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主角已拒收您的消息,并對您放了個屁、影帝的暗戀[娛樂圈]、炮灰總在逃生游戲當萬人迷[快穿]、權臣的艱辛路(科舉)、將軍的毛真好摸、路遠在南方、新歡舊愛、每個世界都被逼婚[快穿]、宇宙最高懸賞令、祝愿女裝大佬早日出道
去才有滋有味呢。 番外:最后的秘密 吳桂花有一個夢想:她想去西南。 這個愿望開始于她相公, 現任祈王爺第一回去西南, 回來后破天荒地用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跟她形容西南有多美。 想想她相公啥人, 有時候她做一大桌子菜,都未必能得他兩句話以上的贊, 一般就是“還不錯”“很好吃”萬能三字經就打發了。 能讓這么寡言的男人花半個時辰來跟她說自己有多喜歡哪哪哪,都不必他的言辭有多漂亮(當然,他也說不出啥漂亮話),只要想象一下, 是什么神仙地界能讓石頭說話,就心癢癢得不得了了好不好? 可是,夢想之所以是夢想,就是因為只有做夢才能想想。 早些年,祈王是京里的小透明。那時候先帝還在, 西南若是不穩, 憑祈王爺打仗的本事和先皇對他的討厭程度,他們想想法子就藩到那,成功率還是很大的。 但小二十年過去,西邊除了開始不太平幾年,后頭京里查明他們山上不長糧食的原因。原來是幾年前山體滑坡, 地下河有一段消失改道, 以至于那一片林子飲不足水,林木大量枯死, 更是種不了糧食。 土人生活本就窮困, 這下沒吃的, 可不是要生亂子? 幸虧他們人不多,朝廷又采取土流并治,移民實邊等法子加強中央控制,才算把叛亂控制在西南地區,沒有向中原發散。 可是西南地區總這樣叛了鎮,鎮了叛也不是個辦法。山上土人不愿意下山,山下下了山的土人和中原移民還想好好過日子呢,他們隔三岔五來殺上一回,還怎么好好過日子? 后來還是吳桂花在府里給小麥育種時,發現了一種抗旱良種。報上朝廷之后,把育下的良種第一時間連同賑災糧第一時間送到西南,后邊又出一系列政策優民撫民,又折騰了五六年,直到近幾年,整個西南才算是完全被收了下來。 這樣一來,吳桂花的愿望就更難實現了。別說親王無詔不能出京,這幾年皇帝沒有親政,祈王又是宗室之中第一人,他自然是要留下來幫著皇帝平衡群臣關系的。他不能走,連著吳桂花也被綁在京城,翻一下身都難。 因為跟那些貴婦們聊不到一起去,她這個身份想跟個尋常婦人一樣在市井里混也不可能。吳桂花只能寄情于山水,嫁人的這幾年,京城內外知名不知名的小山包都被她爬了個遍。 哦對了,實在無聊,她還會進宮去找太后聊聊天。 吳桂花記得,頭一回林太后見到她時,那見了鬼的樣子,還自以為她不知道似的,不住用話試探她,想想吳桂花都要樂一回。 吳桂花本來就不是吳貴妃,別說面對林太后,就是有一回先帝的那些妃子們坐在一起打牌聊天,她都不帶怵的,抹了袖子就上臺,一出手來個清一色十三幺,立馬鎮得這群中年婦女什么小心思都沒了。一通五五六六吆喝下來,她來了個贏者通殺,把那些女人們的疑心也消去了七七八八。 后來吳桂花才知道,吳貴妃有些小清高,像摸牌說是非這種俗人才喜歡干的事,她是半點都不肯沾。而后宮那些女人們一致認定,吳桂花打牌那個起手勢,一看就是浸yin此道多年的高手,怎么可能是吳貴妃那假正經的女人? 林太后是個老實人,老實人認死理。自從從各個渠道確認了吳桂花不是吳貴妃后,兩人是越聊越投契。尤其越是經常跟她接觸的人,越是不可能把她認成吳貴妃。后頭吳桂花聽說有人在林太后面前撥弄過一二,林太后還跟人急了眼,不許人敗壞她名聲。 別看林太后跟吳桂花年紀上差了一輪,可吳桂花是從老太太過來的人,她能不知道老太太喜歡干什么?所以,要說這些年吳桂花有什么說得上朋友的人,林太后還得算一個。 早年吳桂花還擔心宮里跟她關系好的人,比如秦司薄,白管帶什么的在宮里受人暗算。但有了林太后這層關系,秦司薄這些年平安避過了好幾次風浪。吳桂花雖然沒直接找到秦司薄說明情況,可她后邊都當上宮正了,跟吳桂花也見過兩回面,心里也有了數。 有一回,幾個王妃想整治她,秦司薄還派親信人給她報了信。 吳桂花看秦司薄這老太太是個事業心極強的人,估計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要一直在宮里干下去,也就只能為她做到這一步了。哪天她干不動了,安排老太太出宮享清福,她還是能做到的。 宮里混得開,朝堂上自己相公話語權又是最大的,按說吳桂花該越過越順心才是??扇司褪沁@樣的,得了這個,還想著那個。 她這段日子,連做夢都夢見她去了西南,坐在西南邊鎮的酒旗下,就著黃沙,哦不是,就著酸甜可口的酸角汁吸溜吸溜地吃酸湯米線。想??!想得她大半夜被餓醒,愣是讓廚房給她做了一大碗酸筍雞腿粉絲吃干喝凈才睡著! 也不知道是老天爺想給她開小灶,吳桂花在夢里吃過幾回酸湯米線后,西南居然來了信,為了感謝這幾年朝廷對西南的優撫,信上點名邀請祈王夫婦到西南作客。 這信還是萬民書! 這下吳桂花徹底坐不住了:前些年朝廷撥一份款,他們夫妻私下出一份,又是糧種,又是水泥,一車車往西南送,根本沒求回報。沒想到西南百姓記著他們的恩,在信里說了,想請王爺夫妻去看看他們新修的水田旱田,新栽的果樹藥材,更重要的,還有那些新修的水泥路。 這些別的都是虛的,吳桂花最動心的,是西南是天然的水果農場,那里說是建起了好多個百果園,聽著饞人極了。 應卓還有些不解:“你在京里又不是吃不到,至于這么饞?” 他這人好靜,經常一個人坐半天不挪屋。吳桂花跟他說不上,道:“就跟我帶孩子們去宮里的草莓園一樣,他們一人能吃一籃子,可要是放一籃子洗好摘好的草莓擱在他們面前,他們能吃一半就不錯了。我要吃的不是果子,是氣氛?!?/br> 她那年留在芙渠宮的草莓園也叫林太后完美繼承,老太太沒事去逛兩圈。又經過幾次育良種,現在那片園子的草莓長得不知道多好,每年到了三月份,紅艷艷的可喜人了。古代草莓不好養,農戶們肯養,養得好的不多。能保證送進宮時還新鮮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每年司苑局也愁到哪里去弄到品相最好的草莓供貴人們打牙祭。 現在有了這個園子,只要侍候好。新鮮草莓能從結果吃到下市,吃到撐。每到這個時候,管園子的白太監就特別懷念能折騰的吳內人:要是她還在,這草莓……算了,這草莓她指定先自己吃到不想吃才肯送幾個出來,哼~ 太后的草莓吃不完,連京里那些貴人大臣都跟著沾光。當然,最沾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