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0
跟金人做生意。專門把金國那邊的特產運到月國來賣,也把月國的特產運到金國賣。這種生意一般都要朝廷管制,并不是誰都能做的,后頭得有大靠山支撐才行。 不過段家這么有錢,沒道理段家子侄會窩在鹽儉縣。陸時秋的猜測,這人恐怕是段家旁支,父親幫段家嫡支打理生意。 畢竟有錢人家手頭隨意露一點都比他們這些尋常百姓過得富足。 段清鴻向眾人施禮,大家也都跟著還禮。 蔡文林還特地把陸時秋介紹給他,“我把陸兄的文章拿給段大哥看。段大哥對陸兄神交已久,一定請我代為引見。陸兄可不要見怪?!?/br> 陸時秋拱手,“是蔡賢弟謬贊了?!?/br> 段清鴻笑著坐到陸時秋旁邊,不吝夸贊,“你寫的文章特別合我口味。尤其是你寫的詩也好。每到最后一句,總都能讓人捧腹大笑。好極?!?/br> 眾人也紛紛點頭。 他們寫的詩比陸時秋要工整,甚至韻律方面也比他好,但是總少了一點趣味在里面。 寒暄一陣后,大家也都熟了一點。 很快大家談起最時興消息,新任女狀元。 “天后讓女人參加科舉,這不是讓亂個套嗎?” 陸時秋臉色不怎么好。卻也沒有插話。 有人拍桌子罵道,“歷朝歷代都是男尊女卑,天后意圖霍亂朝綱,朝中大臣難道都是死人嗎?” 段清鴻搖著扇子,“各位慎言。天皇御駕親征,天后代為執掌朝政。為了后宮著想,她也不可能讓臣子進后宮?!?/br> 天皇雖只有一位天后,但奉元帝紅顏知己甚多,他老子更是風流好色,高品級太妃自然不可能攆去出家,只能留在后宮。 有人嘀咕,“不是有宦官嗎?” “奉元帝時期,閹黨盛行,衛忠英仗著自己是東西廠督主,殺害朝中多少大臣。天后深惡痛絕,堅決不肯任用宦官?!?/br> 眾人面面相覷,真的是這樣嗎? 陸時秋也有些驚訝。真的假的? 1111在他耳邊插話,【知道什么是溫水煮青蛙嗎?】 陸時秋心里一嘆,沒想到那么和藹的老太太忽悠起人那么有一手。 他在眾人臉上掃視一眼,瞧瞧這些涉世未深的讀書人還真的信了。 段清鴻轉頭岔開話題,“前幾日,我得知一件小事,心頭悶了一團火?!?/br> “何事竟讓段兄如此惱火?” 蔡文林也有些驚訝,“所謂何事?” 段清鴻嘆了口氣,“我有一個遠房表舅家道中路,表舅母刻薄寡恩,經常到我家來打秋風。前陣子,父親病重,家里花掉大筆銀錢,實在沒錢送給他們。沒想到,表舅母居然把前頭生的十八歲閨女嫁給五十八歲老朽。我得知后,立刻趕去阻止這樁婚事,沒想到那家不肯放人,還借機嘲諷我?!?/br> 這些學子都還年輕,對情感之事也都朦朦朧朧,聽后全都義憤填膺,“五十八歲老朽,豈不是即將入土,你那遠房表妹恐怕沒幾年就要守活寡。這母親也當真舍得?!?/br> “太可憐了?!北娙藶槎吻屮櫛砻眠駠u。 陸時秋心里也同情這姑娘,大了四十歲,差了兩輩,這對父母是把閨女往火坑里推啊。 段清鴻也連連嘆氣,“守寡倒是其次,只要對方肯放人,我自然會給表妹再尋一門好親。只是我心頭氣難消?!?/br> 就在這時,有位學子出主意道,“不知咱們作詩一首來挖苦他。也讓段兄消消氣?!?/br> 眾人都覺得這主意好。 大家以一柱香,誰作的詩最好,誰獲勝。 這首詩是新擬的題目,之前從來沒有人寫過,所以大伙都在思索怎么寫。 陸時秋也不例外,他曲起手指,在桌上敲了十幾下,一柱香后,詩句成型。 有的人沒有靈感,只坎坎寫了半路,就功虧一簣。 當然也有好幾人,已經寫出來了。 大家一首一首念書來。 諷刺類的詩并不好寫。太過直白,會給一種尖酸刻薄的鋒利感,那樣就失了下乘。 一連幾首都犯了這個毛病。直到大家讀到陸時秋寫的詩。 雨濕輕塵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妙!真是妙!尤其是這最后半句,一樹梨花壓海棠,用得太妙了?!?/br> 梨花是白色,海棠是紅色。白發蒼蒼對紅妝,用來暗諷老年丈夫娶年輕妻子太合適不過了。 眾人齊齊向他行禮,“陸兄寫得太好了?!?/br> 段清鴻也齊齊恭維,“待我拿了這首詩去諷他一通,今日我作東,請大家吃好喝好?!?/br> 眾人齊齊道謝。 正好陸時秋想跟他打聽一事,“我聽人說天皇攻打金國,不知到了哪里?” 段清鴻愣了一下,“你是從何得知?” 陸時秋笑笑,“幾月前,我從京城得來的消息?!?/br> 眾人也是一驚,“我們月國攻打金國了嗎?” 他們還真不知道。誰讓鹽儉縣消息向來閉塞呢。 段清鴻點頭,“是啊,我們月國研究出大|炮,一路勢如破竹,把金國打得哭爹喊娘。天皇很快就要班師回朝了?!?/br> 眾人面上全是不可置信,“當真?這么厲害?!?/br> 其實也不怪大家不信,實在是月國已經一百年沒有打仗了。上次金國突然來襲,臨渝關的將軍都被金人殺了。雖說后來月國勝了,但許多人都說那是紅衣女鬼干的。并不是他們月**隊把敵人擊敗的。 這會聽說天皇打到金國,就像聽天書一樣讓人驚奇。 “天皇果然勇武?!?/br> 眾人又以“戰爭”為題,作詩一首。 這次陸時秋就略顯不足了。他從來沒接觸過武藝,對排兵布陣更是一竅不通,唯一跟戰爭扯上關系的就是他會騎馬,還不怎么熟。 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其他人身上。 席間蔡文林提議,“我聽說蘇家馬場來了幾匹好馬,咱們什么時候去試試吧?!?/br> 有人當即反駁,“八月就要院試了,你還有心情騎馬?” 其他人七嘴八舌反對,“是啊,咱們還是用功讀書,爭取在院試中取個好名次才是?!?/br> 陸時秋還頗有些興致,小聲問蔡文林,“蘇家馬場在哪?” 蔡文林小聲回他,“就在城北。幾年前,顧縣令讓城北百姓遷至城西,蘇家就把城北那片地買了,改種牧草,建了馬場,還引進許多好馬?!闭f到這里,他加大聲音,“咱們讀書人不能只知閉門讀書,還得學習六藝。將來要是有機會去京城參加會試,必定要比拼這些,到時候一點都不懂,豈不是丟我們鹽儉縣的臉?!?/br> 眾人面面相覷。有人臉色不怎么好。 雖然六藝是君子基本技能,但是被蔡文林這么說,好像他們就是鄉下土包子一樣。 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