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0
不少人知道,這兩個女子是當初被顧錚帶到京城的。 不過,相較于她們曝光出來的內容,這中間的過程反倒不重要了。 有了這份名單以及相應的各種證據,對江南的調查可以說是一日千里,不必再局限于張文騫本人。 這樣的大事,京兆府不敢自專,連人都沒有收押,直接囫圇個兒送到了三司會審臨時辦公的刑部衙門。 張玉榮本來正準備按照自己承諾過的,設法拖延調查之事,卻沒想到這么一個燙手山芋送到了手里,而皇太后和政事堂都對此給予了最大的重視,并且著令他們即刻深入調查。 這件事若是真的,必須要以雷霆手段調查清楚,迅速解決,否則只會打草驚蛇,讓對方有足夠的時間抹平證據。 “玉聲可是給我出了個難題??!”政事堂里,劉牧川眉頭緊皺著站在顧錚面前。 早就知道顧錚會主動退一步,把好處都讓給自己必然有古怪,卻怎么都沒想到,竟然會是這么大的事。 這幾乎是要將天翻個個兒了! 那可是江南,一個弄不好,說不定連大楚國祚都會被影響。實話實說,劉牧川對顧錚這種勇氣是很佩服的,但把自己也坑進去,趕鴨子上架不得不主動挑起大梁,他心里卻是想罵娘。 有本事鬧事,有本事自己擔著啊,把他也拉下水是什么道理? 對于他的指控,顧錚一臉無辜,“劉相這話從何說起?江南的局勢壞到這個地步,及早發現處理,對朝廷而言雖然艱難,卻也是好事。否則等到無可挽回之際,再要動手就遲了?!?/br> “再者說,局勢雖然艱難,但在我看來,卻也是最好的機會。如今朝廷別無選擇,只能背水一戰。若能解決江南,國庫不再空虛,便可從容應對。若是等局勢穩定了,只怕其中少不得各方角力,說不定又拖到遙遙無期?!?/br> 劉牧川轉念一想,又覺得他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生在要命處的膿瘡,平日里不方便碰,趁著病重的時候挑破,一并治了,情況也不見得會更壞。 何況,劉牧川自己對政治生涯也并非沒有期許。 以前薛知道在朝堂上雖不至于一手遮天,但遮住他劉牧川卻是沒問題的。等薛知道走了,提上來一個顧錚,明眼人都知道是為什么。劉牧川也曾因此擔憂過。如今顧錚的行事與他所想的不同,并不是那等把著權力不讓的,也算是給了他機會。 此事雖難,但正因如此,若是能夠做成,于他而言,當是最輝煌的履歷了。 劉牧川與薛知道年紀相仿,雖然他自己覺得還有余力,但現實是似顧錚這樣的年輕人他根本擋不住,如薛知道那般主動讓路還好看些。所以他能在朝的日子,估計不會太多了。 若能在離開之前解決了江南之事,西北再來一場大捷,便是不世出的功勞。挾著這樣的大功致仕,他會成為比薛知道更令人稱道的宰相,日后青史之上,也必有一席之地。 即使顧錚可能另有打算,自己有被他利用之嫌,劉牧川也不在意了。 他開始發動自身人脈,積極推動此事。他在朝多年,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此時陡然發力,才叫人驚覺這朝堂上還隱藏著這么大一股勢力。 在政事堂的干預和推動之下,三司很快抽調了幾位官員,組成欽差隊伍,并授予一直負責審理此案的御史中丞顧先敏為江南巡撫,率領欽差隊伍前往江南調查此事。因為事情非同小可,因此還特意撥了一支軍隊隨行。 然而就在出發前夕,有大臣上書彈劾顧先敏十大罪狀,讓欽差隊的行程不得不暫時停止。 顧先敏這個欽差人選,是再三商榷之后才確定的。這一趟江南之行危機重重,所遇到的情況必然十分復雜,萬一欽差也被對方腐蝕,那就是最大的笑話了,因而人選必須慎重。 此前陽山縣一案由三司會審,實際上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都有和稀泥的意思,只有顧先敏一力主持調查,劉牧川這才舉薦了他。誰知忽然節外生枝,竟在這個緊要關頭出了事。 但這還僅僅只是個開頭。 之后,不管提議由誰來擔任欽差,接下來都會出問題被人彈劾。 中國自古就是人情社會,講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許多官員即便自身為官雖然清正,然而畢竟還有不少親戚故舊在。人越多,就越難以約束,有人打著自己的名號在外面辦事,未必能夠第一時間發現。 這樣的小事,放在平常,不過是按例處罰,不會太過追究。然而如今正值挑選欽差的敏感時刻,每一個小問題都會被放大。 如此一來,人選便遲遲不能定下。 然而朝廷能等,鐵狼族卻不能等。援軍還沒有趕到,但西北已經打起來了。 鐵狼族的優勢在于騎兵,因此他們通常都會設法繞過邊境線進入大楚境內。因為大楚的守軍只在邊境一帶布防,關內則只在城內駐扎軍隊,城外則是大片的村落和良田。 騎兵機動性強,化成小股,很容易就能找到防守漏洞鉆進來。只要不靠近縣城,在各個村落劫掠一番,便會有豐厚的收獲。 原本今年已經事先得了消息,加上駐守銀州的張芳將軍乃是積年宿將,布防十分嚴密,本不該讓鐵狼族有機可乘。然而這一次來的人太多了,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一路圍了銀州城與張芳將軍對峙,另外兩路一路走榆林關,一路走歸德州。 榆林關同樣是邊關重鎮,到處都是人工修筑的寨堡,相互呼應支援,防守嚴密,然而歸德州的情況卻很復雜。這里是歸化之地,安置了一部分歸附的草原部族,乃是胡漢雜居之地。鐵狼族人秘密策反了其中一部,悄無聲息就越過了封鎖線。 ☆、第62章 有備而來 這一支鐵狼族騎兵偏師南下, 一路過州繞縣, 不與大楚的官兵正面碰撞, 四處流竄劫掠,造成了非常巨大且惡劣的影響。 消息傳到京城, 自然又不免引起一片喧然。 京城百姓近百萬人,絕大多數都是從別處遷居至此。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京畿一帶,但西北內遷者也同樣為數不少,畢竟那里連年戰火,土地出息也不多,日子難過。這些人雖然搬遷入京,但多少還有些親朋好友留在西北,聽到這個消息自是憂心如焚。 這批人的數量, 放在整個京城并不算多,然而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