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是明白了這個動作的社交意義才會對我們這樣打招呼,”索菲亞博士對小虎鯨贊不絕口,“這次觀測的分析結果再一次向我們展現了它出眾的頭腦?!?/br>============差不多要進入完結倒計時了~勝利在望?。?!10羅塞爾當時獵到的南極魚大約有它身長的三分之一,這對它而言是個了不得的獵物。而羅塞爾的整個捕獵過程僅僅用了五分鐘。在分析過音頻樣本之后,研究員們發現,羅塞爾的捕獵可以簡單歸納為三個步驟。首先,它會運用沙漏斑紋海豚的捕獵技巧,用高音“咔噠”聲掌握周圍海域的動靜,并且待在水面持續呼吸,讓自己的肺部充滿空氣,做好隨時入水的準備;然后它會在獵物進入攻擊范圍后立刻下潛,接著使用低長音去震動獵物的魚鰾,以此讓獵物逐漸失去行動能力;最后再用尾鰭猛烈拍打獵物,致其死亡。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幾乎百發百中。索菲亞博士指著頻譜上那段長低音說:“這就是羅塞爾用來震暈獵物的武器。我們一再地強調,虎鯨是擁有高度智慧并且高度社會化的物種,它們的智力商數相當于人類青少年,并且創造力非常強,因此全球各地每隔幾年都會發現新的被創造出的捕獵方法。比如說巴塔哥尼亞虎鯨就發明了擱淺捕食技巧,它們會猛地沖上岸,叼走在岸邊的海獅。有學者認為正是這些不同的捕獵方式逐漸拉開了虎鯨中不同種群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也許會讓它們演化為不同的物種?!?/br>她接著向紀錄片團隊展示了另一張頻譜分析圖,說:“這是阿納的音頻樣本分析。我們發現它發出的‘咔噠’聲比羅塞爾的音調還要高,事實上它發出的音調已經大幅超過了我們之前對沙漏斑紋海豚發音的記錄,這說明它可以偵測的范圍要遠大于羅塞爾。我們可以推測,在捕獵過程中,阿納扮演的就是類似‘望遠鏡’的角色。它利用自己的優勢率先發現獵物的蹤跡,接著用眼神與肢體碰觸——這是沙漏斑紋海豚常見的交流方式——將獵物的方位傳達給羅塞爾,然后,羅塞爾再有針對性地探測獵物是否進入捕獵范圍,最后一擊即中。它們各自利用自己的優勢,配合得十分完美?!?/br>“可是阿納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潛入水中,這是否可以說明它并沒有掌握羅塞爾震動魚鰾的技能?”“有兩種可能,”索菲亞博士分析道,“第一種可能的原因是阿納體型嬌小不適合捕獵可食用南極魚,因此沒有行動。南極魚科下有十幾屬,每屬又分許多種,在這么多南極魚里,可食用南極魚只占少數,并且大部分體型都在半米以上。阿納的身材不夠強壯,這很可能導致它在捕獵的最后階段無法用尾鰭拍死獵物,反而遭到獵物的反撲導致受傷。第二種可能,正如你所說,是它的先天條件決定了它無法掌握羅塞爾的技能。我們確實沒有記錄顯示沙漏斑紋海豚會發出低音,但是因為資料庫的記錄本就不多,因此我們無法就此下結論。也許阿納目前仍處于學習的階段?!?/br>====================海豚里面最喜歡亂搞的就是寬吻海豚了。它們經常會幾十甚至幾百頭聚在一起然后開始各種胡來,甚至社群里的未成年小孩子也會被拉過去……然后長輩們會對它們,進行,嗯,某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它們還會組隊實施性侵犯,對象有公有母。而且寬吻海豚不光對自己的同類下手,還會對其余鯨豚下手,然后產生雜交后代。目前至少發現了17種在野生狀態下的雜交。它們并不只與體型比自己小或與自己相當的鯨豚雜交,它們還會和體型比它們大得多的鯨豚,比如說偽虎鯨(跟虎鯨沒什么關系),發生關系。甚至會因為長期雜交而產生新物種,真的是相當厲害_(:зゝ∠)_11簡單的采訪結束后,索菲亞博士便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當中。而簡和攝影團隊則在助手的陪同下進入了基地的實驗室。他們在這里拍攝了一些研究員們做分析實驗的鏡頭,準備給后期團隊剪輯用。“巴塔哥尼亞虎鯨群的老族長已經7個月沒有露面了,很可能已經死亡,”第三天早上,索菲亞博士急匆匆地在餐廳攔住紀錄片團隊,說,“我需要帶著助手們去阿根廷開會,在你們離開之前都無法回來。接下來你們可以跟著阿道夫一起出海,試著尋找羅塞爾的蹤跡?!?/br>于是,臨走之前的幾周里,紀錄片團隊重新回到了初來基地時的作息,每天早出晚歸地與阿道夫船長一同登船進行常規觀測。阿道夫來到基地已經七年,對這片海域再熟悉不過。他問道:“你們是想隨便看看還是想專門尋找羅塞爾的蹤跡?”“我們非常想領略這里更多的風光,”亞倫有些惋惜地說,“可惜我們有任務在身?!?/br>“好的,那我們就試著找找沙漏斑紋海豚們的行蹤,”阿道夫向他們介紹道,“現在是年底,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沙漏斑紋海豚會隨著逐漸往南邊遷徙,來年春天再順著極地洋流回來。所以我們現在得順著半島向南,在極圈附近找找看?!?/br>“它們最南會到達哪里?”阿道夫聳了聳肩膀,說:“目前的記錄先是是南緯68度,但是我們對它們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這個數據應該只是暫時的?!?/br>“那最北邊呢?”簡又問道,“北邊船只經過得比較多,應該記錄會比較準確吧?!?/br>“大西洋的記錄是南緯36度,智利海域是南緯33度,”阿道夫說,“但是羅塞爾和阿納所在的族群比較特殊,它們在遷徙到艾斯塔多島附近就不會再往北去了?!?/br>“為什么?”這下,船上其他人的好奇心也被調起來了。“因為再往北就是巴塔哥尼亞虎鯨的領地。它們是體型龐大的族群,以鰭腳類為食,很多人認為它們與南極A型虎鯨有較近的親緣關系。索菲亞博士有沒有跟你們說過阿納試圖讓C型虎鯨領養羅塞爾但沒有成功的事情?”阿道夫轉頭問紀錄片團隊的成員,在得到肯定答復后繼續說道,“活動區域離海岸較近的虎鯨通常不會對落單的幼鯨或殘疾的同族視而不見,世界各地都有它們收養弱勢同族的記錄。但是羅塞爾自己對虎鯨比較排斥,很可能因此抗拒前往對方的地盤?!?/br>阿道夫頗有些遺憾地看著他們:“如果你們在冬天來到這里,那么碰見羅塞爾的機會會比現在多很多。而它們在夏天回到南極洲后,活動區域會比冬天大十幾倍,再想找到它們就好比在干草堆里找針,全得靠運氣?!?/br>果然,在接下來的十幾天里,他們僅遇到過一次沙漏斑紋海豚群與南極長須鯨共游的場景,而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