造成的蘇峻之亂其實心懷怨恨,留下童年心理陰影,畢竟那時候皇帝淪為蘇峻俘虜之時,庾亮先跑了,是王導抱著年幼的皇帝坐在龍椅上,用氣勢震懾蘇峻,才保住皇帝性命。 就當人們以為塵埃已經落定之時,京口傳來噩耗——郗鑒病逝! 原來郗鑒最近也病重,只是擔心王導庾亮之爭爆發而吊著一口氣,聽到兩人在兩個月內相繼去世的消息,郗鑒胸中那口氣松了——兩虎一死,大晉就不會再次上演內亂,大晉保持和平穩定。 沒有了牽掛,作為中間人的郗鑒也跟著走了。 對于老丈人的死訊,王羲之震驚不已,連忙帶著一串兒子們去京口奔喪。 郗鑒是從洛陽就開始的老交情了,王悅和清河也趕去京口送郗鑒最后一程。 一連痛失三位大臣,皇帝有些懵,這次派了御史持節去京口,以太牢禮祭祀,追封太宰,謚號文成,葬禮規格基本和庾亮持平。 第2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