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1
過兩位皇帝的先生。 隆慶帝的到來可謂是錦上添花,這場壽宴愣是鬧到深夜才停歇,上了年紀的謝行儉當然沒年輕時的精力和這幫人熬,早早的吃了長壽面后拉著隆慶帝進屋促膝長談。 兩個動動腳就能撬動朝政的人如今對燭閑坐,聊得不過是兒女之間的趣事,亦或是往年的糗事等等,謝行儉的記憶挺好,大約是年輕時沉迷于給孩子們講小故事的原因,謝行儉的敘事能力相當強。 當謝行儉cao著一口滄桑年邁的嗓音講訴隆慶帝幼時在他身邊犯下的一筆筆錯時,隆慶帝忽然捂著臉伏在謝行儉腿上涕泗滂沱,一如當初做錯了事被謝行儉嚴厲懲戒時。 待隆慶帝哀嘆完自己少不更事,所以惹得先生常常生氣后,忽聞頭頂上方傳來一聲聲平緩的呼吸聲,隆慶帝立馬抬頭看,發覺先生不知何時閉眼困了。 …… 謝想儉高齡九十時,謝家已經五世同堂,謝行儉忽突發奇想命人找了一位畫師替謝家畫了張全家福,又挑了族中幾個書法好的孫子曾孫,幫他將大半輩子出的書籍一一整理了出來,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才發現謝行儉年輕時的手稿書籍足足有兩間屋子。 謝行儉自掏腰包將謝家老宅翻修了一遍,將隔壁的院子闊進來裝成一間帶回廊的圖書館,里面除了存放他這些年的考集書籍,還涵蓋了他年輕時走訪南疆北疆各地的游記。 自打圖書館建起來后,慕名上門的文人險些踩踏了門檻,謝行儉一不做二不休,將圖書館的大門對外免費敞開。 分文不取就能看到首輔的書籍,這些文人便是有再厚的臉皮也不好意思,因而每回來的時候都會自覺地帶上一本書,久而久之,謝行儉獨有的圖書館書梯滿了。 林水村的謝宅后方早已經被謝家人擴建成書館,由朝枝之年的謝行儉親自提名為‘謝留書館’。 現在一眼望過去,謝家似乎隱匿在繁茂的書海中央,館中含有謝家,謝家盛著書館,進去拜讀的人無不嘆一聲謝家不愧是經由一代首輔親手打造起來的書香世家。 謝行儉晚年注重養生,許是年輕時候的遺憾,上了年紀后,謝行儉開始跟著曾孫學習丹青,以至于謝留書館里收藏了不少謝行儉親筆繪制的丹青圖,大到河山城池,小到魚蝦戲水。 謝行儉仙逝在百歲壽的第二天,無疾而終,羅棠笙緊跟其后,兩人合葬在林水村,墓室之間隔有一扇小窗,俗稱過仙橋,寓意來世再續姻緣。 才十年而已,謝氏后輩已經傳到第六代,跪在墳前的孝子賢孫不下三十多位,親手幫老祖宗換壽衣的雙胎兄弟發現老祖宗胸前佩戴的佛珠又多了兩道裂痕,數數一共有五道。 在五道深痕旁邊還有三道淺痕,只不過裂縫不明顯,雙胎兄弟兩人看了半天也沒明白其中的奧秘,只好小心翼翼的將佛珠放置在老祖宗嘴里含著。 此情此景若是讓相國寺的老方丈看了,定會笑瞇瞇的阿彌陀佛一聲:“離世的父母兩道,兄弟兩道,夫妻兩道,在世的兒女兩道,一共八道,加上此前救命的一道,正好九道,九九歸一,佛曰轉世天道者有九條性命,大概如此?!?/br> …… 謝行儉離世的消息傳到京城后,滿朝嗚咽,在位的新皇為其罷朝一日,并受承父皇隆慶帝、皇爺爺熙寧帝的御意,親自頒旨贊譽謝首輔一生修德忠信、受道靖恭,足以撐起‘正’字而心無愧,謝行儉遂成為朝中第一個被謚為‘文正’的名臣,配享敬元帝王和廟庭,將以郡王之禮厚葬。 另外,新皇還親自提筆雕刻謝行儉墓碑上的功績——四朝舊臣,二圣先生,科舉狀元,官拜首輔,廉潔奉公,政聲蜚著,舉薦良臣為國效力,誅殺叛臣□□定國。 謝氏族人將墓碑運回林水村后,開始著人編寫老祖宗謝行儉的生平傳記,謝遇年的孫子尤為擅長書寫傳文,在爺爺謝遇年斷斷續續的口述中,將老祖宗從六歲上私塾至百歲臨終前的事一一詳細,命名為,陳列在謝留書館的密室。 自謝行儉去后百年,謝氏一族族人出了很多家喻戶曉的政界名人,其中為后人津津樂道的當為謝行儉的獨子謝遇年,謝遇年的精彩人生不比謝行儉遜色,除了謝遇年,還有謝遇年那對如雷貫耳的雙胎將軍兒子。 謝行儉的女兒謝懷知一脈較為特殊,其三子中竟有一人率兵統領了北疆蠻人部落,被當今圣上招為異姓王。 剩下的孫子輩幾乎都走了科舉路,據后世人統計,謝氏一族傳承下來的子孫延續至今共有八十九代,在科舉制廢除前,幾乎每一代都有科舉出身者,秉持著老祖宗謝行儉以翰林院清貴之流入仕,因而后代子孫在翰林院任職的最多,謝氏光首輔就出了七位,在其他官位上卓越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連載大半年,幾乎沒斷更過,(叉腰驕傲) 感謝小讀者們一直追到這里,明天會更番外,不出意外,會有謝行儉穿越前現代那一世,謝遇年等番外~~ ( ⊙ o ⊙ )! 最后??!新文【我不想當京城表小姐】六月會開,喜歡的可以移步專欄收藏下O(∩_∩)O哈哈~ 是個小甜文——年輕國公爺暗搓搓癡戀表小姐,一心想拐表小姐回京城成親的甜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