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4
好,所以這婚事就定了下來。 沈青山今年十八歲,蘇曉娟比他小一歲,今年十七。 結婚其實是不著急的,蘇家更是贊同,不管對方的家庭有多么好,姑娘在家里多留幾年她也是高興的,但是前提是必須把婚事定下來,否則這心里沒底兒啊。 而至于沈青山以后去哪里定居,那蘇曉娟跟著就好了。 雖然蘇大娘對于沈青山決定去特備學院學習,心里有點打鼓,可是卻也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于沈家來講是不可能讓沈青山在靠山屯種地的,而以后沈青山哪怕就是不上學,他跟著沈瑜也錯不到哪里去。 所以上不上特備學院的也就沒什么差別了。 而且她這個女婿可是未來的大學生,那說起來腰桿都挺得溜直的。 沒想到沈家幾個孩子里,沈青山反而先上了大學,真是人生之事時時是意外的。 天上飄來一大片云彩,誰能知道哪朵云彩會下雨呢? 況且沈家給的聘禮真是豐厚啊。 蘇大娘高興的不得了,而張大娘也賺了一筆豐厚的媒人錢。 沈家光是聘金就給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差一元就是一萬了,但是這個數字好啊,這是寓意著兩個孩子久久長長長長久久。 還有一套金首飾,兩個水頭極好的翡翠手鐲,還有各種顏色的毛呢料的確涼布料一共是九十九尺。 還有沈明溪從京城帶回來的羊毛衫面包服漂亮的女士反毛皮鞋。 當然了,不能缺少的,還有一塊女士手表。 這些東西可把蘇大爺蘇大娘還有張大娘的眼睛給晃的暈乎乎的,而蘇曉娟在一旁抿著嘴笑。 時不時的和沈青山對視一眼,兩個人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 對于蘇曉娟來講,這些東西給不給的都無所謂,只要讓她嫁給青山哥,那她這輩子什么都不求了,況且兩個人都有手有腳,什么家產掙不來呢。 這是那個年代年輕女孩最普遍的想法,而蘇大娘想的就多了。 她看這些東西眼睛有點花,活了這么大歲數,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聘禮。 她也知道自己估量不出這些東西真正的價格了,就拿翡翠手鐲來說,她是第一次見到,都不知道多少錢,還有那女士手表,她也是第一次見到,更別提那一套金首飾了。 可以這么說吧,這些聘金和聘禮不說靠山屯也別說古田公社了,就是在蘭北縣城里也是頭一份的。 在這個年代的北城,那也是鳳毛麟角。 這代表著沈家對她老蘇家姑娘的重視啊。 這份心意才是最珍貴的。 說句實話,蘇大娘這兩年幾百塊錢也在手里賺過,存折里也存了三千多元,畢竟她有個兒子跑運輸的嘛,可是這將近一萬元呢,她還真是頭一次見到。 提親皆大歡喜。 沈瑜和陳麗也高高興興的帶著沈青山回家了。 他們準備等沈老爺子來靠山屯的時候再辦個訂婚宴,也是要靠山屯的親朋好友沾沾喜氣。 而給這么多聘金則是沈老爺子要求的,沈瑜自然也同意。 如果按照現在靠山屯普通村民提親的標準,聘金給上十元到五十元就已經很不錯了,然后再給上兩塊布料,有的或者加上毛巾和香皂。 可是他不能這么做。 就算是老爺子不要求,沈瑜也會將沈青山提親的事兒辦得漂漂亮亮的。 因為就算沒有云城的沈家,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在這五年之內就會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那時候的佳文如果要訂婚,肯定和現在幾十元的聘禮不能相比。 他不能讓兩個兒子,覺得自己厚此薄彼。 況且他現在也確實是能拿得出來,如果是剛剛分家的時候,那時候哪怕讓他拿上一塊錢他都沒有啊。 所以,不管在哪個階段,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才不會讓兒子覺得他是個不公道有偏心的父親。 而且,娟子以及蘇家,值得他去這么做。 不說沈家提親帶來的聘金和聘禮在靠山屯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漩渦,卻說一眨眼就是小年了。 這個年代的過年年味十足,尤其是在鄉下更是如此,進了臘月哪天做什么都是有講究的。 在習俗里,過了臘八基本就是要準備過年了。 ……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 …… 這首兒歌,差不多的都應該知道的。 而小年這天,沈俊生和沈鴻修再次的來到了靠山屯。 雖然事情沒有完全處理好,可他們特別急迫的想和沈瑜一家多待上一段時間。 尤其是相認的第一個春節,那是一定要在一起過的。 休息了兩天,就是沈青山和蘇曉娟的訂婚宴。 辦的也是熱熱鬧鬧,讓無數的大姑娘小伙子羨慕的不得了。 而這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是大年三十了。 沈家的院子里掛上了大紅的燈籠。 第344章 春節 屋子里的墻壁上也貼上了嶄新漂亮的墻紙,這種墻紙和后市的可不一樣,其實就是一張普通的紙上面印上藍色的花紋,然后刷上漿糊,粘到墻上。 干凈的家能維持一年,家里不干凈的煙熏火燎,半年就看不出本來的面目了,但是在過年這些天卻是干凈漂亮的。 這么多年了,沈家一家七口人頭一次過上這么幸??鞓返拇汗?。 大年三十的飯桌上,擺了滿滿一大桌子好吃的,紅燒rou,紅燒魚,小雞燉蘑菇,糖醋排骨還有用野豬rou炒的各種青菜。 青菜的來源當然是沈明溪空間里的,因為北方和南方不一樣,南方即便是在冬季也有綠色的蔬菜可以吃,但是北方冰天雪地的除了白菜土豆大蘿卜基本就沒有其他的了。 尤其空間里的這些蔬菜對人的身體好處非常大。 就那么放在空間的柳條筐里,家里人一點都吃不到,一開始的沈明溪還好一點,可是最近就覺得這樣不行。 守著一空間的黃瓜和西紅柿等品種繁多的蔬菜,而家里人卻在天天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