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4
的意思了嗎?” “殿下……”趙君原面色灰敗,一片頹廢地閉上了眼睛,“殿下心懷天下,臣……愧不能及?!?/br> 他抖著手,將自己頭上的冠帶取了下來,小心地整理好,捧在手中,然后緩緩地,再次跪了下去,“老臣年邁,今日便乞骸骨,歸鄉養老,求殿下應允?!?/br> 賀卿盯著他,垂在身側的手緊握成拳,費盡力氣才將心頭那一股暴戾的情緒壓了下去。她的心里一番天翻地覆,面上卻還是保持著可怕的平靜。 明明早就預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但賀卿還是從心底里感受到了一種挫敗。 她成功擊潰了趙君原的心房,卻沒能將這個人留住,反倒讓他心如死灰,一心求去。世事便是如此,任你機關算盡,費盡心機,總有料不到的地方。 賀卿慢慢后退了一步,點頭道,“好,我允了?!?/br> 好在一位宰執求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雖然兩人之間有了默契,但過場還是要走的。趙君原要先上表請求致仕,賀卿不允,如此來回兩三次,以示朝廷恩遇,以及對他的倚重。如此之后,才能準其所請,再令賜下無數恩賞,等趙君原交接完手中的工作,這才能夠啟程回鄉。 整個過程,慢則半年,快也要一個月。 賀卿正在考慮接下來的安排,便見邱姑姑出現在殿外,“殿下,顧相求見?!?/br> 顧錚是來匯報秘書考試進度的。他們下去之后便商量好了,就將公開考試的時間定在五月十五日,從即日起,應考舉子便可以前往禮部報名,驗明身份。之后則要看報名人數,決定考試安排在哪里。 這種小事,自然不需要顧錚親自過來說明,一封奏折就可以了。所以匯報完之后,他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問道,“臣方才見趙相面色恍惚,形容憔悴,似乎是受了巨大的打擊,不知殿下……”到底對他說了什么? 這后半句話十分不敬,所以顧錚沒說出口,只以眼神示意。 賀卿本來不是會傾訴的性子,但此時事情才過去,她說是平復下來了,其實仍舊心意難平,而且也開始懷疑自己這種激進的方式是否錯了。顧錚很顯然是個不錯的聊天對象,也可以針對性地給出評價。所以她略一猶豫,便直說了。 顧錚聽完之后,忍不住以拳抵唇,忍笑道,“你把趙君原大罵一頓,還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很好了?!?/br> “很好笑嗎?”賀卿轉頭怒視。 顧錚連忙搖頭,“臣只是想說,現在殿下該知道我的好處了吧?不是人人都能如我這般知你懂你,能與你志同道合,攜手并進?!?/br> “王婆賣瓜?!辟R卿輕嗤了一句,但面上卻忍不住微微發燒。 可能是因為顧錚曾經直白地表達過心意,所以聽到他一本正經地說出這樣的話,賀卿總難免多想。 在她拒絕顧錚的時候,賀卿本以為兩人之間的關系會徹底陷入僵局,影響到朝堂。卻沒想到,顧錚如此“知錯能改”,很快就調整好了態度,沒有半點勉強的意思。如今兩人之間,反倒比從前更默契了。 如果說從前的默契,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那么現在的默契,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對方的想法。 也許,他們之間最好的關系,就應該是像現在這樣,作為朝堂上志同道合的盟友,同心協力地去推行一件事。只要不牽涉感情,就能好好相處。 彼此間的關系漸入佳境,顧錚也能夠感覺到,欣慰地發現自己選對了方法。 被拒絕固然令人沮喪,但顧錚從不是會站在原地哀怨嗟嘆之人。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自己的心情,知道自己從前的做法必然有某個地方觸到了賀卿的逆鱗,讓她不能接受,便干脆利落地后退一步,保持距離的同時,也是想更清楚地觀察賀卿,弄明白她想要什么。 像這種小小的“冒犯”,則是他對賀卿的一點試探。 至少他現在可以肯定,賀卿對他的抗拒并非出于感情,只是有某個心結尚未解開。 “不說笑了?!钡玫搅讼胍慕Y果,他立刻言歸正傳,正色道,“殿下既然早知道前路坎坷,荊棘遍布,便該有所準備才是。依我看,趙君原告老,殿下應當高興才是。至少算是鏟除掉了前方的一大從荊棘,不是嗎?” 賀卿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不由深吸了一口氣,“是我莽撞了?!?/br> “非也,”顧錚道,“雖然從我個人的角度,并不贊同這種冒險的做法。但如果不是當頭棒喝,讓趙相清醒過來,他繼續在朝中掣肘,對接下來的計劃并無益處。而且依我看來,趙相不過一時轉不過彎來,等他想明白、想透徹了,便會知道殿下的良苦用心?!?/br> 賀卿聞言睜大了眼睛,頗為驚奇地看著他。 她覺得自己做得沒錯的時候,顧錚反復提醒不能草率冒進,等她覺得自己冒進了,顧錚倒反過來夸她做得好了,這可真是奇了! “這么說,你覺得我沒做錯?”她忍不住更進一步確認。 顧錚從這句話里品出了一點東西,不由微笑道,“倒不如說,我是不得不承認,殿下總能出人意料。有些方式我不能用,但你未必不能。我只是相信,殿下在行事之前,必然會先對局勢進行判斷。既然是你理智思考過后的結果,就該信任。人總有失誤的時候,但方法并沒有錯?!?/br> 這就是賀卿的風格,以前他總想讓賀卿跟自己保持同一步調,但事實證明,她靠著自己也走到了現在,總有她的道理。 ☆、第104章 出宮考察 端午節前后, 冬小麥就到了收割的季節。 朝堂上下陷入了一種奇妙的氣氛之中, 說是緊張不算, 但的確與平時不同。 之前由戶部主持的磷礦尋找工作,在顧錚和賀卿的暗中支持下, 早就已經取得了結果。而后戶部使用各種方法試制磷肥并施放在田地見,究竟是否能見效,就看最后的收成了。 雖然在這個時代,百姓種什么莊稼、用什么肥料、使用什么工具都是由官府派人進行指點,并不能自己做主,要做實驗其實非常方便,但畢竟是試用,為了避免擾民, 賀卿將十幾個皇莊數萬畝土地都讓了出來,又從京城各縣選了數千畝土地情況不一的官田來做實驗。 以現在的植株生長狀況及其他各方面數據來看,增產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