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0
下,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降價不是不行,只要收上來的價低了,他們自然不會死抗著價不動。幾位專門收糧的供貨商表示,他們走訪了一些村子,村民并不想降價賣糧,源頭上不降價,他們總不能賠錢賣。其他糧行的人點頭,他們都不是開善堂的,賠不起。跟著王修晉時間長了,王掌柜的看著這些直哭窮的商戶,除了冷笑,再無其他的表情,就好像他不知道糧行里賺有多大似的,還賠不起,他又不是外行,不懂里面的道道,“幾位是否當在下是行外之輩?”在坐的幾位管事臉上表情一僵,他們差點忘記王掌柜以前是什么出身了,這位以前便是糧鋪的掌柜,怎么可能會不了解,如今糧行生意好做,也不會愁糧會壓成陳米賣不出去,百姓手里有錢了,就沒有買糙米的,全都是精米,以前哪會想到。糙米返倒成了稀罕物,價格比起以前還有了一點點的提升。放在以前誰會想到,在沒災沒難的時候,糙米的價格還會看漲。除了百姓手里的錢多了之外,每年朝廷也會補一些錢,每賣出去一定數量的糧,就會補錢給鋪子,雖說數量不大,卻也是以前不曾有過的事。細數下來,當著王掌柜的面哭窮,著實尷尬。幾位管事臉上尷尬的表情看起來有些滑稽,不好接王掌柜的話,卻也硬著頭皮,不能開口說降價,這事他們當真是做不了主,他們不像王掌柜,東家放了很多權給他,可以讓他做主。他們很是羨慕王掌柜跟了位好東家,卻忘記起初的時候,他們中的不少人,對王掌柜跟著一位少年東家,沒少背后笑他傻,現在卻是拍大腿后悔,當初怎么挑中的不是他們。王掌柜與這些人周旋了幾次,最終定了下來,每家都會降些,至于降多少,都沒有表態,但有了降價的說法,就讓王掌柜松口氣。東家說的直接放話,若是東家來表態,沒有問題,但這話他卻是不能說的,他若要這么說了,就是給東家找事。對于其他糧行表示會降價的決定,王修晉只是點了點頭,他這會兒有了更頭疼的事,原本準備動用關系讓大哥進京為官,卻不想出了岔子,秋后出使海外的幾位官員中,大哥的名字赫然在列,王修晉都不知道自己該做出什么表情了。王大人也接到了消息,相比王修晉臉上滿滿奇怪的表情,王大人反倒淡定了許多,找人問明出使海外何時出發,要準備的東西,能帶上幾人。反復確認之后,王大人便開始準備,首先是陪同的人選,其次是要帶的東西,還有就是讓兒媳婦帶著幾個孩子回京等等事宜。第373章遠在奉城的王修柏接過圣旨,心中千回百轉,著人給了傳旨的親隨塞了個荷包,想要宴請親隨吃頓便飯,被親隨婉拒,親隨不停歇的返回京城。王修柏拿著圣旨回到家里,這事得和家里的好好商量,皇上下旨讓他去海外,就不可能推托,必須去。只是……皇上沒說讓他卸下知府的官位,他走了奉城誰來打理,還有家里的,是要留在奉城,還是要回城京。夫夫兩人商量之后,決定留在奉城,按說帶著孩子回京住在大宅中,不會有人說出什么,但王修柏的媳婦表示他是男人,帶孩子留下,誰敢打他的主意,除此之外,還有這邊的產業,小叔子把海上養殖的產業都給了他們,他們總不能扔下了不管,去歲海上養殖便賺了不少,今年總不能低過去歲,而且在奉城,有很多百姓就靠著養殖賺錢,他若是離開,會引起不必要的事端,多少人看著海上養殖賺了錢,眼紅,想要分一杯美羹,如果搬到臺面上做事,他絕對不會攔著,小叔子話的意思便是有錢大家賺,大梁那么大,錢是賺不完的??善陀幸恍╁X,不走正路,非要搞些下三爛的手段,他怎么能放心的進京。至于孩子們,他也不放心,養在身邊能夠注意著他們的言行,當真送進京,父親忙著衙門的事,母親身體又不大好,怎么能勞煩他們。兩人下了決定后,王修柏便開始打包行李,出海要帶的東西,列出一張單子,衣服從厚到薄各兩套,里衣帶了數件,說是不讓帶人,伺候的仆人還是要帶上的,不然換洗的衣服誰來洗。除了常服外,還有官服也要帶著,這次是正式的官員走訪,官服便是身份的象征,也不知海外的人對他們的官職了不了解。衣服裝滿了一個藤箱,又開始收拾一些吃食,住在海邊,晾曬的海干貨怎么能缺少,各種各樣不同滾味的海干被包好裝進箱子里,王修柏此行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看能不能把海干貨賣到海外去。奉城的海干貨比起其他等地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滋味多。過年在京城的時候,他們聽王修晉提過,可以在曬海物的時候,可以放一些調味,添加調味的時候絕對不能放鹽,海物本身就很咸了,若是再放鹽,能齁死幾個。入夏之后,他們便請婦人在曬干時,先試著曬了些,還別說,曬出來的味道很不錯。于是在第二批曬干的時候,帶著各種調味的海物明顯多了一些,兩口子給京城送了一些,其他的全數賣了,賺了不小的一筆,兩人也不小氣,拿出大頭發給做工的人,對于他們來說,錢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哪怕錢的來路很正,卻也會讓一些有心人士做文章。在王修柏進京后,才收到來自京城王家的信,王修柏媳婦沒有因為王修柏已經回京便沒有回信,而是非常認真的給長輩寫了回信,在信里寫明沒能一同回京的理由。王修晉從知道大哥要出海外后,便在忙,忙著給大哥找位會海外語的先生,他雖然也會一些,但在交流上絕對是有問題的,而他上輩子學的東西,大概是第二次出生的時候落在娘胎里了,王修晉給大哥請的先生,要比王大人請的那位強上不少,是地道的海外人士,純外教。這位外教不單單教王修柏,此次出海外的幾位官員,全都要跟著他一起學。用皇帝的話說,不能因為他們是蠻夷,就忽略了對方的語言,在交流上一定不能有問題,不能明明對方說著罵人的話,卻因為不懂對方的語言,還當對方說著玩笑的話。派去海外的官員,沒有那種清高孤傲的官員,此次出行文武官員各占一半,而主官是皇上的第十個兒子,前年剛大婚,去歲得子,平時不顯山不露水,此次得了皇上的重用,行事卻很低調,并沒有因此張揚膨脹起來,連學習海外語都與大臣同坐在一起學習。因海外語先生是王修晉請的,十皇子便言等王知府進京后一同學習,若是其他幾位大臣,王修晉絕對會讓他們等著,可說話的是十皇子,不管他們有沒有交情,關系遠近,對方的身份擺在那里,王修晉哪敢讓對方等著,只說到時請先生尋時間給長兄補上落下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