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1
秋走后, 囡囡大哭一場, 陸老頭擔心孩子嗓子哭啞了, 就帶她去趕海。 村里的小孩都在海邊踩水,玩得不亦說乎,囡囡見他們玩得那么歡快,暫時忘了傷心, 飛奔過去加入他們的隊伍。 玩鬧一陣, 她又跟著大孩子們一起撿海貨,宏二過來教她, 她聽著異常認真。 到了晚上,囡囡看著阿爺阿奶的臉,又想起爹爹,扯著嗓子嚎啕大哭。 陸老頭只能耐心哄她,“明天會有許多小伙伴和你一起玩。你阿奶還會給你做好吃的?!?/br> 陸婆子在旁邊附和,“對,阿奶給你烙油餅, 可香了?!?/br> 囡囡根本聽不到這些,依舊哭個不停。 人老了,累了一整天,精神不濟。 到最后,老兩口就是在她的哭聲中睡著的。 囡囡哭了一陣,見他們不管自己,想出去找爹爹,可是她沒什么力氣, 根本拔不開門上的鎖,在門前站了好久,最終還是躺了回去。 第二天,家里的私塾正式上課,這也惠及了家里的孩子。 除了宏一不在,其他孩子都可以跟著學。 囡囡頭一天上學,興致很高,早上阿爺還跟她說,要是她能早點學會,她爹就會帶她回家。她握著小拳頭,心里暗暗想著,自己一定要學很多很多。 許是有了目標,囡囡不再撒嬌,興奮得小臉通紅,沒一會兒又跟小伙伴嘰嘰喳喳討論起來。 大人們見囡囡不再鬧了,全都放了心。 而陸時秋陸陸續續從陸老頭口中得知女兒的近況,知道她比其他小伙伴都厲害,識字是最快的,最難得的是,這孩子懂得舉一反三。往往你教一句,她就能給你扯出一連串問題,有許多問題就連陸時冬都沒想過。 陸時冬每每都要寫信給同窗向他們請教。他的學識也跟著日益提高。 就連陸老頭都遺憾地說,“這孩子像你一樣聰明。只是可惜是個女娃。要不然咱們家將來又有一個秀才了”。 陸時秋撇了撇嘴,秀才咋了,他閨女將來能當官。 眨眼過了一個月,木氏見相公沒說回去,主動上前跟他攀談,“我們回去看孩子吧?!?/br> 陸時秋也想囡囡,可他更擔心自己出現,再讓孩子哭。 上次走的時候,囡囡哭成那樣,他可不想再經歷了。還是先給囡囡找個先生,才能早點結束分離之苦。 就這么過了五個月,陸時秋終于在臘月初,找到一位合適的先生。 也是由四乙提供,【此人中了舉人,一直沒能考上進士,就絕了再考的心思。他是顧守成托顧四請特地為族學請的先生?!?/br> 給族學請的先生都是舉人,這顧家還真挺有錢。 陸時秋有些好奇,“顧守成和顧四是什么關系?” 【顧四的父親和顧守城是親兄弟,顧四要叫他一聲二叔?!?/br> 陸時秋了然,這關系還挺近的。陸時秋有些奇怪,“顧家人怎么會跑到這兒呢?他們老家不是在西風縣嗎?” 【他們顧家在這邊有幾萬頃田地。這邊也沒個顧家人看著。所以顧守成就帶著一家老小搬過來?!?/br> 陸時秋有些訕訕地,“那是顧家請回來的先生。我能沾光嗎?” 【有什么不可以。對方不日就要到縣城。你可以借故攀上去。他們只是農家人,心眼不是很多的?!?/br> 陸時秋想想也是,機會這么難得,他決定冒險一次。 沒兩天顧守成就帶著家人到了縣城。 他們沒有住在西郊,而是選擇住在縣城。 在縣城置辦了一處三進院子,一家老小幾十口全部住了進去。 陸時秋琢磨半晌,決定買在顧家旁邊。 左邊那戶人家怎么都不愿賣。陸時秋問右邊那戶人家,當陸時秋提出可以比市價多出二十兩銀子,對方聽罷十分心動,咬咬牙還是賣了。 于是陸時秋不聲不響就換了家。木氏知道的時候,房契都已經拿到了。 木氏又氣又急,“你買房子都不跟我說一聲。我跟你一起挑啊。再說你怎么把房子買那么遠???” 他們現在住在縣城東邊,這地方都是做生意租住的地方。 而陸時秋買的房子位于城西,周圍住的都是讀書人。 住東邊有個好處離東市比較近。做生意比較方便。 住西邊固然可以清靜,但是做生意要走不少路。 像她的燒烤攤子,車上那么多東西,推來推去也不方便。 陸時秋買房子的時候,哪里想到燒烤,鋪子之類的,他滿腦子都是不動聲色地接近顧家。 可他也知道給娘子帶來許多不便,只好耐著性子解釋道,“咱孩子一天天大了。再住在這種三教九流的地方,對咱閨女說親有礙。搬到西邊,到時候也能給閨女說個好人家?!?/br> 大丫已經十二歲了,再過兩年都能說親了,也的確需要注意點。 木氏很快就被他說服。 陸時秋開始琢磨怎么接近顧家,想了想,他決定把主意打到他娘子身上,“咱們搬了新家,不比在這里。那是咱自己的房子肯定要跟鄰居處好關系的。等到了之后,你要記得拿些禮物上門?!?/br> 木氏瞪圓眼睛,成親這么些年,木氏還從來沒見相公這么大方過。 她剛要問,就聽陸時秋道,“就拿些海鮮吧。挑個大,新鮮的鯧魚和鮑魚送過去?!?/br> 鮑魚?這么舍得。木氏像是不認識他似的,“你怎么了?” 陸時秋小聲道,“我打聽過了,那家跟顧永伯是親戚。咱們打好關系,也是好事?!?/br> 木氏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行啊,沒問題?!?/br> 搬完家,木氏就帶著禮物登門。 開門的是顧婆子的大兒媳晏三娘。 木氏見對方穿著并不華麗,松了一口氣,把籃子遞上去,“我是住在隔壁的。剛搬來這兒。這是我們家店里賣的,以后都是鄰居,多多串門啊?!?/br> 晏三娘接過來,她不認識鯧魚和鮑魚,在老家海魚并不便宜,見對方出手這么大方,就有些麻爪,“這……這不合適吧?” 木氏笑笑,“自家從海里打的,不值什么錢?!?/br> 話雖如此,晏三娘還是不想占人家便宜,她朝木氏道,“那好吧。你先等我一下,我把籃子騰下來?!?/br> 回來的時候,籃子里放了半籃子雞蛋,“我們家也是剛搬過來的。以后常走動?!?/br> 木氏點頭,“好?!?/br> 在陸時秋的時不時催促下,木氏很快就跟晏三娘熟悉起來,也認識顧家不少人。 晏家一共有四個兒子,這次過來的只有兩個,據說還有兩個兒子在別的縣做生意,沒有跟過來。 晏三娘的婆婆顧婆子是個脾氣很好的老太太,只是年紀有些大了,腿腳不怎么好。 一家之主是晏三娘的公公顧守成,對方還是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