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到。 就好比,上場前你撞到一個世界排名八百開外的同行,對其大肆嘲諷。 一進劍道,發現那人是決賽裁判。 刺不刺激?誰能淡定? 說實話,我聽說太上皇出家的時候,先入為主地以為他去當和尚了??晌覜]有料到胤朝的國教是道教。 我被這個處處有腦筋急轉彎的朝代傷透了心。 盛牌位的木盤和蒙牌位的紅綢被恭恭敬敬地請上來。 龍顏不可直視,所以大家都低垂著頭,唯有我盯著他不放。一來我還處于震驚當中,二來我脖子扭了,頭低不下去。 太上皇不看我,只是唇角勾起一抹極淺淡的笑,轉眼間又消失不見。 牌位已被好生端著出去,該是我離去的時候了。 玄虛子跟我道別,我朝他屈膝回禮。 太上皇也往我這邊側了側身。 團兒拽我,我趕忙拜他:“臣、臣妾拜別……父皇?!?/br> 我問他“你是哪塊小餅干”的時候,哪能想到,我以后要叫他一聲爹呢? 太上皇滿意了:“回去罷?!?/br> 我歪著脖子,狼狽地滾出了太虛觀。 * 在馬車上,我一言不發,和林道長相處的情形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里閃過。 眼下這種情況實在是觸及了我的知識盲區。誰家宮斗文會有公公這個角色存在?! 關鍵是,我這個公公,孩子那么小他還是堅持退位了,說明不想再管朝政,卻還要給他兒提搶劫富人這種餿主意。說是被我婆婆的死傷透了心,看破紅塵,卻還微服出去跟美女約會,搞得自己被追殺。 他到底是咋想的呢? 我長嘆了一口氣,又在心里念了兩遍他給我的名字“林啟辛”。草字頭,左啟右辛,合在一塊不就是我朝皇室姓“薛”嗎? 我問團兒:“太上皇叫什么?” “太上皇諱殊,殊榮的殊。小姐問這個做什么?” “沒事?!?/br> 我無聲地念了幾遍他的名字。殊,別也,異也,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也。的確比“林啟辛”要合他。 我走神了片刻,又將自己從遐想中拉了回來。 “他多大了?” 團兒掰著指頭算了算:“三十了?!?/br> 林如珠只有十八,但我已經二十五。也就是說,我上一年級的時候,薛殊上六年級。風水輪流轉,我給小學同學當兒媳。 這都是些什么事兒! 路途漫漫,我把團圓二人拉到跟前坐:“來,給我講講太上皇吧?!?/br> 圓兒笑道:“怎么小姐突然有興致回憶太上皇啦?是不是今天一見,讓小姐想起未出閣的時候了?” “未出閣時候?我們那時候見過嗎?” 我剛說完這話就反應過來了:當然見過了,否則他怎么會第一次見面就叫出我的名字?但估計見得也不多就是了,后來我沒認出他,他也沒有驚訝。 圓兒揉我的太陽xue:“小姐你什么時候才能恢復呀?”一邊道,“聽府里的嬤嬤說,小姐滿月的時候,太上皇專程來府上慶賀,還抱了小姐,結果……結果你把龍袍給尿濕了!” 圓兒說著笑了,團兒也笑起來。 我:“……” “等等,我剛出生的時候他不是才十二嗎?他十二就穿龍袍了?”難道他爹也看破紅塵修仙去了? “先皇早逝,太上皇幼年登基,”團兒回想了一下,“小姐是清和七年生人……算起來,太上皇永安十五年即位,那年,他六歲?!?/br> 嚯,怪不得呢,在六歲登基的人看來,十三歲已經很大了吧。 我“噢”了一聲,示意圓兒繼續講。 “太上皇和老爺少爺出征前見了嗎?”圓兒忘了,問團兒,她也不確定,于是她手一擺,表示算了,“總之兩年前太上皇和老爺一同班師回朝之時是見了一次。老爺立了大功,但也受傷了,太上皇回京之后,先將他送到府上才回宮呢?!?/br> “那時候太上皇還點名問:那個將朕衣裳尿濕的娃娃呢?小姐羞得頭也不敢抬,幾乎沒看他一眼?!眻A兒又笑起來。 我和薛殊的往事真是單薄得可以。那他對我能有什么愧呢?是把我爹搞去戰場,錯過我兩年青春期的愧?還是我兩個哥哥為他戰死的愧? 總感覺有點怪怪的。 我暫時把這想法拋諸腦后,又問兩人:“太上皇是個什么樣的人呀?” “我們太上皇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這倆詞出來,是個愛打仗的沒跑了。 團兒接上:“他內服諸侯,外平四夷,開疆拓土,縱橫天下!” 這……是不是過于愛打仗了? “行了行了,我又不是要聽你們唱贊歌?!?/br> 兩人連連擺手,興奮道:“這可不是我們胡說,不信我給你講!” 團兒清清嗓子,擺出個講故事的架勢:“想那北延侵擾我朝邊境幾百年,我們一直忍氣吞聲,代代和親,年年進貢,養得那邊胃口愈來愈大,變本加厲。到了我們太上皇這一代,延人又搶掠遙關,還劫走了成百上千的無辜女子,我朝派使臣去交涉,反被羞辱——那邊死不認賬,為瞞下此事,還將劫來的女人全部溺斃在小滄江。 據說那些尸身全都順流漂到了遙關城外。遙關的男人只好日日去江邊守候,為家人收尸?!?/br> “這便是清和十五年的滄江之恥?!?/br> “邊關的官員照樣裝聾作啞,忍了下來。消息三個月后才傳到京師,太上皇震怒,當即下令派邊軍直接追進北延國土,誅殺搶掠之徒。 此事后,北延要求我朝賠償,還派人進遙關燒殺搶掠,大肆報復。然而太上皇毫不服軟,當即宣布停和親,止進貢,與其斷交。北延還沒來得及發作,我們直接宣戰了。 當時朝臣人人反對,尤其是那些文官,太和殿里碰死了好幾個!” “對對對,那時太上皇才二十出頭,老臣們都認為他血氣方剛,北伐要壞大事。結果呢?他用兵如神,短短幾年就將北延打趴了?!?/br> “四年前,戰況膠著,敵我兩方相持不下。北延專門遣使來京城討饒,承諾將已被我朝打下的國土盡數相贈,并且年年進貢,臣服我朝。太上皇當夜設宴接待,大家都以為兩國會就此息戰。 沒想到,筵席中間,太上皇問道:清和十五年,貴邦何故辱我使臣?何故屠我子民?汝今臣服,滄江底千百女兒可復生乎? 第二天,北延使臣的人頭整齊地排列在城墻上,掛了整整一月?!?/br> “太上皇下詔說:雖遠必誅?!?/br> “過了一月,太上皇便和老爺與大少爺親征了,留我們皇上在京城臨政,由陸丞相和勛親王輔佐。短短兩年,御駕一路北上,百戰百勝,直將北延覆滅,一舉將我朝疆域擴至太羅山。 這一仗令我朝威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