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5
但他卻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主動宣布放棄繼承權,要將自己的畢生都奉獻給偉大的科學事業,探究世界至理,天人之限。 這個決定并沒有影響到他的人氣。在朝廷的宣傳下,科學早就已經是全民學科,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往往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尊敬。更不用說賀琮身為皇子,卻能放棄皇權,為純粹的研究事業而奮斗終身。 不過這樣一來,眾人的注意力,就都轉到了三皇子賀珣身上。 但這時候他們才發現,這位三皇子在沒有繼承壓力的情況下,好像已經放飛得有點搶救不回來了的樣子。 與兄長的文弱相比,賀珣生得孔武有力,性格也更加活潑豪放,是個根本坐不住的人。所以皇帝很小就開始學習武藝,打熬筋骨。十五歲之后,按照皇室最新的規矩,他可以出宮游學三年,而這位膽大包天的皇子殿下,竟然匿名加入了水師船隊,隨船出海了! 等眾人因為皇長子放棄繼承權,將視線轉移到他身上來時,他已經在水師之中屢立功勛,晉升為一名小將軍了。 聽說要讓他回去繼承皇位,天天坐在咨平殿里批閱奏折,這位皇子殿下飽受驚嚇,立刻接下了最辛苦的海洋巡航任務,開船出海去也。這個巡航任務航線非常長,雖然不至于繞地球一圈,卻也差不多了。這一去,沒個三五年必然回不來。 就算回來了,這么任性,動不動撂挑子不干的皇帝,朝臣們也很心累??! 經歷過賀卿和賀照兩位正統的執政者,他們很難再去適應這位繼承候選人跳脫的風格。 于是眾人的視線再轉……轉……嗯?皇帝膝下好像就剩一個女兒了。 如果忽略性別,二皇女賀珍其實是個更好的皇位繼承人。她年幼時受護國大長公主賀卿教養,性情端莊穩重,小小年紀便在政治謀略上展露出灼灼光華,經常被皇帝帶到咨平殿聽政,時常會有令人拍案叫絕的主意。 而身為女性,她更是得到了所有女官和近衛隊的崇敬與喜愛,更是天下女性所仰望的楷模,在民間聲望并不弱于兄長。 只是女子的身份,就叫人不免疑慮。 雖然在此之前,賀卿曾經執掌朝政長達十五年之久,但人都是健忘的。 賀照登基之后,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顯露出明君的睿智和謀略,很快就收攬了大半人心,在朝堂上站穩了位置。雖然他沒有抹除任何賀卿推行的政策,甚至大加贊賞,全力推廣,但賀卿的在朝堂上的存在感還是越來越弱,到現在,幾乎沒有人再去提起她。 只有在街上和工坊里看到那些出來謀生的女性,議論起如今女子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時,才會想起那位深居簡出的大長公主殿下。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男權才是正統,賀珍再優秀,可惜是個女兒。 但是很顯然,順寧帝賀照并不是這樣想的。跟朝臣一樣,他將視線放在了二女兒身上,并且開始著力培養他,即使朝臣們屢次上書暗示這樣不妥當,也根本不予理會。 賀珍本來就有足夠的政治智慧,手段更是花樣百出,在賀照的支持下,要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發出自己的聲音,并不是多困難的事。 時間一久,眾人好像也都習慣了她的存在,更有一部分更年輕、思想也更開明的官員依附在她的門下,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這種勢力,讓不少老臣萬分警惕,卻又沒有合適的辦法去解決,只能這樣僵持著。 此時,順寧帝也已經到了晚年,為了避免混亂,他開始為整個大楚籌謀一個更加長久的傳承之道。 第一項舉措,是將兵部從六部之中獨立出來,如宋時那般成立樞密院。樞密院下設軍部與參謀部。軍部由武官掌控,參謀部雖是武職,卻由文官補入。在軍政分離的情況下,保證朝廷對軍隊的掌控。 與此同時,將將作監獨立出來,設立裝備部。裝備部與皇家科學院緊密合作,負責各種軍備的研制和生產。具體的負責人,則是三皇子賀珣。 進入熱武器時代后,軍隊對武器裝備的依賴性越來越高。而掌控了軍備的研發與生產,便能讓皇室始終保持對軍隊的間接控制。 但這樣一來,皇室過分涉入具體事務之中,又不免叫許多朝臣心下惶恐與警惕。雖然這兩項舉措與文官沒有關系,甚至參謀部的存在,還讓文官有了實實在在干涉軍隊的機會,但還是有許多人覺得其中或許存在他們還沒有發現的陰謀,會分去他們手中的權柄。 而順寧帝的第三項改革,卻讓這些人徹底閉上了嘴。 他推出了議會制。 議會君主制,簡單來說,就是國家保留帝制和君主的存在,但君主不再享有集權,議會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立法機構,由議會推選出的政事堂,則是國家最高管理機構。 一個顛覆性的舉措。 這些年來,大楚的立法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如今已經推出了幾十部法律,從朝廷到民間,也都習慣了以法律而非道德作為依據,來判斷案件。 但是將政治權利交給政事堂,就意味著皇室不再保持對朝堂的絕對掌控,成為了一個象征意義大于權力意義的存在。 這是所有文官夢寐以求的一幕。自從有相權以來,就一直在跟皇權做斗爭,希望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而現在,他們成功了。 但它卻是被一位皇帝提出來的。 順寧帝是不是老糊涂了?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應。但在新的議會共和制成立之前,圣旨還是跟以前一樣,一旦頒行便立刻生效。無論是真是假,是老糊涂了還是深思熟慮,這都是文人的集體狂歡之日。 但與此同時,頒發的第二道圣旨讓不少人猜到了順寧帝的想法。 立二皇女賀珍為皇儲。 女子執政總免不了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爭議,但是現在,皇帝主動將各種權力交出來,換取皇女繼承帝位,在“大是大非”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反對。 連帶著,對接下來的第三道旨意,他們也接受良好。 御史臺,刑部和大理寺獨立出來,成立與政事堂和樞密院并立的監察院,負責司法工作,而監察院直接對皇帝負責。 女帝手中不可能沒有任何權力,這大家都理解,否則皇帝退讓的那一步就毫無意義了。確定他不是拱手將權力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