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
又不知道想到什么,還一個人無語的笑起來。 “阿姨,我還不是大明星。只是一個唱歌的,不知道你們愿意讓一林來幫我做事嗎?” 其實他可以打個電話就行,但是他主動上門請,讓林家人全部倍感受到他的尊重之意。 “愿意,愿意,我們都愿意?!?/br> 馬mama高興的合不攏嘴,還有什么不高興的。就是小越日后真的做不了明星,也不會虧待自己兒子。 她可是知道小越有錢的很,人家不差那點小錢錢,不像自家,不工作就不安心,生怕哪天家里出點什么事,拿不出來多少錢。 當事人馬一林就這么看著家里的四座大山把他的工作就這么安排好了。還有薪水也幫他談好了,他再望一眼,爺爺奶奶爸爸mama都很高興,還一直感謝小越。 他沒有意見,也跟著長輩笑了起來。笑什么,他不知道。反正就是跟風。 經紀人肖勛是資深經紀人,雖然名氣不大,可在圈子里沉浮了些許年,也不是什么吃素的。 他正式成為君越的經紀人以后,就給君越接了第一個通告,一檔脫口秀綜藝節目。 這是中芒衛視的一檔脫口秀節目,這期的主題是以畢業季為主題,剛好符合他第一首歌的主題。 發專輯的事,都有共識,還是等有些名氣以后再說。 要不再好的歌曲都有可能蒙塵,對于專輯他要的是一炮打響,可不是慢慢來。 他需要花一段時間先打開局面。他不愿意去參加選秀,雖然那樣能迅速集攏人氣,但他不喜歡。因為選秀已經讓資本玩壞了,他不想為了一個選秀還拿出來大把的異世歌曲晉級。 在他看來有些不劃算,因為這些歌曲只要在選秀上唱了,以后錄專輯只能算做回憶專輯收錄。 也不適合做新專輯,這樣太浪費。而且他的歌曲還得上節目組或與資本方有牽扯的音樂平臺,歌曲的分成也要與電視臺,以及資本方分成,到他手上也只有三瓜兩栆。 第一次去錄綜藝節目,肖勛自然要跟著。他帶的藝人不只是有侯君越一人,但只要是新藝人,都會自己先帶一到三個月。后續的時間就是安排還有跟進,不會次次都跟著一起跑。 排場不大,除了經紀人肖勛,君越只有助理馬一林,以后大部分時間也只有他自己與馬一林。 一個新人牌面太大 ,容易被詬病。再有他自己也不喜歡一堆人跟著自己,找助理是因為,有時候還是得要一位助理跑跑腿,做些別的雜事。 飛機上肖勛一直交代君越錄制節目時該注意些什么。還有作為新人要謙卑,不管對工作人員還是來錄制節目的新人老人都要笑臉相迎,不許無禮。 聽的君越想打瞌睡,可想到肖勛的好意,他只能耐心的聽著。這些他都知道,以前也是這么叮囑那一世的meimei的。 “肖哥,休息會兒,喝口溫水?!本揭娦字虚g停頓了下來,馬上遞上一杯溫水。 飛機短暫的休息了半小時,抵達了機場,電視臺也來了一位工作人員帶著司機接他們。 抵達星城以后,第一站就是去到中湘廣電中心邊上的金芒酒店辦理入住。酒店也隸屬于中湘廣電中心,早就預定好了房間,三人只是放下行李,就離開房間去到了廣電中心,為晚上的錄制做準備。 君越抱著一把吉他,馬一林拎著君越晚上要穿的一套衣服,洗的干干凈凈的八成新的白襯衫,牛仔褲,板鞋。 一直小心的提著,等下他還要負責熨燙衣服。 肖勛一直跟在君越身邊,繼續他的提點。 此時錄制他們節目的演播室,除了工作人員,沒有別的人。君越在后臺待了一會兒,就到演播廳舞臺上四處走走,然后走到觀眾席幾個角落都四處望望舞臺。 他走動時,工作人員都很好奇,但也沒有人攔著他。只是頻頻側目,好奇的打量這位新人歌手。 兩個小時以后,主持人來了,慢慢的其余的嘉賓也來了。大半都是新人,誰都不敢輕易鬧事。即使有人看不慣誰,也得忍著。 君越是最新的新人,也不是宣傳的重點。他一直沒有多說話 哪怕他的綜藝感不錯,也沒有去搶那些比他資深一些的新人的風采。 最后是他的專屬時間,靜靜的坐在舞臺中央,背景全是大學校園的景致,還有來往洋溢著青春笑容的大學學子們。 靜靜的唱著,臺下的觀眾很多都是中年人還有不少剛走上社會沒有幾年的年輕人。 他們隨著那歌聲一起回憶著校園時光,回憶著他(她)與初戀的美好,以及在校園肆意的時光。 那些曾經的純真,早已離他們遠去。不少人眼神迷離,心神恍惚。 曲終,演播廳一片寂靜。君越也楞在原地,不應該啊,怎么一點掌聲也沒有。 時間靜止不到一分鐘,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有些觀眾悄悄的用手背擦拭著眼角的淚珠。 節目結束,君越當晚坐最后一班飛機回到魔都。到家時天已經亮了,從機場開車回來的路上,已經有人起來跑步。霧蒙蒙的天,隱約還能看見環衛工人們奮力的工作著。 安靜寬闊的街道上,行人,車輛很少。道路兩邊偶爾有閃爍著燈光的店鋪,有了響動。 送走肖勛,君越和馬一林還驅車去了一家老字號的生煎包店鋪,打包了生煎包,豆漿回家。 回到家里,洗漱完畢,隨意整理了下行李箱,然后倒在床上就睡。 一直睡到下午兩點多,才起床。 從明天開始,他得去一位音樂教授蔡教授家學習。 他雖然有副不錯的嗓子,但不夠專業,公司替他找了魔都音樂學院的蔡教授給他補課。 時間一晃眼過去了半個月,中湘衛視脫口秀節目在周五的晚上八點正式播出。節目播出后的三天,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風浪。 在這個電音,嘻哈泛濫,民謠精品很少的時代,像一股清風,吹入無數人的心中,剛剛畢業的高中生,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認為這是屬于他們的歌曲。 還有一群走上社會幾年十年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人,他們從這首歌找到了太多的共鳴。 這是他們的歌,紀念他們青春紀念校園的一首歌。 第一次上電視上唱,回饋好到爆炸,經由口口傳播,無數的人涌入易酷音樂網,付費下載。 經紀人肖勛盯著上面的數字,每上升一萬,他都會高興的用手指敲敲桌面。 一些沉寂下去的民謠前輩也冒出來,在微博上宣傳這首歌,紛紛稱贊:一首難得的精品,民謠的春天已經不遠。 不少早就功臣名就的民謠歌手,是發自真心的稱贊。有些有一些名氣但早就過氣的民謠歌手則是蹭蹭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