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8
是有相當清傲風骨的嗎,如今也實在是長見識了。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新任侍郎是受了太子殿下的脅迫,畢竟他是被太子推到臺前去的,可之后卻表現得與太子水火不容——不論是作為早被打上太子府標簽的勢力,還是作為朝廷新貴,這無疑都相當不明智。那只能說明他們之間有什么私怨了。總之,不管外界如何眾說紛紜,蘇懷瑾就只躲在皇帝專門給他安排的行宮里悠閑度日。當時在易修闖進來之前,吳王本就是想要說服他在吳國留下來的,可那時顯然只是因為他是舊情人兒子的身份,皇帝陛下話里話外,甚至有收他為義子的打算。現在的狀況卻是全然不同了,經歷了易修的那一場鬧,吳王也從開始被沖擊的狂熱中冷靜下來少許,至少……他的能力比之容貌和身份會受到更大的重視。這樣倒是很不錯,只是要防著弄巧成拙——畢竟這皇帝會不會惡心到真的對老情人的兒子起邪念,實在還是個未知數。蘇懷瑾悶在行宮里,好生將之后的事情打算了一番,見沒什么紕漏了,便開始正式嘗試使用沙盤驗證近來研究的兵書。很幸運,也許他這具身體在軍事方面真的天賦異稟,學起來很明顯感到比自己之前學兵的時候輕松許多,那時不能明白和靈活運用的東西都像是早先就刻在靈魂中一樣,很輕松便能夠調用。學習一門新的學問總是讓人開心的,蘇探花學得廢寢忘食,連日來樂此不疲地在沙盤上自己跟自己打仗,已經相當手癢地想到戰場上驗證一番了。這期間易修期期艾艾地來找過他幾次,次次都是門都沒進來就被外面守著的侍衛們擋了回去——在這方面,防賊一樣防著太子“誤入歧途”的吳王和他完全是同一陣線,易修也不敢像那天在中軍大帳一樣硬闖,每次只能乘興而來,悻悻而歸。夫夫間的情趣嘛,也是需要距離來維持的。為期半月的圍獵活動就這樣很快過去了,在拔營回宮的最后一天晚上,莫行歌消失了許久的記憶終于出現在了蘇懷瑾的腦子里。第98章誰與逐鹿天下(20)莫行歌這一輩子,實在是命途多舛得很。先歷盛寵,接著便在一夕之間失去了母親,一下從云端跌到泥潭,可以說是嘗盡了人間冷暖。吳姬在魏宮之中,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刺探情報和迷惑君王來的,也根本不在乎哪天事情暴露自己的身家性命如何,這個堅強的女人勇敢、忠誠、心系故國,她對得起任何人,唯獨對不起自己從一開始就被當作注定要舍棄的工具的兒子。沒有人知道她有沒有哪一刻會為那個無辜的孩子而感到愧悔,也許不曾,畢竟她的愿望關系故國萬民,與此相比,區區一個血脈相連的骨rou,仿佛都不那么重要了。她被賜死的那一天,恰是莫行歌十歲生辰。老魏王是真的很喜歡那個美艷明麗的女人,過去的十年之間也是真心疼寵他們冰雪聰明、還長得像是個小仙童的兒子,可在當知道這一切全部源于欺騙的時候,所有曾經的柔情蜜意就都在一瞬間變作了扎在心上的利刃,將兩邊都刺得傷痕累累。也許終究是念著一絲情分,賜死吳姬之后,他竟留了莫行歌一命,只是將他遷至宮中最遠的角落,來個眼不見為凈。吳姬受寵那么多年,又從來都是故意裝出一副驕橫跋扈的模樣,自然在宮中樹敵無數,她年僅十歲的孩子在這失去庇護和寵愛后會遭受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一直到后來兩國的戰爭當中魏國的形勢愈發危急,全國上下都在征兵,年少的莫行歌不愿再在宮中待下去,自請出征,魏王本來差點都忘記了這個兒子的存在,被這么一提,便也半推半就地讓他去了。未必沒有存著借此讓他消失的想法。可誰都沒想到,莫行歌竟然就那么從一個微不足道的校尉,一路屢立奇功,短短幾年之內便讓吳軍聞風喪膽,成就了赫赫功勛。這些記憶都是在一夜之間突然回到蘇懷瑾腦海當中的,他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怔愣得不知自己在何處。經過這么多世界,他早已能對這些不屬于自己的記憶處理良好,但那并不代表他不會受其影響,莫行歌的記憶在他接受的所有記憶當中都是獨一份兒的沉重,著實讓人心里難受。除了那些早已模糊不清的童年記憶,他幾乎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在十歲以后甚至都沒怎么真心的笑過,甚至就連最早的那段時間,本該最親近的母親也從來都對他不冷不熱,偶爾看著他的眼神竟還會帶出仇恨。也是啊……最愛的男人親手將自己交給了敵國的君主,作為一個女人,她又怎能不恨呢?連這個迫于形勢與敵人生下的孩子,所承載的也從來不是甜蜜的愛意,而是痛恨和屈辱,代表著她不堪回首的過去。可身為一個懵懂幼童,莫行歌本身又何其無辜。真是太慘了。蘇懷瑾很是唏噓了一番,對于還要欺負這種可憐人的易修更加不滿了——當然是對原來那個。可誰叫他倒霉的戀人現在就在那個討厭鬼的身體里呢,就讓他也一起受著吧~做下這樣愉快的決定的時候,外面的侍衛剛巧通報太子來訪,蘇懷瑾干脆地說了聲不見,便開始游手好閑地看著侍女們將昨夜就大致打包好的行李做最后一次檢查,隨手把昨天晚上睡前看的一本兵法也放了進去。——恢復記憶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起碼現在不用他再花費時間自己去看那些冗長的兵書了,他目前所能找到的所有兵書都像被刻錄機刻進了莫行歌的記憶當中,隨時可供調閱。他也是這時候才真正地發現,這位常勝將軍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么強悍,他毫不懷疑,哪怕是生在自己原來所處的那種朝代……任何朝代,莫行歌也能憑借這本事封侯拜將、名留史冊。可惜命運給他的身份那么不友好,幸好這個人內心強大,才沒有在那樣的經歷當中黑|化成為仇恨社會型人格,那對這本就千瘡百孔的天下來說可會是一場絕頂的災難。在蘇懷瑾看來,莫行歌的脾氣好得似乎都接近圣人了,反正他自問是無法在從小受到那樣待遇的情況下還一心一意地效忠新皇的——當初老魏王忽然駕崩,莫行歌還手握二十幾萬大軍陳軍前線,更別說整個魏國的軍隊體系當中,百分之九十的士兵和軍官都是他的腦殘粉,這時候只要他振臂一呼,相信要把剛剛登基的新王拉下寶座并不會太難。那樣一來,他再出征就定不會如此頗多掣肘,也不會發生最后那種足以皇帝被后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