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7
了。 當初的沈老頭和沈老太其實是想將沈瑜給掐死的,只不過后來一想,先養著,等大一點就讓這個沈家的孽子給他們當牛做馬,也讓他嘗嘗當下人的滋味,也讓他知道被人踩在泥里是什么樣的感覺,這是一種惡意的報復心理,而他們也確實是享受到了。 因為在他們虐待沈瑜的時候,心里是非常痛快的。 走出地下室的沈老爺子來到了一個房間,沈伯將從沈哲涵身上搜出來的家主印鑒遞給沈老爺子,沈老爺子想了想,就交給沈伯,“將這個印鑒放到沈家的密室里,我如今要和鴻修去靠山屯……” 沈伯遲疑了一下,有些擔憂的問道,“老太爺,沈哲涵不會承認,沈滿倉肯定也不會承認,如今我們有什么證據可以證明沈哲涵不是沈家人呢?” 沈老爺子成竹在胸,沉聲的開口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決斷?!?/br> 看到沈老爺子似乎已經計劃好,沈伯放心了,然后又開口說道,“那間別墅已經被看管起來了,搜出了不少文件還有合同和一些現金珠寶?!?/br> “這些先放著,對外放話,就說沈家家主現在生病,一切業務暫停,有什么事情等我回來再說?!?/br>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自己的大孫子給認回來。 其他的都是小事。 只不過看似是小事,但有的也很麻煩。 沈老爺子并不放心讓沈哲明處理,況且這次他要將他帶走,畢竟在很多事情上,這沈哲明還是很有用處的。 不過現在沈哲涵被關起來了,沈哲明他也要帶走,這沈家這一大攤子就等同于是扔在了云城,沈老爺子和沈伯又交代了一些事情,隨后離開了。 回了沈家莊園,讓沈鴻修去收拾出門帶的東西,而他則是喊來了沈哲明的父親沈鴻文。 沈家的產業,讓沈鴻文出來代管一下。 沈鴻文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總覺得對于沈家來講,似乎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不過這次他聰明的沒去試探,而是默默的聽從了老爺子的安排。 甚至也沒有去問沈哲涵去了哪里,心底里甚至有些竊喜的。 他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不管多長時間,他都要好好做,要讓老太爺看看,他才是最合適的沈家家主。 當然了,給兒子哲明也行,但是哪有自己坐起來舒服呢。 沈老太爺沒時間去管沈鴻文在想什么了,反正有兩個穩重的族老坐鎮,再加上有沈伯,出不了什么亂子。 這一點把握他還是有的。 而他該出發了。 如今的航班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是三天一次,而這個時候的沈老爺子根本等不到三天后,沈鴻修也同樣如此。 于是下午一點鐘,同樣的一趟列車,沈老爺子與一行人坐上了去往京城的火車。 此時的南北縣城,沈瑜背了一筐東西去了陳家。 陳校長也沒想到,沈瑜竟然給他拿來了這么多。 有半筐新鮮的蔬菜,還有從云城批發來的花生和蝦米。 裝了滿滿一筐。 這個時候再給錢就沒意義了,但沈瑜這個大哥他卻是認下了。 沈瑜沒有多待,和陳老在屋子里親親熱熱的說了幾句話之后就離開了。 此時已經是下午,他們該回靠山屯了,如果沒有車的話,父女兩個就要走路回去。 可巧的是將房門鎖好之后,就看到不遠處老牛頭趕著牛車顛顛的過來。 胡子眉毛都掛上了一層白霜。 那頭老牛也是如此。 一問才知道老牛頭進縣城辦事兒,是替大隊送貨的,也正要準備回去了,車上有幾麻袋東西,顯然是買的年貨什么的。 再有一天就進了臘月了,北方的習俗就是如此,進了臘月就開始忙著過年了。 包豆包,糊墻紙,準備年貨,秧歌隊也準備cao練,過大年的時候好歡歡樂樂的扭一場。 所以,如今的蘭北縣城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于是沈瑜干脆轉身打開門將屋子里的貨物每樣裝了一些,包括外面的凍貨,竟然裝了四柳條筐。 回去之后幾家分一分也就差不多了。 當然了,老牛頭的那一份兒也不能落下,老牛頭羨慕的看著沈瑜,哪里想到這個被沈老頭不當人看的沈瑜如今說翻身就翻身了,看這些東西只要都賣出去,還不定多少錢呢。 沈瑜每樣都給他拿了一些,竟然也有一小堆。 老牛頭眉開眼笑的揮了一鞭子,架著牛車,一行人慢悠悠的回了靠山屯。 沒有電話聯系,忽然到家的沈瑜和沈明溪讓陳麗一直擔憂的心徹底的放了下來。 連忙的就去燒水做飯,屋子里熱乎乎的,沈明溪脫去棉鞋,坐在炕頭上,很快的,屁股底下傳來一陣暖意,還是家里好啊,哪里都不如家好。 而沈佳文和沈青山則是圍在沈瑜身旁問起了這一次去云城的收獲,當得知有兩車貨物就放在以前租的房子里時,兄弟兩個高興的要歡呼了,這樣的話他們年前又會賺上一筆。 第230章 苦盡甜來 在北方流傳的一句話是上車餃子下車面。 所以陳麗給兩個人搟的面條,又炸了辣椒醬rou鹵子。 用大海碗盛上來,香氣撲鼻,就連沈明溪也覺得肚子咕咕叫起來。 父女兩個也沒客氣,盤腿坐在炕桌上,就開始吃起來。 家里人都圍在他們身邊,笑瞇瞇的看著,不時的說著話。 不過沈瑜和沈明溪卻沒說在云城的兩次遇險,畢竟都已經過去了,說出來,白白讓家里人擔心。 沈瑜估摸著楚家的人明天不到,后天也會早早到的。 于是他讓沈佳文將他們帶回來的東西分好,然后一家家的送去。 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是這些人對他伸出了援手,現在雖然沒有什么大能力,但是畢竟現在日子過起來了,他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人。 沈明溪累了,跑自己的房間倒頭就睡。 而沈瑜則是跟著穆奶奶去了東屋。 沈佳文和沈青山還有陳麗幾個,開始給各家各戶分東西。 丫丫和狗蛋第一次吃到生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