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2
看,皇帝便淡了加月俸的心思,等著養出個肥羊后,再宰了。王修晉從宮里出來,內心只有一個念頭,怕是有人要倒霉。果然,沒多久戶部尚書換了人,而原來的尚書被抄家,此次,皇帝并沒有把戶部尚書斬了,挑出來的殘財入了國庫,便把戶部尚書打發到了最邊關的地方去做縣丞,連縣令都不是。王修晉聽聞時,挑了下眉,猜測不出皇帝又玩什么把戲,居然把人貶到邊關去。王修晉去問父親,王大人的回答,讓王修晉哭笑不得?!盎噬舷胍纯茨俏粡母呶凰は氯?,還能不能淡定的自處?!睕]了大梭在握,便不會再受人尊敬,一個小小的縣丞,而前戶部尚書的年紀,他再想爬上高位,不太容易,可不是誰家都能養出他這種異類。這幾年,連年加試,選上來不少優秀的人才,替換掉不少官員,最讓皇帝滿意的事,多了不少清流的官員,這些官員以皇帝為中心,而不是攀附哪位大臣名下。其實這些大臣,也是向王大人學習,如今朝中的大臣換了一批又一批,有些大臣連兩位都沒做到,人就那啥了,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看明白自己的立場。進了京,首要的不是加入哪個派系,而是要向皇上表明忠誠,朝堂里來來去去換了多少的新面孔,而沒變的,只有極少數,其中以王大人為最。王大人的一生相當的傳奇,大起大落,又復起。對于他第二次的復起,有很多的說法,其中有兩個說法最為流傳,一種是王大人回鄉,是和新登基皇帝之間的約定,因為新帝登基需要威懾朝臣,便和王大人商量好了,便以貶去王大人為由,一步步收攏實權,也順便起殺雞儆猴的作用,為皇帝坐穩大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因此,皇帝在幾年后,親自去了一趟王大人的老家密談一番。第二個說法就是,王大人復起是因為他小兒子,也就是皇商,才又得了皇上的青睞,招他回京任職。不過第二個說法,又因為扯到皇商是如何崛起,而吵得不可開交。王修晉對于他還活著就被人研究,感覺十分微妙,可又無法阻止,嘴長在別人的頭上,人家愛怎么說就怎么說,便是皇帝有再多的親隨,也是攔不住百姓關上門評說,何況王修晉只是皇商。一個個不拉幫結派,只是正常結交,讓皇帝很滿意。新進京的官員,都以務實肯干為主,每一位少了張揚,全數踏實的為皇帝做事,一個個低調了很多,一時之間朝廷內少了爭鋒斗嘴,每天早朝上,談論都是正經事,便是吵上幾句,也是因為政見不同,吵也是點到為止,會不讓皇上覺得煩。文官沉了下來,并沒有讓武將膨脹起來,一來武將沒有兵權,二來是幾位老將軍看得清明,早就命其下面的全都收起爪子。朝臣中論張揚,就要數王修晉了。王修晉每天折騰著他的事業,最近醫館落成,而藥材的培植相當成功。醫館的墻上貼著紅紙,上面寫著高月俸招大夫,有養老月俸,有病時,出八成的錢。不論是不是大夫看著上面的字,個個都好奇,養老月俸是什么意思?有話多的人,便去問門口守門的伙計?;镉嫳阆虼蚵牭娜私忉?,人們一聽,立刻就炸了,有人不信,但大部分的人卻是信了,如果說這話的人是別人家開的,他們絕對會認為是騙子,但開醫館的是皇商,他們百分之百的相信,皇商做出的承諾絕對會兌現的。“伙計,就只是醫館是這樣嗎?我兒子在糧鋪做工?!辈恢膫€扯著脖子吼了一句,原本他是打算讓兒子賺夠了錢,就回家種地的,在皇商手里做事,雖說賺的不少,也不會受人欺負,但在他心里還是種地??恳恍?,不用靠心到老了沒依靠,但若是有這個養月俸,每個月雖然扣一點點錢,但到了年紀回家后,仍能養全額的月錢,他們也樂得扣一些。而且那伙計也說了,如果中途發生意外,人活著卻不能做工,東家也會付養老月俸,一直付到死,而且還給拿五成的看病錢。若是人沒了,不但把扣除的月錢退回來,還會額外給三個月的月錢和一筆裝喪的錢。如果人是在做工時出的意外,人還在卻不能再做工,除了月錢之外,還會全額補看病錢,并額外給一筆補償的錢,還會招工的時候,還會優先考慮其子女。人若不再,會由其做工的工坊對家屬做出評估后,將補償款交由其保管,評定其子女及家屬的品性,做出合理的安排。全程都會有衙門記錄。因聽到了工坊,問話的人便急了,他兒子是在商鋪做工??!“商鋪的也是一樣,只要是在皇商名下的產業做工,沒有高低,便是給皇商種藥材,養牛羊的,也是如此?!被镉嫷ǖ慕忉?。提問的人立刻放下了心,不再為這個兒子以后擔憂,不過,他得讓兒子多存些錢,在京城城內買房子,以后便是城里人了,有體面的伙計,有處住所,何愁說不上婆娘。不信的人,說著皇商是變相的克扣月錢,卻被一些堅定支持皇商的人噴了一臉口水,然后便不再理這些酸葡萄心理的人,他們要回去和家人親戚說說,有在皇商名下的產業做工的,要打好交道,沒有做工的,便想著如何能攀上關系。找女婿把在皇商名下做工的人列入首選,與其攀附一些不靠譜的大門大戶,還不如找這樣的更穩妥。沒幾天,又傳出皇商在為做工的人蓋房子,第一批房是做工最久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優先購買,價錢低廉,但不能轉賣,人過世后,其家人后代需搬離,同時會退回其購買時的花銷,相當于房子是免費住的。只不過后面的條條框框讓一些看熱鬧的人直說皇商小氣,那么有錢,直接送了多體面。王修晉對這些傳聞只是翻了個白眼,當他的錢是大風刮來的不成?還白送。不過單這兒兩件事,便讓王修晉身處在風口浪尖之上,成為京城中話題十足的人物。王修晉倒是淡定,若是在后世,他做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放在這個時代,才會被人不停的念著。第383章看似不錯的待遇,當真的推行起來,哪怕是王修晉自己掏腰包,也有些難度。從皇帝到各個工坊、商鋪的管事,初時并不同意的,他們都覺得給的待遇已經非常不錯了,若是再給一些,會不會養出人們的惰性。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來自外界的壓力,更多的人想要到工坊或是鋪子做工,還有同行給的壓力。原本王修晉給的待遇就比他們高,現在又整出這么一出又一出的,讓他們怎么留住人,而且王修晉的手下還特別的忠誠,他們許以重利,也沒收買一位。商人們想不能王修晉腦子里裝的都是什么,都說商人重利,為何皇商要把錢往外灑?王掌柜把從老交情嘴里聽到的疑惑轉述給王修晉,王修晉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