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3
,哼道,“你還好意思說苦勞?若不是你吃飽了撐著找杜大人拿文書,文書能掉缸里?” “你——”李通許臉色慘白,依舊哽著脖子倔強的抬著下巴,“我找出了錯誤這是事實——” “事實個屁!”張檢討回過頭罵道。 置身事外的謝行儉被張檢討噴了一頭的口水,他默默的拿出帕子擦擦臉。 這間屋子只坐了十幾位翰林人員,謝行儉身為從六品的修撰雖不是什么大官,但在這些人里頭,確是老大一枚。 眼看著李通許握緊了拳頭,而性格爆戾的張檢討也不遑多讓,一雙眼紅的怖人,謝行儉心知此刻他不得不站出來阻止。 杜大人早上才進來訓斥過,如果李通許和張檢討現在打起來,杜大人肯定會找他算賬。 再說了,翰林院的文書還沒著落呢,兩個人就這么肆無忌憚的動起手來,若是有了意外閃失,那他們又會缺了兩名工作人員,到時候文書真的完成不了,他這個領頭修撰怕是要吃苦頭咯。 “吵什么吵!”謝行儉板起臉,對著圍觀吃瓜的庶常們呵斥道,“剛才一個個的著急文書完不成,怎么現在有閑心站這?還不趕緊坐回去!” 眾人臉色泛青,好些三四十的男人雖不滿謝行儉這么個小屁孩在他們面前逞威風,可想想謝行儉的官位比他們高,頓時xiele委屈乖乖的回到工位。 謝行儉看向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的李通許,眼睛瞇了瞇,緩緩道,“李庶常這回做的確實不該?!?/br> 李通許瞪眼看過來,臉色氣得已成醬紫色,譏諷道,“下官從文書中找出錯誤是事實——” 謝行儉看著滿臉怨氣的李通許,哼道,“張檢討真沒冤枉你,你若不信回去查查京城的地志,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記載了有關慶典禮儀,咱們寫的梁上飛燕還是太上皇當年親自批的一首舞曲,根本就沒有觸犯太皇上的名諱,且咱們特意提梁上飛燕,只不過是緬懷太上皇當初替這首舞曲賜名,本是好意,卻被你改掉了,這會子你還敢說你沒做錯?” 李通許臉唰的一下通紅,他當時看到文章中提到“梁上飛燕”還樂了半天,因為當今的太上皇姓王,單字梁,若文書中敬獻“梁上飛燕”舞曲,豈不是犯了太上皇的名諱? 誰知,“梁上飛燕”竟然有這么一個故事,太上皇親自賜名,誰還敢說犯了忌諱? 李通許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還好這份文書被他丟進水缸里了,如果就這么呈送進宮,倘若太上皇發現文書中的“梁上飛燕”被他改了名,他豈不是要倒大霉。 李通許嚇的冷汗直流,索性也不針對謝行儉了,紅著臉感激謝行儉提醒。 正準備轉身回位子時,謝行儉突然走近李通許,湊在李通許的耳邊說了兩句話。 李通許心里還在為擅自修改“梁上飛燕”的事惴惴不安,猛然聽到謝行儉的話,嚇的雙腳一軟,癱倒在地的瞬間,謝行儉眼疾手快的將人扶住,笑瞇瞇的拍拍李通許的肩膀,囑咐他小心些,別崴了腳。 待李通許戰戰兢兢的離開后,張檢討問謝行儉跟李通許說了什么,怎么把人嚇成那樣。 “能說什么?”謝行儉笑得執起筆,“朱庶常和李通許是好友,李通許做的事想必朱庶常多少都知道些,你說如果朱庶常多嘴往外說幾句,李通許毀文書的事還能瞞得住嗎?” 張檢討一驚,低聲道,“李通許這人別看他是個君子模樣,實則心狠手辣的很,你這么提醒他,他肯定會對朱庶常下手?!?/br> “朱庶常的性子不適合官場,即便沒有李通許,朱庶常也不會在翰林院呆很久?!敝x行儉篤定道。 朱庶??跓o遮攔的性格在官場很吃虧,京城官場波詭云譎,像朱庶常這樣的小白,確實不太適合呆在這,別看眼下毫發無傷,呆久了肯定會遭人迫害。 至于謝行儉為何要將朱庶常送給李通許處置,主要是因為他想給李通許一個機會。 倘若李通許連對他親如兄弟的朱庶常都能下狠手,他也不必對李通許手下留情。 翰林院文書被毀一事可不能就這么算了,如果李通許還留有一絲理智放過朱庶常,文書的事他倒可以息事寧人。 * 下晌休息時,隔壁屋子的林邵白找到謝行儉。 謝行儉剛好有事也要找林邵白,兩人挑了一處安靜的亭子坐下。 林邵白帶來的消息有兩個: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 謝行儉成了親,算是半個成年人,成年人才不做選擇,對于兩個消息,他當然要聽……好消息。 “田狄能歇手?!绷稚郯子杂种?,“不過……” 謝行儉品了口苦茶,心尖上的苦味泛開。 “田狄可愿見我?”謝行儉問道。 林邵白搖頭,謝行儉詫異,“他不愿意?” “不是不愿意?!绷稚郯椎?,“田狄見我都是偷偷摸摸的,何況是你,你上回說的沒錯,田狄針對羅家的事的確有蹊蹺,昨夜我與田狄好不容易碰了面,才得知田狄找羅家報仇是有人指使?!?/br> 謝行儉閉上眼深吸了一口氣,看來這件事真的有問題,而且問題很大。 ☆、【二更】 “中午聽人說, 你包攬了文書前半章?”林邵白笑了笑, “你明天還要去大理寺,哪里有時間準備這個?” 一提此事,謝行儉才想起他找林邵白的目的。 “這件事還要邵白兄幫我一二?!敝x行儉抬眸, 誠懇的問道, “邵白兄記憶超凡,想必對文書前半章的大致內容還有所了解吧?” “略有一些?!绷稚郯滋拱?,道,“但到底內容太多,我當時又沒有用心去記,所以只能說出個大概?!?/br> “有個輪廓就夠了?!敝x行儉咧嘴神秘一笑。 “你賣什么關子呢?”林邵白配合一笑。 “翰林院文書前半章我參與了十之有五, 從前在雁平寫考集的時候, 我就有了一個習慣, 寫過的文章都會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