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
金稀銀貴,民間兌換,往往會把金銀的價格抬得更高。比如在金行,一兩足銀一般能換一千二到一千四文錢……不是最高,但是信譽好,外面時常出現拿偽劣的破錢騙人的情況,這里基本杜絕。對郁容來說,金行很方便。十兩的銀子換到了一萬三千六百萬的銅錢,比官兌多了近四貫,著實不錯,如果……如果這十三貫銅錢,加上零散的六百,沒那么重就好了。不僅重,拎著這么多錢也不安全呀!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分外懷念一下現代了,紙幣、銀.行.卡算什么,出門一部手機,一毛錢不帶也不擔心。可惜旻國還沒有“官票”,“銀鈔”是有的,從南方傳過來的,不過多是私人鋪戶印制的……郁容對這種紙鈔不太放心。聽說,新安府與滄平這一帶,一些有名的商行,已經在商討聯合印制銀鈔了。那是以后的事?,F在,郁容只能提著一布包的銅錢,候在金行門口。有一種“跑車”不是車,指代的是專門用板推車搬貨、載人的人。林三哥就是跟候在金行附近的“跑車”討價還價去的。郁容準備那么多現錢,就是要大采購,不找個“跑車”拉貨,肯定很麻煩。六十文請“跑車”先跑兩個時辰,超過了半個時辰就再加十五文……是林三哥據理力爭的價格。要是郁容本人,大概不會為了十文錢爭論半天,直接包車一天吧!跟林三哥比,他還真不懂得精打細算。車有了,錢也約莫足夠了,就該去買東西了。終點定在了東渡碼頭的南船北馬,有林三哥這個行走的“地圖”,只要按照著“物品清單”,順著便捷的路線,挨個就能找到商鋪。第一個目的地,是成衣鋪。立冬將至,系統送的衣物,不適合這個節氣了。再者,這兩套深衣,不太方便一些日常勞作,所以增添新衣很有必要。郁容習慣性的思維,是去店里直接買新衣。然后發現,在古代逛成衣鋪,跟在現代逛商城,感覺十分相似。但凡看上眼的,都覺得貴。哪怕是勞作服,他選的是舒適的棉布料,從上到下一套,也要六百文。不至于穿不起,畢竟千金一斤的麖rou他都買了……可花在難得一見的美味上的千錢,總覺得比普通一套衣服的六百錢劃算。郁容不是糾結的人,今天要去的地方多,不想在成衣鋪浪費太久的時間。選了一套適合初冬穿的深衣,和兩套勞作服,又有備無患,買了一身棉衣……布包里,沉甸甸的文錢,一下子少了三串。好歹林三哥出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適時阻止了郁容的“敗家”行為——照這個速度,才換的一萬三千錢,恐怕不到中午就給花光了——提議他去布坊,扯幾匹布,回頭回村找裁縫做上幾身。郁容恍然,倒是險些忘了還有裁縫這種營生……到底是初次當家,總是有想不到的地方。布坊不遠,正好在這條路的盡頭,拐一個路口就是棉坊。棉坊沒被他忘記。這兩天住在義宅,晚上睡得可受罪了,床鋪鋪著稻草,花了點錢從客棧買了床舊被子,對折一下,墊一半、蓋一半,夜里不算冷,就是不舒適。等郁容看到張大娘給老里長捉虱子的場景,再看那床在客棧不知被多少人睡過的被子,渾身都不自在了……雖然被子洗過、曬過,心理陰影仍揮之不去。……還是買新被子吧!有剛才買成衣的經歷,這一回郁容一下就記起來了,棉被也能請人做,自家提供棉花,花點工錢請人打棉。他沒有棉花,先花錢買棉,才讓人做成被子,要比直接買成品便宜多了。不過,考慮到不想再睡“二手被”了,郁容決定,先買一床薄衾用著吧!作者有話要說: 主角太墨跡了,一個早飯居然吃了一章!第14章郁容行動力十分足。盡管臨時添加了布料與棉花的采買,好在不耽誤什么:布莊在跟前,棉花在棉坊里就有賣的,雖說都比從鎮子上的鋪席或者農戶自產的貴了一些,可品質是毋庸置疑的,且提供的種類應有盡有。布莊和棉坊都是剛開張,客人還沒幾個。不到兩刻鐘的功夫,郁容迅速買好了布料——這讓習慣在交易時慢慢與人磨價的林三哥,有點沒眼看下去。倒不至于被宰了,可在精明的牙儈看來,價格還能壓得再低一成。青、灰二色的棉布各一匹,半匹印著暗花的綢子,做十幾套衣服都綽綽有余??紤]到要做幾床棉被,才會買這么多。除此,麻布與棉紗也扯了幾尺。這里的麻布工藝十分奇巧,可以直接用成濾布,制藥的時候正好需要……當然也不乏生活上的用途,毛巾啊澡巾啊抹布什么的,誰家都少不了……棉紗是布莊的獨有技術——別家不是沒有,但技藝遠不如這里的——對郁容來說,則是個意外之喜。這棉紗處理一番,手動進行消毒殺菌,之后完全可以制成現代的醫用棉布。幾樣布料共花了一千六百錢,五十文的零頭掌柜的主動給抹去了?;ㄙM看著是挺多的,跟買成衣比,簡直不要太便宜了。這么多布料放一般鄉村人家,幾年都不需要再買衣服的了。郁容自然覺得很劃算。其后的棉花交易,速度就更快了。——看樣品,問價,還價……五十斤的棉花,夠做兩床厚被、四床薄被,一口價一吊錢。薄衾的布料用了絨,有些貴重了,憑著林三哥犀利的口才,總算壓到了千錢。滿打滿算在棉坊只待夠一刻鐘。兌換的文錢已去了半數,郁容在心里算了算,還是沒選擇折回金行再換些錢。出了棉坊,原想先去鐵鋪,又聽林三哥說鐵鋪多半還要晚上半個時辰才開門——官營的鋪子都是這樣。郁容果斷換了主意,正好附近有許多賣雜貨的,商人逐利,各家營生差不多都跟著早市一起開張,可以一路朝著鐵鋪慢步走著,一邊在街邊攤位或者商店采購用得上的物事。前天去鎮子雖補充了些暫時要用的小東小西,但還是有一些日用品不可或缺。比如,燒爐子用的炭。農村里家家戶戶有柴禾秸稈什么,沒誰特意買炭來燒。郁容卻是一個人住,做飯、燒水,用個爐子最方便了,比起費大力氣的,自己去拾柴砍柴,他寧愿學這兒的城里人,多儲備點炭。然后就看到了有專門賣炭的店。出乎意料,店里不僅有不同品質的木炭,竟還有石炭與竹炭。竹炭不算稀奇,只是價貴用的人少,不過考慮到新安府的竹林面積不算小,有燒賣竹炭的也正常。真正讓郁容訝異的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