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中的婦人和小姐那樣忌諱拋頭露臉。葉離和王志遠一樣住在軍中,葉離激發身體潛力的時間一過,身體頓時就變得病怏怏起來了。當然沒有到之前王君秀那個臥病在床的程度那么嚴重,卻也體力不濟,需要小心調養身體。葉離盡力調養身體,離京的時候,他讓王志遠去買回來了很多藥材,這些藥材都帶到了邊關來,所以一時之間,葉離也不缺藥吃。在邊關的日子,剛開始葉離覺得十分無聊,后來,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葉離就開始學起了騎馬、拳法、箭術等等,在軍營里面,學這些的條件很充足,想怎么學就能怎么學,雖然他現在身體不怎么樣,但他別的不多,就是時間多,所以他就慢慢學,覺得累了就休息休息。這些東西他就算學了之后在這里沒什么用,但是以后就說不定了,光是用毒并不一定就可以自保,萬一以后他毒藥用完了呢,或者他毒藥根本沒有來得及做呢?所以他還是學點兒防身的功夫比較好,反正在軍營里面,有王志遠給他撐腰,他想學什么不能學?干嘛要浪費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軍營里面有練過拳的,有練過刀的,有練過槍的,有練過戟的,他就都學了,還有騎馬,要是在別的地方,哪里來這么多匹馬給人騎給人挑?一匹馬值多少錢,不管在古代,在現代,價值都是不菲的,葉離以前在現代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學習騎馬?,F在他卻可以隨便騎。不過一天里頭,葉離最多也就花一個多時辰來學這些,而且還不能一次就學一個多時辰,不然他體力上面根本就吃不消,而其他的時間,他就學些別的東西,比如如何硝制皮革之類很有地方特色,在京城基本學不到的東西。反正有人會的東西他就都學點,以后說不定就能用上了。遼國和良國的和談順利結束之后,遼人就回去了。至于遼國二皇子耶律哲彥提出的那三道問題,前兩道難題聽說都被解出來了,這兩道題目的答案也都流傳到四方各地去了,至于第三道難題,良朝對外宣布是解答出來了,可是答案是什么卻沒傳出來。所以有不少人都認為這道難題良國根本還沒有解答出來,只是礙于面子這么公告天下而已。邊關說太平也不太平,大規模的進犯是沒有的,現在良國和遼國已經簽訂了和平條約。但總有小規模的亂民來sao擾邊關,這些亂民很多都是遼國的軍人偽裝的,但是他們不穿上遼國士兵的衣服,只說自己是平民百姓。葉離給王志遠下的‘九月斷腸’已經到了最后一個月,把解藥給王志遠喝下的同時,他在解藥當中下了新的毒藥。葉離是不可能這么輕易放過王志遠的,即使他其實挺無辜的,但是王志遠卻擁有可以報復他的實力。王志遠他的女人和兒子都是死在葉離的毒藥之下,這一點葉離在第一次見到王志遠的時候就清清楚楚地告訴過他了,如果不是葉離用王志遠的姑媽陳氏作為威脅,恐怕王志遠當時就想殺了他了。所以葉離為了之后的安穩生活考慮,他也是不會這么輕易就將王志遠身上的毒給解掉的。但是葉離也不能毒死王志遠,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葉離用毒藥控制著王志遠,讓他不敢輕舉妄動。王志遠當然是不愿意受制于人的,尤其還是受制于他的仇人。王志遠也想過不少辦法,不過都被葉離一一化解。后來,王志遠倒是沒有心思去想這些了,因為戰爭爆發了。在來到邊關生活之后,葉離其實一直關注著遼國的那位二皇子耶律哲彥。葉離認為對方肯定不會就這么默默無聞下去的,他肯定是會做些什么的。所以,葉離在聽說耶律哲彥在遼國大出風頭之后,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反而覺得這是一件十分順理成章、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在遼國的朝堂上,原本占據有利地位的大皇子耶律元基卻被二皇子耶律哲彥給迎頭趕上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未來的奪嫡就會在大皇子和二皇子兩人之間展開了。接著,遼國的大批軍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擊了邊關。在遼國和良國簽訂了和平條約之后,邊關的這些將士難免就松懈了下來,尤其是這么一年多兩年的時間下來,遼國的軍隊確實沒有再攻擊過來,最多只有些許sao擾罷了。安逸使人松懈,所以一下子良國的軍隊就敗了下來。葉離也不是沒有想過耶律哲彥這位穿越者會攻擊良國,良國和遼國看起來是簽訂了和平條約,但是這條約隨時可能被撕破,尤其是穿越者,穿越過來哪有不打仗的???打仗就能夠立下功績,所以如無意外,耶律哲彥是肯定會帶兵打仗的。王志遠率兵抵擋,互有勝負,但整體來說,卻仍舊是且戰且退。王志遠從一名小兵做到如今的大將軍,要是沒人賞識,他是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他受李老將軍賞識,還從李老將軍那兒學了很多兵法,如果王志遠只有一身武藝,只會殺敵,不會帶兵打仗,不懂兵法,他也只能當兵,不能為將。所以王志遠才能夠在兩年之前大勝遼國軍隊。不過王志遠的帶兵風格沿襲著李老將軍的帶兵風格,他打得很‘穩’,可是耶律哲彥的領兵風格卻是‘奇’,他總是會用出人意料,‘新’、‘奇’、‘詭’相結合的方式擊敗良國的軍隊。而耶律哲彥因此聲勢越來越大,逐漸超過了遼國的大皇子耶律元基,然后被遼國的皇帝正式封為了遼國的太子。葉離作為王志遠的軍師,是一直跟在王志遠的身邊看著他如何領兵打仗的。他也真的在王志遠和其他將領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第111章番外:如果沒有葉離(上)牡丹宴賞花。石桌邊上坐著兩位年輕婦人,其中一位身著紅色繡著桃花鳳仙裙的婦人用一條精致的湖月色帕子遮住嘴巴,輕聲對身旁的另一位婦人道,“你瞧,那位就是王大將軍新娶的夫人!”另一位婦人身上穿著繡竹梅蘭襕邊的洋縐裙,她如云的黑鬢里插著一支白玉釵,她眼睛一亮,就朝著交好婦人所指的那位王夫人看了過去。這位王夫人穿著身穿鵝黃色的立領中衣,一頭秀發烏黑亮澤,袖口伸出來的一雙芊芊玉手膚如凝脂,膚色白皙紅潤,她生了一雙溫婉如水的黑眸,如今這雙黑眸亮晶晶的,整張臉上似乎都寫滿了幸福小女人的字樣,看得牡丹宴上諸多女子都羨慕不已。其實除了坐在石桌邊上的兩位年輕婦人在討論王夫人,這牡丹宴上的諸多女子又有幾個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位王夫人身上。“聽說這位王夫人嫁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