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0
書迷正在閱讀:為男神打call、我們的CP才不是邪教、少爺晚安、影帝大佬的心尖寵、今天也要和男神做朋友、一不小心撩了以前喜歡的人,怎么辦、愛著影帝的第十五年、激情燃燒在六零、來自天外對吃貨的惡意、Hello baby
疑惑問道:“靜芝怎么如此憂慮,可是最近府中事務太多?” 武靜芝搖頭道:“meimei只是擔心,此去時間不短,讓她們兩個滿族出身的格格前往,日久情長的,萬一再給四爺添個一兒半女的,總歸有些不妥。 更何況那個富察·納惜顏最近頗得四爺寵愛,若是在府中,咱們還能有所提防,一旦隨四爺去了云南,咱們的人可就不好cao作了?!?/br> 宋瑤華聞言也有些猶豫:“可是她是四爺特意吩咐的,你我都無法更改,府中剩下的人,不是你我這般跟隨四爺十年多的老人,就是一些不受寵的。 前者四爺估計也看膩了,后者若是再和富察氏同去,只怕更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我看了半天也就伊爾根覺羅氏還有些心思,或許能和富察氏一較高下,郭氏也算受寵,她們三人彼此爭斗來往一番,也減少了四爺只寵富察氏一人的幾率吧?” 武靜芝聞言也嘆一口道:“若是jiejie你能同去,我自然是更加放心的?!?/br> 宋瑤華卻道:“四爺這一走,府外的鋪子莊子各項事宜都需要我來經手,府內事務也少不了你,你我是無論如何也走不了的。 哎,現在想想,李氏是真的可惜了,以她的容顏姿儀,如沒有身上的缺陷,定可與富察氏一爭高下。 我們倆現在也不用這般諸多愁緒了?!?/br> 宋瑤華隨口說著話,正要給自己和武靜芝倒茶來喝,卻不防武靜芝忽然一拍桌子,嚇了她一跳。 抬頭就見武靜芝雙眸發亮,低聲呢喃:“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她呢?” 宋瑤華沒有聽清,疑惑問道:“誰?” 武靜芝起身道:“沒什么,這件事jiejie你不用cao心了,meimei已經想到一個不錯的主意,meimei先告辭了?!闭f完不待宋瑤華回話已經疾步出了院門。 宋瑤華倚著門框看那抹粉藍衣裳遠去,低頭笑了笑,對身邊人道:“這都多少年了,孩子都兩個的人,怎么遇事還是這么風風火火的呢?” 春蘭笑道:“武側福晉也就在您這才顯露出這般性子,奴婢聽別人說,在其他人面前,武側福晉可是很有威儀的?!?/br> 宋瑤華笑著進屋道:“我先歇一會,晚膳再喊我吧?!?/br> 86、第86章 宋瑤華吃晚膳的時候聽春蘭說了一嘴, 下午李氏去了富察氏那里一陣子, 沒人知道李氏和富察氏說了什么,反正李氏出來一路上都笑的很詭異,而富察氏在她走后窩在屋里,再沒出來過。 宋瑤華要做的事情太多,哪有功夫理會這些事情, 聽了一耳朵, 就作罷了。 翌日,胤禛帶著人準備出發,四福晉,宋瑤華和武靜芝等人在門口送他。 宋瑤華掃了一眼跟著的三個人, 郭氏難掩喜色,伊爾根覺羅氏表情難辨,富察氏臉色蒼白, 眼窩泛青這是沒睡好?是能出門太激動了嗎? 宋瑤華搖頭, 等她沿途被顛簸的馬車晃得想吐的時候就不會這么興奮了。 胤禛這次是公干,要抓緊時間趕路, 康熙專門給每個皇子派了一隊五百人的御林軍護衛, 這一路上只怕是要急行軍,條件可想而知。 胤禛是代表欽差身份前往,武家人隨行, 宋瑤華早就把能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好了,他們這次去看情況布置就行。 難得的所有成年皇子都不在京城,而康熙爺自這之后每日上朝都會帶上太子, 太子終于從西方再教育的深坑里爬了出來。 宋瑤華收到家中信件,里面也提到了父親大哥在朝中看見的改變,最近幾年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保守派都難免有些微詞,只有一些新秀們尚能適應。 宋瑤華也知道這是改革的必經之路,總要有個過程。這不是都已經開始進入新學校學習了嗎,相信不出一代人以后,大家都能接受這些了。 胤禛和其他皇子們一走就是快兩年,期間往來的書信,宋瑤華也看出來許多改變。 皇子離京這么久,還是大清開國頭一回,康熙爺也是有魄力,都不擔心皇子們在外邊勾結什么地方官吏,結黨營私了。 督造學校從征地到募銀,招工,還有新政策的執行都需要時間,在此期間別的皇子宋瑤華不知道,反正胤禛在武家人的陪同下可沒閑著。 武家人從前在宋瑤華的授意下自海外帶回來的一些土特產品,還有一些先進的工藝技術,在胤禛的默許下,在云南等地大肆推廣。 諸如大面積種植的紅薯,規范的梯田和先進的水車以及高級的紡紗機,織布機等東西。 也由此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反正胤禛在云貴兩省做事順利了許多,還時不時能給當地帶去一些新鮮東西利民便民。 胤禛來信中提到當地官員對他態度也很好,宋瑤華明白,胤禛只是欽差去監督事情,其他隨他而去的衍生物品,只要是利國利民的,也都算是當地官員的政績。 而每年吏部考核,政績關系到他們的升遷仕途,他們自然要把胤禛這個給他們送政績的皇子好好供著。 云貴兩省也算貧苦地區,官員還要和當地土著周旋,想要政績其實很難,沒有政績得不到升遷,只能呆在那里,他們也是怨氣頗深的。 這也是許多待選同進士出身的人寧愿留在京城養望待職也不愿求外放做官的原因。去了偏僻窮苦的地方,做不出政績,你可能就一輩子都回不到京城,遠離權利中心了。 而康熙爺這次明旨的第三條,宋瑤華覺得里面很可能就藏著這些事情,不想外放,逼著你也要去。 去了還有機會,不去就真的一點機會也沒有了。至于那些當真敢不來的,呵,宋瑤華相信,那些人一定會被康熙爺記在小本本上,只要他活著一天,那些人就永遠賦閑在家養望去吧。 宋瑤華都能想到的事情,這些官員預備役又怎么會想不到,所以其實三條明旨里,反倒是第三條的行動力更快。 一年前,京城新建學院的學院們就滿員了,宋瑤華聽母親說他父親讓三弟,四弟都去學院學習了。 如今的學院不僅有已經是進士的學子深造,還有從啟蒙開始就入學統一接受教育的孩子,多是京中勛貴家的子弟。 而學院也增設了一處皇家學館。那里面全部都是皇親宗室的孩子,包括康熙爺的兒子孫子們,規??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