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6
是皇后,在家族面前也不能不低頭。 但她低了一時,不會總低一世。 哪怕她真的如夢境所示,只能活十年,也要先讓自己立起來。 從姜老夫人眼皮子底下把二房整個撈出來,姜瑤月是沒這個打算。 就算是到時虞容璧下了旨給了她父親恩典,就算她的父親另開了府,那也不過就是個擺設。 她自己的父親,她自己最清楚。 不如就把父母留在姜老夫人眼皮子底下,讓她安心。 姜瑤月早就想過了,姜老夫人不會真的去動自己的兒子兒媳,至多不過讓二房日子過得沒以前舒坦,叫在宮里的她掛心罷了。 姜行鈺她卻是一定要拉出來的。 簡而言之,就是留下姜敬永夫婦,保下有些盼頭的姜行鈺。 “臣妾有一事,倒要向皇上討個恩典?!苯幵碌?。 虞容璧聽后連想都沒想就立刻點了頭,姜瑤月一向也是省事的,自有孕以來從未向他求過什么,普通妃嬪倒還能再進一進位份,可姜瑤月已是皇后,又往哪里去進。 “臣妾的弟弟如今正是讀書的年紀,當初臣妾還在家中時,倒時時提醒他用功,”姜瑤月慢慢與虞容璧說著,“雖說他現在年紀也大些了,可臣妾總是不大放心,家中父母又不管事,便擔心弟弟沒了人管教?!?/br> 這話有一半也是胡謅,姜行鈺自小也極懂事,早就明白讀書的好處了。 “臣妾聽聞有位大儒,一直在江南的鶴安書院授課,便想著讓鈺兒去游學一段時日?!?/br> “鶴安書院……”虞容璧恍然大悟,“ 是梅樂賢梅先生?” 不等姜瑤月答話,虞容璧又對她道:“ 朕幼時也聽過梅先生講課,那時父皇本欲請他來宮里為皇子們授課,梅先生確也留了一段時間,不過最后還是回了江南?!?/br> 姜瑤月點點頭:“ 梅先生這般的大家,想來自然是更愿意無拘無束,寄情江南山水風光?!?/br> 虞容璧有些不解,把弟弟送去江南一些時日,對于姜瑤月來說不算是什么難事,為何姜瑤月卻要特意來與他說。 不過馬上虞容璧就等到了姜瑤月接下來的話。 “臣妾的弟弟正是難管的時候,臣妾怕他不聽話,往歪道上面走了?!?/br> 她雙手往虞容璧左臂上輕輕一盤,盤得虞容璧的心和手一同都癢了癢。 “皇上是鈺兒的姐夫,臣妾管不過來,自然是要來找皇上的?!苯幵抡A苏Q劬?,戲謔道。 虞容璧突然覺得有些口渴,一邊拿起手邊的茶來灌了一口,一邊倒是回憶了回憶姜瑤月的弟弟,但是他發現自己對他毫無印象。 原來他是這個自己毫無印象的人的姐夫。 “在家時臣妾慣他也慣得多了,他早就疲了,”姜瑤月故意嘆了口氣,“不如皇上就替臣妾下一道旨,把他送去鶴安書院讀書,他肯定不敢抗旨?!?/br> “倒也不必大張旗鼓讓鶴安書院那邊知道,反而辱沒了讀書人的清貴,臣妾的本意只為了想讓弟弟聽話?!?/br> “這就是你說的要討的恩典?”虞容璧一瞬有些失望,很快又道,“那就讓他去吧?!?/br> 姜瑤月本也沒想過虞容璧會不同意,畢竟這對于他來說真的只是小事一樁。 只是這理由不大好說。 她也不是沒有想過直接下一道懿旨,叫姜行鈺去鶴安書院念書,既是懿旨,諒安國公府也不敢違逆。 但這樣一來,反而會將姜老夫人的目光引到姜行鈺身上去。 以姜老夫人為人,定會坐實了姜瑤月對安國公府有二心,這才急著扶持弟弟。況且姜瑤月畢竟已近臨盆,實在不想再多生事端。 思來想去反倒是讓虞容璧下一道圣旨來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就算落在姜老夫人眼里,也會是虞容璧空閑之余抽出了點心來關心關心姜瑤月的弟弟。 姜瑤月甚至可以肯定,若是虞容璧的圣旨去了安國公府,姜老夫人應該還會很高興。 反正就算姜行鈺暫時離開了京城,至少姜瑤月的父母還在安國公府,姜行鈺不過一個未長成的少年,姜老夫人大可以放心。 雖然也不能保證姜老夫人不起疑心,但總遠遠好過其他法子。 借虞容璧一道圣旨,行自己欲行之事。 姜瑤月略側了側頭,笑得有些得意。 ☆、第 52 章 既是虞容璧下的圣旨,安國公府自然沒什么好說的。 反而將姜行鈺送走得很快, 不過幾日就收拾妥帖, 順便還借著姜行鈺的東風送出了另外幾名姜氏子弟,與姜行鈺一同去鶴安書院。 姜瑤月一向很大方, 安國公府的都是自家兄弟,想念書是好事, 跟著也無妨。 自姜錦月進宮以來,宮里宮外倒是風平浪靜得很, 姜老夫人也沒再來找姜瑤月麻煩。 不過姜瑤月也不敢掉以輕心, 以她對姜老夫人杜氏的多年了解來看, 姜老夫人絕不會對姜錦月枯坐“冷宮”一事坐視不理。 連姜瑤月自己都時常疑惑,既然杜氏都已經得寸進尺了, 怎么沒有來得寸進尺個徹底? 這回是王姑姑看出了姜瑤月的心思,寬慰她了幾句:“這些原本不該奴婢來說的, 只是娘娘腹中懷的到底是皇子, 國公府總不至于如此不分輕重, 若是因為這些無關緊要之事而動了根本, 那才是得不償失?!?/br> 王姑姑的話卻是有幾分道理的,與姜瑤月自己的猜想也大致無二。 “娘娘且放寬心, ”王姑姑又道,“眼下顧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才是最要緊的,國公府到底與娘娘血脈相連,便是尋常人家一時有爭執也是有的,等過了也就過了, 依舊是要互為依傍的?!?/br> 姜瑤月聽后啞然,差點苦笑出聲,若皇后與娘家不睦,確也是奇聞一樁了,安國公府還能不能成她的依傍她不知道,反正日后她是不想讓安國公府依傍自己的。 便是不為了這三番四次的爭執,姜瑤月也早就不想了。 德惠皇后出身鄉野是不假,但大梁開國都已有百年以上,姜家也早成了勛貴之族,比不上如施氏一般的世家名門,但在京城中也算有些名望。 荒唐的是姜氏已是這般家族,卻將名聲與門楣寄托于女子品德之上,宮闈床笫之間。 德惠皇后固然是大梁人人稱頌的賢后,但不代表日后每一個姜氏女都要如她一般行事,“不如”倒也罷了,稍有不慎就是“離經叛道”。 能像姜瑤月的姑祖母昭熹皇后一般壽終正寢算是不錯的結局。 姜瑤月卻已知道自己很可能不會。 天長日久地憋著一股子氣,哪還有身子好得了的道理。 姜家她早晚也是要收拾的,等她羽翼豐滿,等她騰出手來。 現下倒是只能如王姑姑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