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3
“那事情就不能做了么?”賀照微微皺眉。 他沒有問為什么自己身為皇帝也管不了他們。雖然貴為皇帝,但成長環境使然,讓他對這些問題非常敏銳。何況賀卿對他的教育一向不遺余力,所以他很清楚,皇帝號稱代天牧民,萬乘之主,其實并非事事都能做主,更不可能為所欲為。 賀卿想了想,站起來走到他身邊,伸手揉了揉他的發頂,“不是不能做,只是要等待時機。眼下這種情況,不可能維持太久。因為在各方面發展的推動下,所有人都在求新求變,士紳階層內部也會出現各種問題。到時候,才能一舉將之解決?!?/br> 頓了頓,又說,“不過這件事,恐怕要等陛下來做了?!?/br> 賀照睜大了眼睛看著她。這是賀卿第一次在他面前表露出退意?;蛟S此刻的他還不能夠完全理解,但將來,總會有能夠懂得的時候。 “要等多久呢?”他想了想,問道。 賀卿道,“那就要陛下自己來判斷了。我能做的,是為你打好所有的基礎,讓你在這個基礎上,做什么都能更加順利?!?/br> 她說到這里,轉回自己的位置上,取出了一封奏折,朝賀照招手,“陛下過來看看這個?!?/br> 賀照走過去,就被她抱著坐在了椅子上。賀卿將手里的折子遞給他,他看了賀卿一眼,才小心地打開。 單從外表上看,這封奏折看起來很舊,應該已經放了很長時間了,而且被翻看過不止一次。應該是很重要的東西,小皇帝這樣判斷著,手上的動作更加小心了。 “第一個五年計劃?!彼麑⒌谝豁摰淖帜盍顺鰜?,又抬頭去看賀卿。 他認得出來,這是顧錚的筆跡。畢竟這位太傅每隔幾天都會抽出時間給他上一堂課,而且小皇帝的各種學習材料之中,有至少一半都是出自他手,涉及到方方面面。 “看下去?!辟R卿說。 賀照便往后翻,而這一翻,就不由看住了。 他聰明早慧,對朝堂上的許多事,心里已經有了具體的概念,此刻再看這封奏折,自然更難掩心頭的驚濤駭浪。尤其是翻到最后一頁,他看到了寫在最后的落款。 時間是順寧二年。 這封奏折寫在五年前,而里面的內容,則是對之后五年大楚各方面發展的規劃。 而今年是順寧七年,對比這五年來大楚的各種變化,就會發現,其中至少有八成是在這份五年計劃之內的,按部就班,一點不差。少部分不一樣的,也不過是略作調整,真正其中未曾涉及的,十不足一。 可以肯定地說,這五年來,大楚便是按照這份計劃在發展! 而這份計劃,出自一向跟賀卿不合,在朝上朝下都吵得不可開交的顧錚! 老實說,這其實并不太令人意外。畢竟就連賀卿自己也承認,翻遍整個大楚,無論是學識能力還是政治智慧,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顧錚,所以她才會讓顧錚成為小皇帝的先生,讓他來教導他那些必須要學習的帝王之道。 如果世上有個人能寫出這么一份東西,那理當是顧錚。而顧錚能寫出這東西,似乎也的確不值得驚詫。 讓賀照驚訝的是,這封奏折被賀卿小心存放,時時翻閱。更重要的是,明面上他們的關系勢同水火,但是每一次爭執之后,一切還是按照奏折之上的規劃發展著,并未因此受到影響。 “陛下可是在想,為什么我會留著這份奏折,為什么這幾年來大楚的發展的確是按照奏折上的安排在進行?”賀卿見狀,主動問道。 賀照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雖然傳言都說我與顧先生不合,但我與他,所爭的并非私怨,而是公義。這份奏折并不是一開始就如此,中間經過數次修改,最終定稿,其間的爭論自不必提。所以我與顧先生在朝堂上發生爭執,只是為了商量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對各自的為人并無偏見。顧錚有大才,所以我用他,但若他說得不對,我也絕不采信,僅此而已?!辟R卿道。 賀照聽得似懂非懂。 殿下和顧先生的關系沒有傳言中那么壞,但也的確像傳言中所的那樣不怎么好。但這二者之間,究竟有什么分別? 從賀卿這里離開之后,賀照回到乾光宮,見到自家母后,就忍不住把這個問題問了出來。 張太后的臉上閃過一抹異色,但旋即,她就握住了小皇帝的手,含笑道,“你年紀還小,所以這些話還不能盡數明白,只先記在心里便是。將來總有能想明白的時候。殿下都是為了你好,陛下不可懈怠?!?/br> “我知道了?!辟R照點頭應道,將這個念頭壓進了心里。 張太后抬頭往咨平殿的方向看了一眼,眼中閃過一抹笑意,又很快地搖了搖頭。她幫不上賀卿的忙,也只能不給她搗亂了。 咨平殿里,賀卿自己把那份五年計劃的奏折拿起來,又從頭翻看了一遍,在已經完成的地方做上標記,又將未完成之處圈出來,準備晚上帶回去,跟顧錚一起看,商討一下,盡快將第二個五年計劃拿出來。 她慢慢地翻閱著這份奏折,就像是回顧了一遍這五年來的歷程。 此刻回頭去看,才會發現,這五年里,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改變。 皇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實驗基地,已經陸續研究出了十幾種化肥,側重點各不相同。至于種子的培育,也有了很大的進展。耐寒的,抗旱的,抗倒伏的,豐產的……各個品種都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每年都要對外提供幾萬斤良種。 海上貿易每年都在進行,為國庫帶來大筆收入的同時,也將大楚的名聲傳到了南洋一帶。這回使團歸來,帶回歐羅巴大陸的原住民,見識了大楚的強盛,等他們將這些消息帶回國內,相信大楚的名聲將會傳得更遠,更凜然不可犯。 京城通往各地的幾大鐵路都已經竣工,日夜不惜地轉運著錢糧商品。另外,借助鐵路的暢通,還建立起了新的郵政系統。以鐵路為基礎,融合原本的驛站,如今南來北往的百姓,傳遞信件和小件物品,已經十分便利了。 西北的棉花基地建設得很順利,如今每年也可以出產數十萬匹棉布了。另外,在布料之中絮上棉花制作的棉衣,也開始風靡起來。 荊湖一帶的墾荒已經結束,多出了幾百萬畝良田,每年出產的食物足以供應整個大楚,剩下的還能養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