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7
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規模。賀卿這才看向顧錚,“想來該如何挑選,顧先生也必是胸有成竹?” 眾人聞言,都不由轉頭朝顧錚看去。之前隱隱的對抗,只不過是預熱,這才是真正的難題。 相較于參選者而言,其他人對海外的了解更少,大部分都還是從使團那里聽來的。要反過來出題去考這些人,豈不是笑話? 而賀卿一句話,輕輕巧巧,就將這個問題推到了顧錚面前,讓他無法拒絕。 如果他拒絕,那么之前主動提出公平選擇就毫無意義了。但如果不拒絕,出不了合適的題目,更只會在所有人面前出乖露丑。 作者有話要說: 來啊,互相傷害??! ☆、第130章 絕對公平 “殿下既然讓臣說, 那臣就僭越了?!鳖欏P面帶春風, 朝賀卿一點頭, 這才轉身轉頭對等待題目的眾人道,“爾等可兩兩一組, 互相問詰,有答不出來者,淘汰,答對者繼續分組進入下一輪,直至最后一人?!?/br> 竟是取了個巧,讓答題者同時也成為了出題者,避開了自己的短板。 其才思敏捷如此,眾人無不服氣, 唯有幾個本來想碰碰運氣報名的官員苦了臉。這種方式,他們必然是蒙混不過去的。 就是賀卿也無話可說,只得道, “就依顧先生的意思?!?/br> 于是考核正式開始。 為了公平起見, 賀卿將宗室和文官分成了兩個部分來考核, 她和顧錚分別帶著一部分朝臣進行評判。顧錚負責考核宗室, 她只負責文官這邊。 因為沒有說過確切的分組標準,一開始人數又太多,所以眾人可以自由分組, 自然是有目的的挑選自己覺得在這方面比較弱的人。畢竟都是同僚,互相知根知底,對方到底有幾把刷子, 心里還是多少有數的。 只是這樣一來,使團的那幾個人就被孤立出來了,不得不兩兩組隊,先把對手淘汰下去。 面對這樣的情形,自然有人心生疑慮,出聲詢問,“顧相,這似乎不大妥當吧?雖說是考核,但我等都知道,使團里的人明顯對南洋更加了解,讓他們內部兩兩匹配,被淘汰的概率就提高了許多。這實力強的人反倒比其他人更早被淘汰,似乎有些不妥?!?/br> “怎么會?”顧錚面露驚訝之色,“只是答對了晉級下一輪,答錯了被淘汰而已。如果雙方都答對了,自然可以雙雙晉級,如果兩個人都答錯,那就一起被淘汰。當然,如果詢問的問題與南洋毫無關系,也會被淘汰?!?/br> 這樣一來,就算實力強的人在一開始就對上,也完全可以不必立刻就出絕招把對手淘汰出去,而可以互相放水,雙雙晉級,先把沒有多少實力的人淘汰出去。 至于擔心競爭太大,想先把一部分實力強勁的對手淘汰掉的想法,那也大可不必擔憂。彼此之間雖然了解,但畢竟只是同僚,誰也不知道對方是否藏著底牌,你一上來就出大招,對面自然也不會含糊。萬一互相都沒答上來,兩敗俱傷,雙雙淘汰,豈不是給了別人可乘之機? 反正雖然顧錚的意思是決出第一人,但外交部也好,市舶司兩個新增的分部也好,所需的人數都不少。拿不到第一,至少保證名列前茅,成為備選。 這種情況下,先把實力不足的人淘汰掉,再內部競爭,才是正理。 至于那些心懷僥幸的人,此刻自是滿心失望。顧錚就是顧錚,又怎么可能真的留下空子給他們鉆呢? 一開始,選拔進行得很快。 因為有不少人本來就是抱著萬一的想法報名,對南洋根本毫無了解,不要說是回答出對手的問題,就連自己該問什么,他們都不太清楚,所以一輪下來,就刷掉了一小半的人。 但老實說,這個結果在賀卿看來,其實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現在的大楚剛剛開始跟世界接軌,大部分人還停留在老思想里走不出來,真正對南洋有所了解的,其實只有這一趟隨船隊出海的水師、商隊與使團成員,至于朝廷官員,大部分知道的內容,都是船隊歸來之后帶來的小道消息。 所以,能問出問題,答出問題,本身就說明私底下對這方面有所了解。不管是自己感興趣,還是從朝廷的態度看出將來會對這方面更加重視,總歸都是用了心的,而且人數還不在少數。 由此可見,大楚如今正可謂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生命力十分強韌。 已經與幾年前那個腐朽衰敗,風雨飄搖,四處都是漏洞等著修補的大楚朝堂截然不同。 這本來就是賀卿努力的目標,今天親眼看著結果達成,心里自然不可能不高興。 不過到了中段,淘汰的速度就越來越慢了。因為剩下的人都有一定的實力,在循序漸進的指導思想之下,往往都能提出問題也都能答出對方的問題,手拉手雙雙晉級。 好在人不算多,倒也費不了多少時間。何況他們這種互相提問的方式,也可以給大部分對南洋毫無了解的大臣們上一課,叫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增進對海外的了解。 過了中間這個膠著的階段,后期淘汰率再次提升。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半瓶水響叮當,實際上了解得并不深入,肚子里那一點東西被掏空之后,便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 最后只剩下黃修和寧尚兩個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你一句我一句的快問快答,一下子就讓場面激烈了起來,也引得所有人都將注意力投注了過去。 宗室那邊早就已經完成了,結果也不出所料,正是德王勝出。 不提賀卿之前就提醒過他,就說他本人對南洋的了解,本來也是大部分人都比不上的。畢竟有資格參選外交部尚書的人,都是老資格,往往思想迂腐,不思變動,對大楚這幾年來的變化,還沒有適應,更遑論是順流而上,成為潮頭之人。 黃修和寧尚也到了關鍵時刻,眾人皆圍攏過來,十分關切。 大抵因為有所偏向,所以對于結果,眾人都很緊張。 最后,更加熟悉異族語言的寧尚,以一個非常偏僻的知識問住黃修,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那一瞬間,殿內有人發出了低低的驚呼聲,其中贊嘆的意味不言而喻。賀卿視線掠過站在下面的大臣,意識到這應該是他們大部分人的心思,只不過眾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