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
喬執的尸骨,尋不見喬執的一魂半魄。有一年他的生辰,龍在街邊看到有小孩在吃長壽面。它也到面攤,點了兩碗。吃一碗,留了一碗。吃完面,龍鬼使神差地,走回了喬執當初鎖自己的洞xue。那里有他們最不愉快的記憶,龍最不喜歡那里了。可是忽然間想到……如果喬執回來那里了,看見它不在,會很不開心的。他一直害怕它離開。害怕鎖鏈鎖得不夠緊,害怕它呼救,害怕它飛走……眉頭皺得那么緊,就是因為他怕得不行。心中涌現強烈的,想要重新來過的想法——不如,把一切恢復到喬執走之前的樣子。那樣的話,他回來時,就可以埋怨他走得太久,光明正大地跟他提一句——“我們和好吧”。沒花多大力氣,龍便找到了,喬執像寶貝一樣嚴嚴實實藏在洞頂的法器。望著那個失去效力的祭魂,它突然想通了……突然,無法自已地大笑起來……——為什么喬執的死,能讓它恢復修為。——為什么他交代“切莫尋他”;為什么真的,到處都找不到他。獻祭的生魂,是喬執自己的。——騙子。——到死還在騙人。——說著,這輩子沒做好事,下輩子沒好運氣遇見你了……可是,他想的從來只有這輩子,壓根沒考慮過下輩子。他想得真好,他一死,它便能飛升成仙。算來只它背信棄義,他沒負過它;為了囚它的一瞬,他把全部都賠上了,他的全部。笑著笑著,眼里全是淚花,龍沒抬手去擦,水珠順著臉龐流了下來。——還給你。——喬執,你要的,還給你。龍用法力催動祭魂。迄今為止,得到的所有傳承,從它的意識中被一層一層生生剝落。喬執用了他的命,想鎖住它的修為,它便祭給他自己的靈識——化龍以來的所有的記憶。“喂,喬阿執!我不做神仙了??!”“……也不當龍!你不是討厭我整天說什么天命天命的嗎?那我不當龍了?!?/br>——你聽到了嗎?要不要跟我和好!——我在這里等你回來。——我說,我等你回來啊。仿佛被撕開皮膚,鈍鈍的刀刃貼著骨頭,緩慢地剜下一塊塊rou。這把刀被它握著,剜下的rou也是它的。眼角流下的道道水痕,心臟處傳來難以忍受的痛楚。太痛了……可是漸漸的……忘記為什么會那么痛。忘記為什么會流淚。最后,連疼痛本身也忘記了。猝然,跌進無盡的黑暗之中。……塵土、歲月、朝代更迭,無一能將龍驚動。它緊緊蜷起長尾,沉睡在巢xue里。一動不動,宛如一團死rou……第41章與龍江寧妄是江家第三十代傳人,一個堅定的有神論者。他族中保管著一顆祖傳的、龍的內丹,祖上有言:若他日龍來討要,務必將內丹交還,否則會給我門遭致災禍。內丹傳到江寧妄這一代,他是一名狂熱的科研份子,根據祖祖輩輩留下的零散資料,找了三十余年,竟被他成功找到了龍的沉眠之地。龍并沒有如祖上所言,飛升成仙。它安靜呆在洞xue的最深處,龍身僵硬,仿若失了生息的石塊。江寧妄最初推測,是因為缺失了內丹,龍才變成了這幅模樣。將內丹歸位后,龍幻成了人形……但是,它仍舊沒有飛升,且它的記憶不見了。為了找出原因,江寧妄又折騰了十幾年。最終,帶著龍重回鎖龍洞,彼時的它已經忘記自己曾是一只龍了。直到祭魂破,靈識歸位……不愿意醒來,兜兜轉轉,龍又回去看了喬執一眼。被鎖龍寺的香火供奉了千余年,靈識有靈,它的所見所聞皆是往日記憶,又和往日記憶不盡相同。——龍能聽見喬執的想法,其他人的想法。通曉天地、古今,以及人心,它成了徹徹底底看客。即便不愿面對,但龍也已然成為了——神。龍形黑影與古裝男子完全重合。“我還以為,來得及?!彼秀钡卣f。——還以為來得及。若他是喬執,來找等他的龍……那么,他們之間還來得及。龍泣。雷聲大作。一道驚雷劈開洞頂,碎石滾落,白光盡數灑在赤紅的龍身之上。那光芒過于耀眼,無法用眼直視,地面上的兩人紛紛捂住了眼睛。萬年不見天日的深洞里,迎來了白晝。龍在洞中留戀地徘徊了一圈。片片龍鱗發出奪目的光亮,長尾一擺,更盛日月光華。它聽到了人們的愿望。最先聽見的,是第一個向它許愿的人類,他的愿望。“許愿,龍蛋蛋嫁與阿執?!?/br>龍看見小阿執。他臉上有沒褪去的嬰兒肥,閉著眼,雙手合十,心中虔誠。好似這是一個特別了不得的,特別聰明的愿望,許完愿,他心中偷偷的得意著。可他快樂得太明顯了啊,他頰邊有兩個深深的,甜甜的笑窩。喬執一生壞事做盡,鐵血冷心,卻總能在看見它的時候那樣開心的笑起來。可是傻孩子,龍是不能許姻緣的。腕上的紅繩化作傷疤。后來的后來,龍再沒有把它摘下過。迎著雷電劈出的裂縫,龍飛向寬廣無邊的天際。秦萬瑾看得癡了。鱗片揉雜烈日的輝煌,無限趨近于光。它成了太陽。“神……神??!”江寧妄雙膝觸地,竟是“撲通”一聲跪了下來。“世上有神??!我見證了神的存在??!”他激動地大喊著,額上青筋暴起,渾濁眼里飽含興奮而癲狂的情緒。像是瘋了…………桂香鎮,蒼涼戈壁上的北方小鎮,千年之前的金戈國古都。奇石嶙峋、古都遺址,都不是這個地方最負盛名的東西……傳聞,這里有龍。鎖龍寺有一尊巨大龍像,它盤旋著長尾,占據了寺院的最上空。半瞇黃金瞳,龍慈悲地望向世人。——龍很靈。人們說。一年四季,鎖龍寺香火不斷,旅游團絡繹不絕。暑假期間,客流量更是大到了每日要限制人數的程度。如此盛況,怕是最初建造它的人也沒有料到的。他建寺、筑龍像,撰寫了傳說,卻無緣見到今日的場面。千年前的僻靜寺院,如今幾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