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6
識。雖后來陸恭因傷病回鄉,但高祖給他封了個東安鄉侯,還將他的女兒賜婚給了豫章王。雖然本朝吝嗇,鄉侯的爵位并無實際封地,但在揚州這樣的地方,足以撐起大門面。除此之外,陸恭的幾個兒子也都出仕為官,在揚州人多處要職。而在朝中,陸班一系的人脈比陸融更廣,雒陽人提起揚州陸氏,想到的也多不是陸融這一支的人。 有這般底氣,陸班在族中自然挺直了腰桿,處置事務時,時常與陸融不對付?;搓幒罘蛉藯钍系哪讣揖驮趽P州,我聽她身邊服侍的人說過陸班陸融不睦之事,還提到過,豫章王因為王后的緣故,也總是與陸班來往更熱絡,讓陸融頗是不滿。 不過這些事,也就是近處的人才能知道,而在外人眼里,陸氏仍是和諧治家的楷模。畢竟陳王為掌控揚州,凡陸氏子弟皆受其排擠打壓,一視同仁。為對付他,陸融和陸班只得暫且放下積怨,兄友弟恭。 ☆、密詔(上) 陸笈雖未明說將來的打算, 但他將陸氏內部的分歧之處透露給公子,用意已是相當明顯。公子前番的一番說辭顯然已經將陸笈打動,但最終做決定的是陸融,公子到揚州要說服的就是他。 除掉陳王之后,揚州若與豫章王結盟,陸融自然要擔心豫章王親近陸班,以致自己出人出錢, 地位卻還不如現在。故而將來揚州何去何從的分歧根本, 并非豫章王、秦王或那些中原諸侯誰人更強大, 而在于陸氏兩支之爭。所謂結盟, 亦不過討價還價,只要公子開的價錢更有利于陸融,那么將揚州拉過來就并非難事。 “可惜我等來之前不曾預知這許多關節?!惫訃@了口氣,“哪怕帶有一紙詔書,名正言順, 行事也可便捷許多?!?/br> 我說:“皇帝那玉璽也不知道藏去了何處,你就算能預知這些事,他恐怕也給不了你詔書?!?/br> 公子頷首:“也是?!?/br> 我思索片刻, 又道:“不過你說得對,我等若有詔書, 確可方便許多?!?/br> 公子看著我,微微揚眉:“你何意?” 我望望外頭的天色,伸了伸懶腰,笑道:“當下天色還早, 興許往揚州城一趟還來得及?!?/br> 陸氏比我想象中的沉得住氣,過了一日之后,才有人到莊園里來。 不過出乎我的意料,來的人并非只有陸笈,還有陸融。 陸融五十多歲的模樣,面白而紅潤,體型肥胖,一看便知素日過得講究。父子二人皆身著便袍,仿佛到田莊里來游玩打獵。 見禮之后,陸融看著公子,笑容和氣:“伯載實不經事,我今日才知曉元初來揚州之事,未曾遠迎,多有失禮,元初莫怪?!?/br> 公子亦微笑:“陸公庶務繁忙,晚輩多有叨擾?!?/br> 陸融看著他,感慨道:“我聞元初之名久矣。當年伯載從雒陽歸來,每提及元初,皆贊不絕口,今日得見,果不虛言?!?/br> 公子道:“陸公過譽?!?/br> 陸融又寒暄一番,與公子在堂上坐下。 家人將食物奉上,陸融和藹地招呼公子飲茶,還將案上的揚州名點一一介紹,不厭其煩。末了,又向公子問起桓肅和大長公主的近況,以及淮陰侯夫婦的情形。 “中原罹亂,我等在揚州每每聞得戰事,皆倍感憂心?!标懭谕葱募彩?,嘆口氣,“淮陰侯夫人乃我表親,她母親臥病在床,家人皆不敢教她知曉中原之事。數日前我去探望時,她還向我問起,緣何雒陽久不曾來書信,我亦只得搪塞過去。高祖平定天下不過數十年,戰亂又起,天下無論士庶皆不堪其禍,只盼早日了斷才是?!?/br> 聽得這話,我不由地與公子對視一眼。 “陸公所言甚是?!惫拥?,“晚輩到揚州而來,便是要為此事盡心?!?/br> 陸融頷首,笑了笑。 “元初來揚州之意,伯載已告知與我。想來陸氏的打算,元初亦已知曉?!?/br> 公子道:“正是?!?/br> “元初見陳王之事,恐不可行,未知元初打算如何與秦王交代?” 公子淡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圣上匡扶社稷,領揚州歸服之人,皆為忠良?!?/br> 陸融道:“不瞞元初,這些話,不久前也有人說過?!?/br> “哦?”公子道,“何人?” “豫章王?!标懭诘?,“豫章王亦天潢貴胄,皇室重臣,有志匡扶天下。且豫章王與陸氏乃姻親,揚州與豫章國相鄰,更為親近?!?/br> 這話鬼扯得毫不掩飾,若真是如此,豫章王早已經除掉陳王進了揚州,我和公子現在也不會坐在這里。 不過陸融果然比陸笈老道,只提秦王豫章王,絕口不提皇帝。公子此時無法拿出皇帝活著且就在涼州的證據,就算想拿忠義來架他也無處下手。 公子不以為忤,道:“豫章王亦忠良之臣,深明大義,若聞得圣上之事,必欣然歸服?!?/br> 陸融道:“雖如此,可圣上未曾親臨揚州,只怕難除疑慮?!?/br> 公子道:“趙王等皆心懷不軌之人,當初涼州和遼東備戰未全,為保圣駕無虞,故暫且秘而不宣。當今中原戰事日緊,涼州和遼東不久便會發兵討逆,在此之前,必以圣諭詔告天下。至于揚州,我離開之前,圣上亦曾提及府上?!?/br> “哦?”陸融道,“不知圣上有何詔諭?” 公子道:“陳王一向倨傲,自文皇帝晏駕,雒陽動蕩,朝廷每詔陳王出力,陳王皆諸多推脫。如前番先帝親征冀州平叛,令揚州輸送糧草,陳王一再拖延,以致先帝震怒,下詔訓斥。故圣上慮及于此,亦恐其有不臣之心。晚輩來揚州之前,圣上曾面諭二策,以為應對。若陳王歸服,仍為揚州都督諸軍事,鎮守江南,策應王師平定中原。若陳王不愿歸服,則誅殺叛逆,收復揚州。陸氏自高祖以來,對朝廷忠心不二,可委以重任,托以討逆之事?!?/br> 說罷,他看著陸融:“我聞揚州刺史王遜年老體衰,多次辭任,朝廷苦于無上佳人選,一直不曾回應。揚州當下之勢,非果敢有謀之人不可擔當,以圣上之意,陸公最為適合?!?/br> 陸融的神色果然觸動,旁邊的陸笈亦頗是吃驚。 “這……”陸融看著公子,眼睛里的精光閃爍不定,堆起笑容,“老叟一介庸才,怎敢擔此大任?!?/br> 公子微笑:“此乃圣意,陸公莫過謙才是?!?/br> 陸融嘆道:“我當年蒙召入宮拜見文皇帝,那是圣上還是皇太孫,不想多年過去,圣上還記得?!?/br> “圣上自幼聰穎,博聞強識,陸公乃揚州望族之首,圣上又怎會忽視?” 我坐在一旁看著,喝一口茶。 這么好的價錢,陸融不答應才怪。 一州的都督和刺史,各掌軍政,為防止各州官長與地方勾結,擁兵自重,此二職向來必不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