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8
將包裹甩到肩上,頭也不回的就往舍館方向走。 邊走邊道,“我雙手好好的,幫你背一包不礙事,行儉就算了?!?/br> 王多麥嘿嘿一笑,揚聲道了句謝謝。 謝行儉沒法子,只好跟在王多麥身后,一道往回走。 “舅舅和舅娘在家可好?”謝行儉親切的問道。 王多麥此次出去是回了趟家,順便去謝家跟謝長義和王氏轉達謝行儉暫時還要留宿在縣學的事。 王多麥側頭瞧了一眼謝行儉那只被繃帶包裹嚴實的手掌,笑道,“都好著呢,一聽我要跟你不日前去京城,我娘準備了不少山貨讓我拿過來給你吃,有野山楂、榛子、糖炒栗子、山柿子,還有一些野豬rou干、狍子rou干等等?!?/br> “我娘都已經將它們炮制熟透,如今十月天涼,能放好一陣日子都不會壞呢,到時候上京路上帶著,可以給你吃著解解悶?!?/br> 謝行儉一聽有好吃的,頓時笑瞇了眼。 “替我多多謝謝舅舅、舅娘,勞他們掛念,只不過下月咱們就要啟程去京城,今年過年是趕不回來了,怕是要耽誤表哥與舅娘他們團聚,不過到時候咱們倆可以一起鬧一鬧,定不會叫表哥孤零零的過節?!?/br> 王多麥黑臉笑意不減,“我娘說了,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出去闖闖,成天擱爹娘屁股后面轉,是沒出息,我爹還說去了京城,別總是想家,叫我好好服侍你,你舒坦了,我這一趟跟過來就有收獲?!?/br> 說著,撓撓腦袋瓜,嘆氣道,“我沒怎么出過遠門,長這么大,以前除了一天活沒全部干完,只能留宿在師傅家里,不然我都要抹黑回家睡覺的,如今要去京城,想家……肯定是想的……” 謝行儉了然的點點頭,卻沒有開口說話。 王多麥誤認為謝行儉不想聽他發牢sao,忙道,“儉表弟,你別多想,我雖想家,但我不會無理取鬧的,我娘說,今年不回家沒事,在京城好好的就行,今年回不去,明年再回去是一樣的?!?/br> “表哥你這才叫多想?!敝x行儉跨過長廊門檻,示意王多麥別走神忘了抬腿。 “想家是人之常情,表哥你甭擔心,去了京城,又不是與家里這邊斷了聯系?!?/br> 謝行儉微笑道,“我會隔兩三個月就往家里寄信報平安,到時候表哥有想說的話,只管告訴我,我一并寄回去?!?/br> “果真?”王多麥愁緒一掃而光。 “當然!”謝行儉認真的點頭。 “可我聽說,從京城寄信回來,要花好些銀子呢,咱們兩三個月就寄一封,會不會太浪費錢?”王多麥說著說著眼神就黯淡了下來。 “無妨?!敝x行儉擺擺手,“寄信走官道驛站,確實不便宜?!?/br> “那咱們的信豈不是……” 謝行儉見王多麥焦急,輕輕笑了兩聲,“我自然會考慮到驛站寄信昂貴這個問題,所有我不打算走驛站?!?/br> “本朝商隊眾多,有皇家扶持的皇商大隊,也有從各地闖出來的民間商幫,京城無盡繁華,每天都能碰上各式各樣的商隊,到時候咱們請他們幫著送信就行?!?/br> “只不過,他們主業到底不是干送信這行的,雖給的費用少,但風險也大,丟信的事是常有的,而且送信的速度也沒有官道驛站快?!?/br> 謝行儉邊說著邊走進屋內,里頭的林邵白聽到謝行儉說商隊送信的事。 坐過來插上一嘴,“近些年各大商隊整改了不少,他們南來北往的,出錢請他們送東西的人越來越多,商隊覺的有賺頭,漸漸的在規整幫里的規矩?!?/br> “我娘以前每年都要跟著商隊去京城,聽我娘說,這些年商隊遺失東西的事很少再發生了,若不幸丟了東西,你們可以找他們索要賠償?!?/br> 謝行儉熟讀律法,當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見王多麥聽得起勁,謝行儉便接過話頭,多說了幾句。 “咱們這位登基的新皇帝,不愧從小就四處征戰,深知民間疾苦,因而在最新的中明確提出,商隊弄丟客人的信件、物品等東西,要按照三倍償還?!?/br> “那商隊豈不是虧錢?”王多麥瞪大了眼,“賠錢的買賣,商隊還接手干嘛?” “怎么可能讓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虧錢?”林邵白笑道,“老百姓出錢請他們帶東西,他們既然收了錢就應該好好的將東西送到目的地?!?/br> “是他們玩忽職守,沒有做好份內的事,賠錢是應當的!” “只要他們多留心,東西怎會遺失?他們但凡謹慎注意點就行了,費不了什么勁就能輕輕松松的賺到老百姓的銀子,同時還不用賠償,何樂而不為呢?” 王多麥聽著一愣一愣的,到底是沒讀過書,在他眼里,有風險的事,都不應該插手。 所以當聽到謝行儉說朝廷律法規定丟失東西,商隊強制性要賠銀子,他就覺得這買賣太不合理了。 畢竟丟東西又不是商隊愿意丟,實在是因為他們不是正經的驛站專門負責送東西的,偶爾丟了也是常事,怪不了商隊。 其實謝行儉的話沒有說完。 敬元帝之所以出臺保護老百姓的利益,而嚴懲商隊,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從另一方面剝削商人罷了。 要知道寄信這件事,明明是驛站的活,如今商隊從民間分得一勺羹湯,敬元帝能不生氣嗎? 驛站賺的銀子可是歸屬朝廷的啊,而商人通過寄信額外賺的銀子,是不被朝廷所知的,所以這筆銀子,朝廷收不了稅。 戶部便想出了一個法子,為了加重商人的負擔,所以才出現了三倍賠償的說法。 一旦上升到律法,商人接寄信生意時都會小心再小心,有些膽小的,直接聲明不再收老百姓的錢幫忙送信。 商人不做送信的生意,老百姓只能咬咬牙,將信投去驛站。 所以,到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