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書迷正在閱讀:大佬花醫攻防戰、降神[穿越]、今天又把娘子認錯了、黑月光總是扒我小馬甲、快穿之任務進度未完成、我不是你夫人、您的小祖宗已上線(娛樂圈)、相親事故現場、818我的巨星老攻[娛樂圈]、除靈師除不掉神之靈
后就讓李凝回房間去,讓一個婢子去井里取了甜瓜和蜜酒,剛倒滿一杯,孫策就上門來了。 典韋的賣相并不好看,李澈壓根沒讓他進院門,就讓巡邏軍士把人弄去洗涮,見典韋神情慌張,他便開口道:“慌什么?以后在我這里做事,我不死,就能保你不死?!?/br> 典韋頭腦不大靈光,話還是能聽得懂的,他自離家以來,從未有人和他這樣說話,即便是張邈對他最熱絡的時候,也沒給過他這樣的承諾。 典韋不知怎地,心里立刻就不慌了,看了看有些畏懼他的軍士,還主動伸出了兩只被綁縛的手,任由他們牽著自己走。 孫策只覺那句“以后在我這里做事”話里有話,不由又看了李澈一眼。 李澈的長相實在出色,一點都不像庶人出身,這時稍有姿色的女子都不是普通人家能擁有的,更何況大把大把的貴人好男風,能識文斷字已是奇事,更何況做到一方勢力掌權者。 這時李澈才看向孫策,笑了笑,說道:“進屋來吧,我知道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問我?!?/br> 孫策依言進屋,黃蓋則是守在了院外。 一進門就能看到擺好的兩份酒水和瓜果,孫策有些意外,又不大意外,直接坐下,說道:“先生知道伯符要上門,可知伯符來意?” 李澈把冰盆拉得近了一些,這才慢慢地說道:“青州,兗州,豫州,荊州?!?/br> 孫策笑得十分真誠,說道:“再加傳國玉璽?!?/br> 李澈看了他一眼,搖搖頭,說道:“對聰明人來說,這東西沒有用?!?/br> 孫策忽然沉默了一下,說道:“若無十分力,玉璽在手也不過小兒抱金,這道理是我父親用命換來的?!?/br> 李澈說道:“你的仇人不止有劉表,還有袁術?!?/br> 孫策握緊了拳頭,目光灼灼看向李澈,說道:“請先生教我?!?/br> 李澈對他伸了伸手,說道:“傳國玉璽?!?/br> 孫策瞪了瞪眼睛。 不是說這東西沒有用嗎? 第140章 三國(7) 有用沒用, 要看誰用。 李澈觀察天下時局已久, 分析過每一個有可能的對手, 假如袁術不是恰好蹭了個袁字, 李澈壓根不會把他放在眼里。 對付智商偏低又喜歡自作聰明的人,通常最好用的辦法是“我預判你預判了我的預判”, 但既然有傳國玉璽這樣的大殺器,就不需要費心費力去謀算了。 李澈寫了一封信,以孫策的口吻詳細描述了一個十七歲喪父少年的心路歷程, 對劉表的痛恨, 對昏庸新主張超的迷茫, 還有一點期盼, 最重要的是,信中說要拿傳國玉璽換五千精兵,好去報仇雪恨。 李澈寫, 孫策站在邊上看, 李澈寫得很快,不多時寫滿了一張白絹, 這是給袁紹的。 第二張白絹是給袁術的,信中仍是借兵報仇, 只是這一次通篇都是對劉表的憤恨, 著重又強調了荊州對袁術的重要性,孫策帳下也有幾員猛將, 得他們為先鋒去打荊州正合袁術心意, 信的最后又透露傳國玉璽已被劉表得去。 雖然當初孫策是用劉表好友黃祖換的孫堅, 但袁術怕是不會相信劉表如此重情。 孫策反應極快,當即脫口道:“此為二桃殺三士之計!” 李澈搖搖頭,接著又寫下一封信,卻是給劉表的。 劉表和孫策之間仇不戴天,即便明知自家父親是被袁術利用,但劉表還是高掛孫策的仇人名單頭名,他緊緊盯著李澈的筆,仿佛要把每一個字都烙印在心里。 李澈果然也沒讓他失望,他不知內情,卻可以信口胡編,仍舊以孫策的口吻寫袁術向劉表借兵不成,便假稱昔日軍糧舊怨乃劉表慫恿,引孫堅來攻,好報復劉表,卻令他父身死,孫策固然深恨劉表,卻也不肯讓父親白白上當,信中帶著一點少年人的憤恨和再明顯不過的挑撥,反令這信看上去十分真實。 孫策這倒是有些不解了,李澈也懶得向他解釋,只道:“你拿回去,一月之后再寄一封信給袁紹,說袁術用五千精兵換了你的玉璽?!?/br> 這話信息量太大,孫策一時都沒反應過來,不由問道:“那玉璽究竟給誰?” 李澈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孫策這才反應過來李澈先前為什么搖頭,這根本就不是二桃殺三士,而是空手套白狼。 袁紹,袁術,劉表,誰都得不到傳國玉璽,卻都深信對方得了玉璽。 孫策拿回李澈的信,回到住處,思前想后,覺得此事需由一個膽識急智口才俱佳的人去辦,袁術也就罷了,袁紹和劉表帳下謀臣不少,想要騙過他們不能光憑書信。 孫策也不猶豫,想通關節,當即給好友周瑜寫信,請他幫忙。 周瑜出身廬江周氏,和孫策同年出生,同為世宦子弟,頗有些知己相交的意思,接到孫策的來信之后,周瑜立刻回信,不久就從廬江老家出發。 周瑜時年十七,在江東有“美周郎”之稱,難得文采學識不在姿容之下,為人頗有幾分上古君子之風,一路行來,竟也結交了幾個游俠朋友,一路送他到徐州。 徐州城下,幾個游俠兒便和周瑜道別,一個游俠臨行前提醒他道:“徐州不允許佩兵器,公瑾這家傳好劍記得在城門口存放,要是進了城遇到官兵,想拿回來就難了?!?/br> 周瑜有些驚訝,“世道這樣亂,竟還不許人佩劍防身嗎?” 游俠卻笑了,說道:“公瑾有所不知,徐州可是最安全的地方了?!?/br> 周瑜確實不知,但他還是選擇相信朋友,把隨身寶劍存放在城門處,大步進城。 也是進了徐州地界,他才發覺這里確實和其他地方不大一樣,坊間市井十分干凈,沒有游蕩的游俠兒和乞丐,車水馬龍,百業興旺,守城官兵來回巡邏,一旦有糾紛發生,官兵總是第一個趕到。 安寧得像是昔日大漢盛世。 快到軍營的時候,周瑜還見到了提著農具趕去種地的徐州軍,這些人看上去并不麻木,反倒個個臉色紅潤,面上帶笑。 周瑜不露聲色,拿出孫策的信物,跟著軍士進了營帳。 孫策正在校場練兵,倒是韓當剛歇下來,他的人馬就是剛才去種地的那一支,他和周瑜見過幾次,這會兒倒也聊得熱絡。 等到孫策趕來的時候,周瑜已經從韓當嘴里把整個軍營大致上的格局摸清楚了。 對著孫策的時候,他不免有些揶揄道:“伯符如今已經是領兵兩萬的孫將軍了,不知還認不認昔日舊友?” 孫策哈哈大笑,說道:“把這位置讓給你都行!” 周瑜自然是不要他讓的。 舊友相逢,說了一會兒話,便入正題,韓當守在門外,孫策便把當日李澈給他寫的東西拿了出來,周瑜的神情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