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
薛知道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假裝什么都沒有察覺,索性將這一次奏對,當成了經筵來講。 實際上,江南的問題,也當得起這樣的慎重對待。因為這甚至不是大楚的事,而是一代又一代朝廷留下來的隱患,它根深蒂固,與每個王朝生長在一起,一旦拔除,必定傷筋動骨。 在華夏文明早期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原一帶,才是政治經濟的中心。直到漢朝時,江南一袋仍舊被稱作“吳越”,乃是窮山惡水、藩夷之地。直到永嘉之亂,匈奴攻破洛陽,晉室南渡建康,才將中原文化傳播至江南。 到了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北方世族為了避禍紛紛南遷,南方進一步得到開發。唐朝后期,江南經濟已然十分發達,文風亦漸漸南移。 至宋室南渡,定都臨安,華夏的經濟文化中心便完全轉移到了南方。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江南很少被戰亂波及,因此一代代的世家大族在這里扎根繁衍,形成了一片牢不可破的關系網,上至朝中高官,中及富商豪族,下到普通黎庶,這張網密密實實,裹挾成了一個完整的利益集團,即使政權更迭也很難影響到他們。 對統治天下的皇室而言,這個利益集團就像是梗在喉嚨處的一根刺,生在腳底的一顆瘡,影響不大不小,卻始終難以根除。 大楚開國時也得到了南方世族的支持,因而立國之后,對他們多有優待。發展到今日,江南已經漸漸脫出朝廷的掌控,很難有效地治理好它了。 具體的表現,就在于朝廷每年收上來的稅越來越少,派去江南的官員,本來應該是三年一任,卻往往待不滿一年就會被換掉,走馬觀花一般,根本無法真正插手當地政事。 更甚者,便如眼前這樁案子:在江南官場下,不知掩藏著多少這樣的貪腐與弊病,如果不是陽山縣令一封奏折捅出來,如果不是事涉顧錚這個參政知事、一國宰執,或許事情就會在江南悄無聲息地了結。 薛知道無疑是很會上課的,一番話言簡意賅,卻將江南觸目驚心的隱患完整地展現在了太皇太后眼前。 也終于讓太皇太后明白,自己之前決定要將此案發回江南審理的決定有多可笑。很有可能無數官員們努力想要捅破的真相,就會被她這份旨意稀里糊涂地掩蓋下去,再沒有揭開的時候。 作者有話要說: 大楚設定的時代在宋明之間,一個新的政權。 ☆、第43章 天理昭彰 人總是不愿意爽快承認自己的錯誤, 會無師自通地在心里給自己找理由。 即使貴為太皇天后, 亦不能免俗。 薛知道一番解說, 總算是讓她明白自己犯了一個什么樣的錯誤,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 也讓她對江南官紳階層的警惕達到了頂點。 那一點后怕與羞愧的情緒,在她的心底交織著,最終醞釀成了一腔怒意。 她不曾接觸過朝政,所以不懂,但一直為她出謀劃策的何不平,難道也不懂? 何況太皇太后沒有忘記,當日正是何不平引導著她,覺得這案子辦起來太麻煩, 不如發回江南審問。他說這番話的時候,又是否知道這么做的后果? 如果不知道,說明自己看走了眼, 此人根本不堪大用。如果知道, 卻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那簡直就是狼心狗肺、其心可誅! 太皇太后給他榮華富貴, 是要他成為自己身邊一條忠心的狗,事事替她打算,協助她掌管朝政, 與朝臣們對抗。結果現在發現自己養地方是一匹狼,而且時刻都在琢磨著反噬主人,如何能容忍得下? 等薛知道一走, 她便立刻召來了內侍省副都知張寧。 因為黃修的一番話,她一整晚都沒有睡好,若非擔心引人注意,簡直想夤夜召見張寧,吩咐他去查何不平的事。好不容易捱到被宮娥叫起,便立刻將此事吩咐了下去。這會兒雖然才過去幾個時辰,但想來應該多少查到一些東西了。 因為要說的內容較為隱秘,在決定如何處置之前,太皇太后不欲讓更多的人知曉,因此是在日常歇息的東閣召見張寧,身邊亦不曾留人。 因為關著床,屋子里的光線有些昏暗,窗前的幾案上點著龍涎香,香味散不出去,因此格外濃郁。張寧掀了簾子入內,并不敢抬頭多看,只瞧見上首坐著的身影,便連忙跪了下去,“奴婢叩請太皇太后圣安?!?/br> 其實平日里,咨平殿侍奉的內侍們往來得勤,未免耽誤的正事,多行常禮,似這般大禮,反倒難以得見。 然而張寧雖然是內侍省副都知,但楚朝在內侍省外別置入內內侍省,俱是帝王親信,貼身侍奉,秉筆磨墨,亦可參贊朝政,內侍省反倒成了處理各項雜務的機構,一向并不受重視。如今得太皇太后召見,自然免不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平心而論,太皇太后待身邊的人還算和氣,并不苛刻,本來也不該喜歡這種誠惶誠恐的姿態。但大抵是有了何不平這個前車之鑒,如今她見了張寧這般不敢有二心的表現,反倒覺得用著更叫人放心。 因此連叫起的聲音都柔和了許多,“哀家著你辦的事,可有眉目了?” 這也是叫張寧心慌意亂的緣故之一。何不平是太皇太后身邊的紅人,如今太皇太后親口說要辦他,張寧一方面欣喜于這個機會被自己掌握,另一方面也怕太皇太后中途改了主意,何不平重新上位,絕不會饒過自己。 但不論如何,他一輩子或許只會遇上這么一次機會,絕不容許自己錯過。 此刻張寧收束心神,深吸一口氣,這才開口道,“回娘娘的話,奴婢已經查到了一些東西,正要呈稟娘娘?!?/br> “哦?”雖然是自己開口讓人去查,但真的查出來了,太皇太后反而有些疑慮,沒有先問查到了什么,而是問道,“怎么這么快?” “稟娘娘,這些事似乎并未遮掩過,普通人或許瞧不出來,咱們宮里出去的人,卻是一聽便知的?!睆垖幍?。 其實并不是這樣。 這些事情一查就查出來了是真的,但并不是因為何不平沒有遮掩,而是……就好像已經有人準備好了這些罪證,就放在那里等著他們去查。 張寧久在宮中,政治敏感性并不低,自然能猜到此事幕后有人在推動。 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