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3
書迷正在閱讀:蛇與華爾茲(H)、氣運之子的炮灰師兄(穿書)、秘書和薛定諤之貓(H)、獅子被愛俘獲(H)、師兄的困惑[古穿今]、主角每天都想攻略我、最美不過、我以為我抱對了大腿、聽說我是大反派、梁上美人
再次涌起古怪的感覺。 從前晚開始,蘇丹古沒和她說過一句話。 她有事找他商量,每次都是緣覺代為傳達。 昨天,為了和蘇丹古說上話,她特意等到天黑,腳都站酸了,終于在前廊遇上他,剛迎上去,他淡淡地瞥她一眼,抬腳走開了。 他沒有刻意躲開她,只是就像突然不認識了她似的,看她的眼神冷如霜雪。 瑤英站在原地,一臉茫然。 緣覺扯了扯嘴角,笑得尷尬,解釋說攝政王向來都是這樣的,請她不必介懷。 瑤英當時笑了笑,沒有多問。 緣覺在說謊。 蘇丹古平時不是這樣的。他看上去冷酷淡漠,誰也不理會,可隊伍中只要有人遇險,他肯定會出手相救。他明知她生病的時候在試探他的身份,依然悉心照顧她,縱容她的種種小算計,督促她服藥。她向他請教的時候,他耐心為她講解,知無不言。 他就像天際處巍峨聳立的雪峰,沉默無言,時常消失在漫天的塵沙、霧靄和風雪之中,但是她知道他一直都在,不管她什么時候回頭,總能看到他高大挺拔的身影立在那里,讓她覺得無比安心。 這樣一個人,怎么突然性情大變? 瑤英攏緊氅衣,仔細回想,好像那晚她去房中找蘇丹古的時候,他就有些不對勁了。 那時他雖然冷淡,至少肯和她交談。 這兩天她忙得腳得像陀螺一樣,出入王宮、楊宅和市坊,見了一波又一波人,提醒老齊清點貨物,終于在昨晚料理完最緊要的事情。當她告訴緣覺可以回王庭了時,緣覺輕輕舒口氣,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瑤英明白,緣覺和她一樣急著回王城。 原因不難猜:蘇丹古太古怪了,可能只有回到王城才能恢復。 風聲呼呼,駿馬發出幾聲不耐煩的嘶鳴,瑤英從冥思中回過神,俯身,拍了拍馬脖子以示安撫。 她在等人。 不多時,王城方向傳來一陣馬蹄踏響,楊遷騎著一頭棗紅色健馬飛馳而來。 “公主!”馬還未停穩,他松開韁繩,朝瑤英拱手,取出一柄嵌滿寶石的匕首,“請您收下這個?!?/br> 瑤英認出這把匕首是楊遷平時腰上佩戴的那柄。 “這是你父親留給你的?” 楊遷捧著匕首,朗聲道:“父親囑咐過我,假如將來我能回到中原,要代他把這柄匕首獻給中原皇帝,告訴皇帝,即使他被迫換上胡裝,改說胡語,從了胡俗,他依舊不忘故國,生死都是河西楊家兒郎?!?/br> 他望著瑤英的眼睛,神情鄭重。 “今天我把這柄匕首獻給公主?!?/br> 瑤英微露詫異。 不等她說出拒絕的話,楊遷雙手往前一遞,目光如炬:“公主,請您代我保管這柄匕首,將來我護送公主回到中原,收復河西的那一天,公主再把它賜給我。我不知道中原皇帝是誰,不知道長安的世家巨宦還記不記得我們這些遺民,我只知道,文昭公主是和我并肩作戰的同袍!” 風雪彌漫,天光淡薄,他年輕堅毅的臉龐鍍了一層淡淡的光輝,眼中似有兩簇火焰熊熊燃燒。 炙熱,堅定。 瑤英心中一股熱流涌動,揭了面罩,明朗笑意從眼角眉梢一點一點滿溢開來,像一朵顫顫吐蕊的牡丹花,光艷照人。 她接了匕首,笑道:“好!等回到中原,我一定要和四郎浮一大白!” 楊遷哈哈大笑:“我量如江海,斗酒十千,到時候公主可別嫌我太能喝了!”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兩人相視一笑,抬手擊掌。 楊遷挽起韁繩,道:“國主不能來為公主送行,請公主見諒?!?/br> 瑤英心中一動,看一眼遠處的商隊,下意識壓低聲音問:“四郎,你知不知道國主和王庭的使者達成了什么盟約?” 蘇丹古和尉遲達摩肯定見過面,他們交換了什么,又約定了什么?為什么尉遲達摩諱莫如深,連楊遷都瞞著? 楊遷搖搖頭,眼神閃爍了兩下,聲音也放低了些,道:“我問過國主,國主一個字都沒透露。我回去再問問國主?此事是不是事關重大?” 瑤英笑了笑:“我只是一時好奇,四郎不必放在心上?!?/br> 楊遷喔一聲,抬頭看向遠方,視線落到等在不遠處的親兵身上。 公主身邊的親兵太少了,他挑了三十個家兵給公主當護衛,為掩人耳目,那些家兵不得不假扮成自賣為奴的奴隸。 他原本想再送些人手給公主使喚,尉遲達摩提醒他那樣做會引來依娜夫人的警覺,他只能熄了心思。 楊遷雙手緊握,沉聲道:“公主,現在高昌保護不了您,您只能先回佛子的王庭等待消息。不過請您放心,我已經在秘密訓練義軍,各家的家兵也分別派駐到各個部落去了。等到時機成熟,國主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奪回王權,扣押依娜夫人。到那時候,我親自去王庭接您回來,只要張九傳回消息,我們就能動身回中原?!?/br> 瑤英低頭別好匕首,輕笑:“四郎不必記掛我,我身邊有親兵保護。雖說我們的計劃還沒出什么錯,不過難保依娜夫人不能瞧出端倪,你和尉遲國主務必謹慎?!?/br> 楊遷點頭應是,略帶不滿地道:“達摩比誰都謹慎?!?/br> 瑤英沒接這句話。 楊遷滿腔熱血,恨不能立馬反了北戎,然后帶著義軍殺回中原,殊不知以高昌現在的實力,打出叛旗無疑是以卵擊石,不等他們逃出高昌,北戎就會派出騎兵截殺他們。 現在他們要做的是一面暗暗壯大實力,摸清北戎在各處駐扎的人手,一面不斷派出信使聯絡中原,早日送出消息,然后等待時機。 兩人商量了些如何保持通信、招募訓練義軍、怎么遷移那些流落到各個部落的河西遺民之類的瑣碎事情,揮手作別。 少年兒女,一個放下心頭重擔,離回到中原的目標又近了一步,一個看到希望,率領族人東歸的決心更加堅定,胸中都充滿對將來的憧憬,兩人雙眸晶亮,英姿煥發,沒有一絲分別的惆悵傷感。 瑤英手挽韁繩,輕輕踢一下馬腹,駿馬撒開四蹄,沖下山坡。 身后忽然一聲清越錚響。 瑤英回頭。 楊遷懷中不知道什么時候抱了一把琵琶,他挺直脊背,手指一劃,如金石相擊的激越之聲驟然響起。 風雪撲面,瑤英伏在馬背上,朝馬背上彈奏琵琶的楊遷揮了揮手,嫣然一笑,縱馬遠去,駿馬鬃毛如黑云,雪白氅衣獵獵晃動。 楊遷望著她遠去的身影,胸中豪情有如浪涌,手指上下翻飛,琵琶聲愈發激昂歡快。 他從小立志收復故土,雖死無悔,家人嘲笑他,朋友奚落他,長輩看到他就搖頭嘆息……現在,他終于遇到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