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7
“不可么?”他說,“你不是說將來與我歸隱了,你主外我主內。我既是主內,自當學著將田莊管起來?!?/br> 我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心頭豁然開朗。 “如此甚好?!蔽壹纯痰?。 公子語聲帶笑:“睡吧?!闭f罷,替我捂了捂裘衣,而后,重新裹上被子,在我身邊躺下。 許是回到了家的緣故,這一覺,我睡得甚是踏實。 第二日,我起了個大早,溜回了自己的院子里。而后,我洗漱一番,穿上公子給我買的那身漂亮女裝,像模像樣地打扮起來,走出門去。 眾人見到我的時候,無不驚詫。 “女君,你這是……”陶氏拉著我,將我上下打量,有些不敢相信。 “如何?”我問。 “這才對!”陶氏一臉感慨,“當年我就跟云公說,你一個女子家,總穿得像個男子不好,云公卻說是你喜歡這般??窗?,你穿女裝多好看,我就說天下豈有不愛裙裳首飾的?” “就是……”旁邊幾個婦人亦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我笑笑。這話說得還是不對,男裝我也仍是喜歡,如今穿這個出來,乃是因為它是公子送我的。 正與陶氏說著話,公子也走到了堂前來。 看到他,我愣了愣,眾人也愣了愣,周圍似乎有暗暗倒吸一口氣的聲音。 公子今日不曾貼上假須,與我一樣,以本來面目示人。 他穿著一身長衣,竹冠廣袖,行走間,儒雅翩翩,連周圍都似乎變得明亮起來。 眾目睽睽之下,他走到我面前,看著我,露出訝色:“怎穿上了這身衣服?” “不好么?”我瞅著他。 “甚好?!彼笭?,說罷,拉起我的手,往堂上而去。 待得坐下,婦人們殷勤將早膳呈到案上,卻聚在堂下不離去,眼睛都往公子那邊瞅。 “女君,”陶氏給我碗中添米粥的時候,對我低語,“方才桓公子說,要隨你去巡田?” 我說:“正是?!?/br> “庖中有些剛殺的雞,順便拿去祭拜祭拜云公?!?/br> “今日就去?”我問,“不須擇吉日?” “要甚吉日?!碧帐蠈ξ覕D眉弄眼,“你如今既與桓公子是未婚夫妻,自當先帶他去見云公,云公泉下有知,定當歡喜?!?/br> 我想了想,正是此理,一口答應下來。 ☆、第253章 臨淮(上) 早膳之后,我和公子如先前約定, 到田莊里去。 他見陶氏領著兩個人提著各式食盒跟在后面, 訝然, 問道:“這是做甚?” 我說:“我想先取祭拜我祖父?!?/br> 公子了然, 看了看那些食盒,卻道:“祭物只有這些?” 我知道按照他上次的手筆,祭rou夠得所有佃戶都分上好些,忙道:“這些足矣, 走吧?!?/br> 說罷, 我拉著他, 往山上走去。 祖父的墳仍在那里,佃戶們照料得甚好, 四周一點雜草也沒有。而當看到我父母的衣冠冢, 我心中卻另有一番滋味。 公子見我望著那邊,大約知道我的心思, 道:“那雖是衣冠冢,可也是你祖父誠心誠意做下。名氏雖假, 卻也是給你父母的。想來他也自有一番苦心?!?/br> 我頷首,收回目光。 陶氏等人替我將祭品擺好, 我和公子一道在祖父的墳前跪下, 向他拜了拜。 公子拜得頗為端正, 有大家的禮數,拜過之后,還親口念了一段祭文, 敬上茶和酒。我在一旁看著,忽而覺得有些長臉的感覺。祖父若真的能看到公子,應當會為我的眼光感到欣慰吧? “霓生,”公子拜過之后,忽而對我道,“你可曾想過,你就算帶著鄉人走了,你祖父的墳還在。若無人看守,毀壞如何是好?” 我愣了愣,不由朝祖父的墓看了看。 “那也無法?!背聊讨?,我說,“祖父說過,這世上唯性命最是寶貴,遇得大難先行避禍,亦是他的主張?!?/br> 公子頷首,不再言語。 祭拜過之后,我和公子順著另一側下山的路,走到田莊里。 田地一塊接一塊,光禿禿的。而田邊上的人家,我每戶仍然熟識,沒進門就能想起姓什么,怎么稱呼。從前祖父帶我巡田的時候,我總覺得無聊,在祖父跟佃戶說話的時候,跑到院子里玩?,F在,我則要像祖父一樣,問問他們年景收成,家中生活如何,可有什么難處。 見得我來,佃戶們皆露出欣喜之色;而當他們看到公子,無一例外地先是目光一定,而后驚艷。當公子微笑著開口與他們說話,上年紀的老者還好些,若是年輕些的,男女無不受寵若驚。 不過這都是初見時的模樣,當話頭聊下去,許多佃戶都向我問起了中原的形勢,并長吁短嘆,說起了家中物什如何不好處置。 雖然每戶人家逗留得并不太久,待得三十多戶佃戶走完,回家的時候,已是將近黃昏。 我走在路上,愁眉不展。 公子看向我,道:“莫喪氣,你不曾做錯?!?/br> 我頷首。 “霓生?!惫拥?,“你可想過,若這些佃戶并非全部愿隨你離開,如何是好?” 我咬了咬唇,道:“還有些日子,從明日起,我一戶一戶勸說,他們會愿意?!?/br> 公子問:“你打算如何勸說?” 我笑笑:“我自有辦法?!闭f罷,將身上他的那件皮裘大氅攏緊些,繼續往宅中而去。 我自然不會真的苦口婆心去勸,我勸人,有我勸人的辦法。 我先將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無論男女都召集起來,備了敬老宴,雞鴨魚rou俱全,請他們到大宅來吃一頓。在宴上,我先是代祖父敬他們多年來為田莊出的力,而后,便與他們敘舊。從幾年前敘到幾十年前。 這些老人都是經歷過從前喪亂的,祖父曾告訴過我,當年他回到淮南的時候,此地十不存一,頗是凄涼。這些老人,有些出身淮南本地,有的從外鄉而來,對當年的兵荒馬亂記憶猶新。 我感慨道:“諸位亦知曉,我祖父生前頗有些通靈之術。前些日子,我受他托夢,備言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