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3
,相應的外在展示的形象也會有所變化。我物色到一個影視明星,叫葉靖遙的,你覺得怎么樣?” 陳驍道:“炫色服飾的事情你自己作主,我懶得管你。還有啊,我對這些明星不熟悉,只要不偷稅漏稅的,原則上我不發表任何意見?!?/br> 林栩不再多言,等到顏蕎從樓上下來之后,三人開始共進晚餐。 晚餐的時候,毛九溪前來竄門,說是有好消息要跟大家分享。 剛一進門,看到陳驍跟兩大美女共進晚餐,一時羨慕得很:“古人說得好啊,三人行,必有我妻焉!” 林栩:“……” 顏蕎瞇著雙眼,信手cao起餐桌上的銀叉朝著毛九溪飛了過去。 只見騰騰的熱氣中,銀叉似一道驚鴻劃破空氣。 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叉! 飛叉!飛叉還未在手,可是叉的精神已在! 那并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 毛九溪大吃一驚,以迅雷之勢避之。 然并卵! 從來也沒有人知道她的飛叉在哪里,也沒有人知道是怎么發出來的。 大家只知道一件事——叉,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 毛九溪摸著腮幫子,哭喪著臉道:“不就開個玩笑嘛?!?/br> 林栩看了顏蕎一眼,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陳驍轉移話題道:“表哥,有什么好消息跟大家分享的?” 毛九溪道:“小夢這次主演的在國內的首映效果非常好!” 陳驍:“然后呢?” 毛九溪道:“然后小夢就有望出名了呀?!?/br> 陳驍:“然后呢?” 毛九溪愣了半晌:“這就已經很好了呀,還然后什么呢?” 陳驍道:“跟你,或者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毛九溪:“好像……是沒什么關系哦?!?/br> 林栩問:“吃了飯沒?” 毛九溪搖了搖頭:“沒吃?!?/br> 陳驍等三人齊聲:“哦~” 這家伙,原來就是過來混飯吃的。 不過毛九溪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妻焉”這句對他們幾個來說原本不傷大雅的話,卻是給林栩提了個醒。 她現在是離異人士,縱然跟陳驍和顏蕎在私底下的關系再好,也應該有個度。 所以,當顏蕎再次邀請林栩過來吃飯的時候,林栩在家里一邊就著外賣快餐,一邊說:“下次吧,我這幾天打算在家里實踐一下廚藝?!?/br> 按照當初顏蕎的建議,陳驍挑了一個被ass掉的項目去找蘇巖談合作。 蘇巖告知陳驍,他已經回到燕京,渝市方面的事情暫時會交給公司下面的人去打理。 陳驍有些納悶,感覺這家伙興致勃勃的跑到渝市來“拜了個山頭”就溜了,耍猴呢? 與此同時,程農也在抱怨:“蘇總跑到渝市跟陳驍打了個照面就溜了,他耍猴呢?” 前者,陳驍所指的猴是自己。 后者,程農所指的猴也是自己,更準確的說,指的是蕭卓方。 蕭卓方嘆道:“這些家伙,平時兄弟相稱,真到了需要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時候,還是不見兔子不撒茵??!” 程農尋思,不插兄弟兩刀就算你走運了! 原來蘇巖受蕭卓方之邀到渝市來合作一個商業項目,蘇巖就納悶了:這個項目的體量,蕭卓方一個人也吃得下來,他會這么好心的跟自己分享? 經過調查,蘇巖得知了蕭卓方這些年與陳驍之間的恩恩怨怨,心思敏銳的他很快就猜到了蕭卓方的真實意圖。 倒不是蘇巖怕惹上陳驍不好收手,實在是以整個宏泰地產今時今日的成就,有著自己既定的發展方向和方針政策,完全沒必要去牽扯這些江湖恩怨。 當然,蘇巖也沒有對蕭卓方挑明心意。 原因很簡單,蕭卓方以是項目合作的名義把蘇巖引到渝市來的,他沒說要蘇巖幫手對付陳驍,故而蘇巖完全可以裝著不知道。 就這個項目來說,蘇巖在實地考察之后,有一萬個理由表示沒有興趣參與。 當然,看在曾經一起在嗨南打拼的份上,蘇巖也想過暗中幫蕭卓方做點事情。 在此之前,蘇巖想要會一會陳驍,看看這小子的水深水淺。 通過武宏祺這條線,蘇巖跟陳驍碰了個頭,這件事情連蕭卓方也不知道。 這次碰頭的結果,蘇巖很是看得起陳驍這個年輕人,覺得沒有必要為了十年八年都沒見過面的蕭卓方去趟這一次渾水。 所以,他就先撤了。 所以,想把別人當傻子耍的,自己才是個傻子。 程農問蕭卓方:“那我們現在怎么辦?” 蕭卓方“哼”了一聲:“說白了還不是一個‘利’字當頭,我認識的人,可不只有他蘇巖一個人?!?/br> 于是,另一位地產界的大佬在蕭卓方的召喚下浮出了水面。 大昌地產,賀翔。 “老蘇啊,聽說蕭卓方想跟你在渝市合作一把,你怎么先撤了?”賀翔先是找到宏泰地產的蘇巖問個究竟。 “他那項目吧,跟我們公司的發展方向不符。我們宏泰是講品牌效應的,一切跟我們理念不符的項目,我都不予考慮?!碧K巖說。 “哈哈,我就說你老蘇窮講究,只要有錢賺,又是合理合法的東西,干嘛不做。喂,你可別怪我沒跟你打聲招呼,你要真不做,我就去做了?!辟R翔說。 “你去吧?!碧K巖笑嘻嘻的說道。 第351章 陪女朋友逛街 “1976年諾基鴨、芬蘭橡膠、芬蘭電纜三家公司合并成之后,已經具備了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發展的競爭實力,從企業自身的發展上需要有這樣一個向多元化集團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當時的全球電視產業剛剛興起,市場潛力巨大,且諾基鴨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 總裁班的課堂上,講師興致勃勃的講解著商業帝國諾基鴨的發家史。 沒辦法,只有這種幾十年前的成功案例才有可能被編入教材,甚至你都不知道其中是幾分真,幾分假。 這就跟某個勵志的青年,在京打拼七八年,最后靠著父親的支持在京拿下一套住房的毒雞湯沒什么區別——你根本不知道人家成功的客觀原因和真實背景是什么。 所以,很多“總裁”被課本帶歪了思路,把企業越做越爛的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