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
書迷正在閱讀:蛇與華爾茲(H)、氣運之子的炮灰師兄(穿書)、秘書和薛定諤之貓(H)、獅子被愛俘獲(H)、師兄的困惑[古穿今]、主角每天都想攻略我、最美不過、我以為我抱對了大腿、聽說我是大反派、梁上美人
影響到瑤英, 不過她感覺仍有僧人私底下議論此事,只是不敢再當眾爭吵。 般若和緣覺也被牽扯了進去, 瑤英好幾次撞見兩人氣鼓鼓的, 像是和其他人起了爭執。 她是個外人,不好探問寺中寺務, 回到院子就埋頭忙自己的事。 老齊按照她的吩咐收留前來求助的胡女,改種從胡商康大那里買來的奇石蜜食和馬乳,不過康大說他沒有黑珍珠的葡萄種, 因為這種葡萄味酸,略有苦味,顆粒小,是被舍棄的品種,在西域不多見。 瑤英讓謝鵬給老齊傳話, 要他想辦法托胡商去高昌一帶尋找黑珍珠, 這種品種的葡萄成熟時確實不如其他葡萄甜美飽滿, 卻很適合用來釀酒。 天氣越來越炎熱,瓜果豐收,瑤英和親兵每天能吃到各式各樣的新鮮瓜果, 在中原只有皇家宮宴上才能看到的胡瓜在這里比比皆是,謝沖天天抱著吃, 鬧了好幾天的肚子。 這天, 阿史那畢娑的親兵騎快馬回來報信,畢娑要耽擱幾天才能回來,海都阿陵太狡猾了, 他找不到下手的機會,不甘心就這么回來。 緣覺告訴瑤英,天氣太熱,現在不是趕路的好時節,等畢娑回來的時候正好天氣轉涼,那時候出使高昌,路上不必受太多罪。 瑤英估算了一下日子,在行囊里多加了幾件厚皮襖。白天雖然酷熱,但是不像荊南那樣悶熱潮濕,只要躲到屋中或是樹蔭下就很涼爽,夜里則是真的寒涼,酷暑天她夜里入睡也要蓋毛毯。 現在她身邊只有親兵,這幫大男人大大咧咧,謝青又不是侍女,她得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把貼身用的東西準備好,免得出行的路上出岔子。 一連忙了幾天,瑤英想起一件事,這天上完早課后,打聽到緣覺在主殿,過來尋他。 近衛知道她的身份,指引她往里走,到了地方,矮墻后傳來一片吵嚷聲。 瑤英探頭往里看。 般若立在庭院當中,正和幾個僧人爭吵,頭頂日頭毒辣,晃得人眼暈,幾人站在烈日中,爭得面紅耳赤,滿頭大汗,唾沫橫飛,時不時還互相拉扯推搡對方。 瑤英避到長廊里,踮腳張望。 第一次看到寺中僧人爭吵的時候她很詫異,因為在中原,僧人一般不會因為辯論如此激動粗魯,在王庭就不一樣了,僧人爭辯起來非常強勢,不僅能言語嘲笑奚落對方,撕扯推拉也是允許的。 般若一張嘴難敵四口,吵了一會兒,敗下陣來,按規矩應該認輸,他梗著脖子不肯低頭,急得眼睛都紅了。 長廊另一頭腳步蹬蹬踏響,緣覺走了過來,看到院中情景,輕聲呵斥般若,要他認輸。 般若悶不做聲。 尷尬的僵持中,瑤英咳嗽了兩聲,緩步踱出陰涼的長廊,含笑看向眾人:“暑熱難耐,難得清涼?!?/br> 清涼二字大有深意,幾名僧人怔了怔,朝她雙手合十,徑自走了。 般若瞪著幾名僧人的背影,一臉氣憤。 緣覺朝瑤英拱手,瑤英揮揮手示意無事,掃一眼般若:“你明知辯不贏他們,為什么不認輸?” 般若輕哼一聲,挺起胸膛:“他們對王不敬,我絕不會向他們認輸!” 緣覺低聲罵他:“你既然辯輸了,就得認輸!王的名聲又不是你贏一場辯論得來的?!?/br> 般若無言以對,滿臉委屈。 瑤英眉頭輕蹙:“他們怎么對法師不敬?” 她不提還好,一提,般若的眼睛更紅了。 “他們就是對王不敬!” 他指著僧人離去的方向怒吼了一句,慢慢道出前因后果。 這些天寺中僧人常常聚在一起討論偽經的事,隨即談起曇摩羅伽翻譯的梵語版本。 瑤英問:“他們不認可他的翻譯嗎?” 般若眼睛瞪大:“王精通梵語,他們怎么可能不認可王的譯本!” 瑤英嘴角抽了抽。 般若瞪了她好幾眼,接著說:“他們說王熟讀經文,本來可以有更大的成就,或是著述,或是翻譯,可王沒有,他耽誤了修行?!?/br> 原來寺中僧人認為曇摩羅伽天資聰穎,博聞強識,曾有高僧預言他將成為釋門一代偉器,可他卻不能一心一意研究經義,不僅分心管理王庭世俗事務,有時候甚至率兵征戰,還重用縱容殘忍狠毒的攝政王,徒增殺孽,吃力不討好,不能像弘揚佛法那樣積累功德,帶來福報,浪費了他的慧根。 瑤英若有所思。 這些僧人的話正好說中了縈繞在她心頭的一個疑問。 佛教宗派林立,不同地域的人對經義有不同的理解,或是出于宣揚自己思想的目的,依據佛教教義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隨之產生不同的分支和宗派,比如中原的禪宗、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宗等等。 對一個以普渡眾生為信仰的僧人來說,一定希望能將自己一生所悟所得寫成經書,開宗立派,為世人指引方向,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登上彼岸。 曇摩羅伽早有盛名,又是貴族王子,這樣的身份地位,為什么沒有論議著述流傳于世? 他生前名震西域,死后,就如佛陀前的一縷青煙,了無痕跡。 什么都沒留下。 那天瑤英坐在他身側,看他當場翻譯漢文經文,從其他僧人的反應來看,他不僅翻譯得快,還譯得很通暢,以至于僧人相信確實有原始的梵語版。 她相信,只要他愿意,他早就可以著手著述論經。 十三歲以后他就擺脫貴族的控制掌握實權,沒有人敢阻攔他修行。 瑤英思索了很久,覺得只有一個解釋可以勉強說得通:曇摩羅伽肩上的責任太重了,他以拯救萬民為己任,自然無暇撰寫經文論議。 顯然僧人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議論紛紛,抱怨他不孚眾望,浪費了慧根。 般若說完和僧人的爭論,抽了抽鼻子:“他們怎么能這么非議王?” 緣覺嘆口氣,道:“你以后別和他們分辯了,王不會在意這些事?!?/br> 瑤英回過神,看著般若,道:“我聽說你的名字是法師取的?” 她突然岔開話題,緣覺和般若都一臉茫然,后者點點頭。 瑤英嗤笑一聲:“般若在梵語里的意思是通達智慧,你這個名字取得不太好?!?/br> 般若愣了片刻,反應過來,臉上漲得通紅。 不等他開口,瑤英莞爾,笑著道:“僧人這么說法師,是因為他們對法師寄予厚望,你是俗家弟子,不該在佛理上和他們分辯,你辯不過他們。他們不懂法師的追求,自然也就不理解法師的選擇,任你舌燦蓮花,他們也能找到反駁你的理由?!?/br> 般若眼角斜挑,看著瑤英的眼神滿是懷疑:“公主這么說……難道公主認同我們的王?” 瑤英大大方方地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