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9
聞北疆的人喜歡用羽毛墜子裝飾耳珰,但也只限于少年郎,謝大小姐一介女兒身弄出這副模樣,倒真應了她的名字?!?/br> “這般看來,還是嘉勇公有遠見,知曉謝大小姐風流似男兒郎,遂提前取了一個男名?!?/br> “噓噓噓,這話以后別說了,當心謝大人聽到?!?/br> 當年謝行儉絕食只為親自替兒子取名字的事,滿京城的人都知道。 說起謝懷知一身北疆男兒打扮,謝家人最先起無名火的是羅棠笙。 “好好一個娉婷姑娘,做甚要那副不倫不類的打扮!” 羅棠笙氣的倒仰,“她再過兩年就要及笄了,還成天的騎馬到處跑,今個上門的夫人笑話我,問我家中是不是有個大兒子,我還納悶以為她將團寶認錯了,誰知那婦人一一的跟我描述,我一聽,這不是說懷知嗎?!” “當年可是你非要讓懷知去北疆磨練的,我攔都攔不住,這會子你又怨她不像個大家閨秀,說來說去,你也只能怨自己,誰叫你這個當娘的放任懷知在北疆胡鬧?” 過了三十歲后,謝行儉起了養生的念頭,這會子從女兒院子回來后,就一直在泡藥浴,見妻子生氣抱怨,忍不住開口調侃。 “我倒覺得懷知不屈于深宅的性子挺好,灑脫有個性,全然沒有京中貴女的驕矜和脆弱。今個她還跟我說呢,等過了年她還要回繼續回北疆,北疆那邊——” “她還要去北疆?!” 羅棠笙氣的轉過頭,將澡盆沿上的布巾往水里狠狠一扔,瞪著秀目:“夫君不是舍不得懷知去北疆受苦嗎?做甚還同意她去?再說了蠻人已經受俘,她還去那干嘛?” 謝行儉伸手抹掉臉上濺起的水珠,含笑道:“此次懷知在戰場上拿了七個蠻人腦袋,皇上將北疆一塊寒地劃給了懷知,如今她是一地之主,自然要去那邊開荒富裕百姓?!?/br> “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好上心的?!?/br> 羅棠笙嘟囔道,“遇年話少,夫君又成天忙著政事,我在家是千盼萬盼著懷知能回來陪我這個當娘的解解悶,現在倒好,她比團寶還野,不沾家便罷了,三五日的吆喝一幫小崽子在在面外胡鬧,說好聽些是劫富濟貧,說難聽就是偷雞摸狗?!?/br> 說到后面聲音越來越輕,“我都快記不得抱懷知的感覺了,遇年這幾年大了也不喜抱我,我這個做娘的像沒生過他姐弟倆似的?!?/br> 謝行儉嘴角抽了抽,“我要是沒記錯,懷知傍晚還送了個她親手編的花環給你,至于遇年,他從小到大不都這樣嗎?你伸手抱他,他開開心心的讓你抱還獻上香吻,你不抱他,他也不纏人,你當初還說遇年比旁人家小孩懂事……” 羅棠笙一噎,抿抿唇不說話了。 即便羅棠笙再怎么舍不得謝懷知去北疆,元福二年春,謝懷知還是揮手告別爹娘,依依不舍的去了北疆,過了兩個月,謝懷知寄回一封信,信上說謝懷知親自給那塊巴掌大的地命了名字,叫做北襲城。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北襲城在謝懷知的打理下,百姓的生活水平漸漸遠超周圍的城池,謝行儉帶著cao心命的羅棠笙去北襲城住過小段日子,望著倜儻不羈神采熠熠的女兒,再看看女兒在北襲城老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羅棠笙心中油生一股自豪和驕傲。 …… 從北襲城游玩回來后,謝行儉一頭扎進官場,新帝登基后將翰林院的地位一再往上提,謝行儉作為掌院,自然要上進些,斷不能辜負了新帝的栽培之心。 近兩年,邊境蠻人時而亂起,軍事頻繁,新帝為了震懾四方,起草號令征伐,在此期間,起草詔制的翰林學士愈來愈重要,越到后來,翰林學士不僅僅參與草擬詔書,還參謀任免將相大臣的詔制,一時間,謝行儉逐漸被朝中人稱為輔臣宰相。 之所以稱為輔臣丞相,主要是因為早在開國皇帝從越皇帝手上奪走江山后就下令廢除了宰相制,兜兜轉轉幾十年后,宰相制度漸漸又被世人提了出來。 元福十年,四十一歲的謝行儉深得帝心,在歷經吏部侍郎、江南巡撫等職后,擢升寶文閣大學士,入午門參預機務,此外,謝行儉似乎成了皇家附屬的先生,教授完熙寧帝后,又開始教導熙寧帝的皇子們。 作為兩朝皇子的先生,謝行儉在文人圈里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另外謝行儉掌管翰林院多年,座下優質舉子學生更是數不勝數。 元福十二年,謝行儉舉薦多名進士進寶文閣共議國事,閣臣們因在皇宮辦公,對皇上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大,朝中漸有‘內閣’之稱。 后經禮部奏請,御前議事的謝行儉被尊稱為‘內相之首’,元福十五年,熙寧帝親自頒下圣旨,“朕任先生樞要之職,首秉國鈞?!?/br> 皇帝的旨意下發后,廟堂之上的同僚們自發的稱呼謝行儉為內閣首輔。 為了不讓朝中人以為自己趁皇帝寵信而攝而代行皇權,身為首輔的謝行儉并不打壓六部亦或是插手六部事宜,而是命各司各盡其職,天福王朝在謝首輔勵精圖治的帶領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 又是一年杏花佛掃京城大地,四十八歲的謝行儉依次送走了高壽無疾而終的謝長義和王氏,老丈人嘉勇公年輕時身上受了很多傷,早在十二年前在定州睡夢中悄然離世。 謝行儉陪著羅棠笙遠赴定州送嘉勇公回雁平下葬,羅棠笙幾欲哭的肝腸寸斷,謝行儉也哭的淚水漣漣。 這回謝長義和王氏接連走后,換羅棠笙安慰謝行儉寬心別難受,謝行儉伏在靈堂前泣不成聲,當夜,懸掛在謝行儉脖子上三十多年的佛珠現出了兩道裂痕。 謝行儉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上輩子父母緣分淺,莫名來到這個朝代,老天賞了兩個疼他愛他的爹娘,如今爹娘入土為安,謹以兩道裂痕告訴他曾經擁有過的父母情緣。 下葬好爹娘后,謝行儉回京城上奏在家守孝,兒子謝遇年以及弟弟團寶還有幾位侄子均向皇上遞了丁憂折子。 皇上滿口應允,還親自上謝府探望了一眼孝中生了場大病的謝行儉,本朝除了長子嫡孫,剩下的人其實都不用盡孝三年,頂多一年足以,然而謝行儉足足丁憂了三年。 這些年雁平謝氏崛起,朝中不少位子都由謝氏族人擔任,其中以內閣首輔謝行儉最為尊貴,謝行儉丁憂的這三年,朝中不少人將眼睛刻在首輔位子上,然而熙寧帝卻遲遲不下旨補位首輔,堅持要等謝行儉回來。 三年過去,熙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