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1
便悄悄找了他的嫡親師兄們,他有余錢,希望可以資助陸飲卓生活。 在洛鴻運與其他會長的綜合考量之下,決定增加對陸飲卓的資助額度,前提是陸飲卓要為書院做貢獻,比如打掃庭院之類的。陸飲卓得知后感激涕零,他當日就拿到了一份資助,足有九百文。 現在他可以和云及他們吃同樣的飯菜了,母親給他的錢幣,他請人捎帶了回去,并寫信讓母親安心。 “后日的西湖游園會,你們知道嗎?”黃竹予停下筷子道。 云及喝著稀粥,輕輕點點頭?!敖裨缬袀€師兄來通知了我?!?/br> “聽說這次游園會是伏廣德師兄發起的,彩頭也是他出,是廣成子的真跡?!?/br> 陸飲卓對兩人說著不知道哪里打聽來的小道消息。 “廣成子?”黃竹予明顯驚了一下,廣成子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他是本朝有名的畫師,一幅畫千金難求?!胺鼜V德師兄還真是舍得?!?/br> “說起來,家父很喜歡收藏他的畫作,家中有兩幅,家父每日都觀摩,一天不看就渾身不舒服,若是我能夠贏得彩頭……” 黃竹予一邊回憶一邊感慨道。 陸飲卓一改之前的吞吞吐吐,一排桌案道:“師兄一定可以奪得頭名,拿下獎勵的?!?/br> 黃竹予看向云及,上次的考核最終云及的成績只宣布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密了。但他的成績依舊排在甲生之列,未曾減去半點。足以見得他后半截的實力。 雖然比他小七八歲,但他不能將云及作為弱雞,云及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怪胎。 “怎么不吃?”盯著他干啥? 云及三兩口喝完碗里的粥飯,放下筷子,從懷里抽出手帕擦了擦嘴巴。他的吃相很好,飯漬沒有吃出嘴唇以外的地方。 “今早山長講學?!痹萍皠倎G下這句話,只見桌旁的兩人抄起筷子瘋狂的扒飯。 這消息要爆炸好嗎? 要是遲到了山長的講學,直接罰抄院訓三百遍,想到那密密麻麻的紙張,兩人皆心下一涼。 誰的課都可以遲到,唯獨不能遲到山長的。 云及笑瞇瞇地看著兩人,這兩個,其中黃竹予最是放蕩不羈,陸飲卓則保守些,最近也有點破戒的勢頭。 山長一人坐在臺階上邊的椅子上,他面前置有一書桌,堆放了幾本書。 “老師,圣人之門,其徒三千,獨稱顏子為好學?此之謂何?想那、、、、、,三千弟子并非不曾學習并貫通,如此說來顏回他所獨自喜好的又是什么學問呢?”和深從坐墊上站起來,恭敬的問道。 這個問題問得很不錯,洛鴻運不免多看了和和深幾眼,隨后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顏淵學習的是圣人之道,并向圣人的方向努力,孔子又怎么不稱贊他呢?顏淵學的不正是圣人之境界嗎?” 第180章 學習之道 “圣人是可以通過學習到達的嗎?”和深疑惑不解。 “這是自然?!甭屮欉\笑道。 “如此我又該如何學習呢才能像顏回一樣呢?” 洛鴻運道:“天地的精氣生成五行,造就了人的存在,而人的本質是真而靜,當人沒有成形的時候,本性中就具備了仁義禮智信等的所有善性,成型之后外物的刺激形體而感動了人的內心,則出現了七情六欲,這之前的情感是沒有飽和的,當人的情感達到熾烈的地步之后,人心就變得飄搖,人的本性就灼傷了,所有明智的人選擇約束自己的情感,使之中正,以此養性?!?/br> “可是老師,這與學習又有什么關系呢?”和深更加不解了,他不明白只是討論為學的問題,為何牽扯到了人的養性論。 一旁的會長關茗鈺咳嗽了兩聲,示意和深稍安勿躁,認真聽老師講學就是,老師這么講肯定有他的道理。 果然洛鴻運稍微暫停了片刻,喝了口茶,掃視了底下的學生一眼,又繼續講道:“黑暗的人卻不懂得約束自己的感情,放縱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走向邪僻,束縛了純善的本性,而讓它喪失殆盡?!?/br> 和深聽了洛鴻運的講話之后,瞬間背脊發涼,老師這是在警醒他不夠約束自己啊。 洛鴻運繼續說道:“為學之法,在于內心清明,知道進取的方向然后力求努力達到這樣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明誠,使自己誠,在于信奉圣人的之道的篤誠,行事之中果決,抱定守城,是為牢固,讓忠義永遠保留在自己的內心,時時刻刻也不要忘記,長久都如此,就會使自己安穩的置身于仁義之中,儀容舉符合禮儀規范,那么就能避免邪祟,得乎于安寧,走圣人之道路了?!?/br> 云及起來說道:“老師,顏回當初不就實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嗎?” “就如云及所說的那樣,這是符合儒家之禮的,一切都行乎于禮,止乎于禮,由此來避免外界的侵襲,保持善行,謹慎而不放松,也不遷怒于他人,同樣的錯誤不要犯兩次,這就是顏回愛圣人之道,并且從中學習到的方法?!?/br> 洛鴻運對和深道:“你可還有所不解??!?/br> “學生未有不解,多謝老師解答?!焙蜕顚β屮欉\一禮,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可是老師,云及有所不解,圣人的一切又是誰所教導的呢?圣人之上是否有上圣人的存在?” 洛鴻運點點頭,微笑道:“你且坐下,方才你提的問題,正是我接下來要講的?!?/br> 云及在一眾學生的眸光中坐回位置。 洛鴻運講學時,云及時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所謂圣人不就已經是大學者的頂端了嗎?怎么還有上圣人的存在? 方才老師解答了,夫圣人,皆是靠內心自我的約束來成就自己,為后世人之典范,那么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自然是其自己心思觀天地所得。 后世之人,皆是模仿。 否則,怎么會孔子之后,再無圣人呢? 像孟子之流,都只能稱其為亞圣,而沒有達到圣人的高度。 “凡圣人,皆是無須思慮心中自然明白,不用努力就能夠從自然中融合道理,理是萬物之頂端,就如顏回一定要經過思考才會有收獲,一定要經過努力才能做到適中,和圣人還相差一步呀,所以他只能自己抱守,卻沒法達到真正的圣人境界?!?/br> “老師,您的觀點我有辯駁的地方?!?/br> “圣人也是需要努力才能夠融合道理,圣人并非無師自通?!?/br> 自從云及說出這句話,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