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3
地道,但是公主這樣的行為也不妥啊,你是成為烈女了,但是后果卻不是非常不好預測的。朝堂上,不少人跳出來吼著要給棒國好看,棒國欺人太甚,當廢了棒國的君主,另立他人等等,總之非常要團結一致的要幫著皇上找回顏面。皇上看著上串下跳的文臣覺得特別有意思,居然沒有人有不同的意見,沒有人說什么仁君之類的話,讓他看不成戲,有些無趣。再看看武將,一個個摩拳擦掌,似乎等著皇上一聲令下,他們便帶兵把棒國給滅了。棒國的君主聽說meimei跑了,整個人都癱了,然后不管兒子是不是在襁褓之中,要派人帶兒子去大梁京城,做質子。君主的反應十分快,在皇上還覺得無戲可看沒趣時,便先派使臣把信送到,信是在朝堂上念的,文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不知道要繼續吼著給棒國好看,還是要話鋒轉向接受質子。“皇上,臣以為養質子的事,虧了?!蓖醮笕俗叱隽嘘?,向皇上表述,“質子還在襁褓中,從幼年要養到棒國皇帝故去才能放回,這些年的花銷,雖由棒國出,但養在天子腳下,年節當賞賜,累算下來便不是一筆小數,質子回棒國繼成君主之位,又能給大梁帶來什么樣的好處?”王大人說到此處便停了下來,“臣以為養無用的質子浪費銀子,有銀子不如投建學堂,讓大梁多一些識文斷字孩童?!?/br>有文臣聽著王大人滿口市儈的言詞,十分的不爽,卻不敢跳出來反駁,原因便是王大人最后的一句話,往外人身上花錢顯胸懷,人家能記得好?搞不好還會心懷憎恨,有這個錢,還不如用在自己人身上。文臣自動自覺的把孩童換成“自己人”。皇上覺得王大人說得十分有道理,“回了使者,朕本就沒想收下那什么公主,但公主的行為讓朕不愉,念質子幼小,體棒國君主為父的不舍,便不用送兒子來了。朕乃一國之君,不能將事草草了算,當給百姓一個交代,以后棒國進貢之物,十年內,朝貢之物依去歲三倍,不得有誤?!?/br>第296章對皇上的旨意,朝內無人反對,想提什么仁義之德的文臣,被皇上幾次又是殺又是打的嚇怕了,腦子也有些沒轉開,腦子里還轉著王大人言語里的虧和賺,然后便認同了皇上收棒國三倍的朝貢,哪里去想棒國有沒有那么多東西,還擺出上國已經很仁義的勢態,等一些文臣回家回過味來,事已成定局,而再想在天子面前擺圣人的姿態,怕是不行了,文臣們對王大人咬牙切齒,直念著一些怪罪的言辭,甚至有人想要上書,言王大人丟人圣人的臉面,至于有沒有寫,寫了有沒有遞,遞了折子能不能到皇上的案前,便不得而知了。王大人依舊是王大人,一些眼紅的,磨牙的,依舊暗戳戳著。王修晉聽聞皇上要三倍朝貢,并沒有覺得不妥,棒國一直哭窮,并不代表他們真窮,棒國不是喜歡劃地盤嗎?這是他們的,那是他們的,哪天爺心情不好了,便直接把棒國打下來,徹底消失了他們的。棒國的君主聽到傳回來的消息,差點沒暈過去,三倍朝貢,他去那里弄,還是去歲的三倍,還不如讓兒子去做質子,可再不情愿,他也不敢反抗,只有認栽,恨只恨逃跑的公主,她最好一輩子被別抓回來。君主磨著牙,大臣們把王室公主罵了一遍又一遍,心里也想著各種折磨人的法子,卻也只是想想,人沒抓回來,想再多也只是空想。逃跑的棒國公主,過得并不容易,倒是逃窗跑了,只是從一魔窟跑到了另一個,全因長了一張還算不錯的臉,穿戴看起來還不差,便被賊注意到了,把人敲暈扒了衣服,賣給了老鴇換了不少銀子,轉身進了賭坊。公主醒了后,開始了真正的苦難日子,哪怕她叫著自己是棒國公主,可她說的話沒有人能聽懂。丟了公主的棒國,哪里能大張旗鼓的找人,連告示都沒貼,只是在街頭問著人,哪里能知他們的公主被賣到煙花之地。王爺倒是知道了,卻沒有告知棒國的人,他們能找到就找,找不到也怪不得他。至于那位公主會不會吃苦頭,又關他什么事。棒國公主在大梁丟了的事,不知怎么的傳到了寇國天皇的耳中,也不知哪根筋沒搭對,天皇覺得可以聯合棒國,打著向大梁要棒國公主的旗號,讓棒國沖鋒陷陣,他們可以伺機而動,若成功了,便抄了棒國的老家,抓了棒國君主,他們就可以白得大片大片的土地,若是失敗了,跟他們又沒有什么關系,大梁的怒火只會沖著棒國發。天皇覺得自己的法子,可謂是天衣無縫,便派使者前往棒國,說服棒國的君主。棒國的君主傻嗎?這一代的君主可比天皇聰明得狠,待寇國的使者畫完大餅后,棒國群主直接把人抓起來,他現在要做的是向大梁賣好,而不是與大梁為敵,大梁能把蠻人趕出草原,就能把他們趕下海,他寧可窮一點,也不想下海喂海怪。派來的使者被棒國君主直接送給了大梁,以期盼,大梁皇帝念他有功,把三倍改成以前那些,免了朝貢的事,他是想都不敢想。寇國天皇派出使者后,左等右等也不見傳消息回來,只以為使者還沒有說服棒國的君主,或是消息就在海上飄著,再等等就有信了。京城里,王修晉和李菻善準備著去王村的事,兩人要帶的東西不少,兩人去梧縣并不打算住王村的王家老宅,而是城里客棧留宿,王家的老宅雖在王修晉的名下,但畢竟姓王,王修晉入了李家門,并不代表老宅歸了李家,王修晉若只帶著孩子回去,住在老宅里倒不會惹出閑言碎語,但李菻善過去,在沒有長輩在的情況下,住在老宅里,便會傳出一些閑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們準備在城里住下。把準備的東西列好單子,小廝便忙開忙著裝箱,李菻善在一旁看著,王修晉還在想有沒有落下什么,東西沒收拾完,府里的管家走步匆匆的進了院子,“孫少爺,倐晉少爺,宮里的親隨到府里傳信,皇帝讓少爺即刻進宮?!?/br>兩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心里奇怪,最近京城挺消停的,官員們也都很安份,各地紛紛傳來豐收的消息,即便有幾個地方遭了災,國庫豐盈,幫著百姓度過災年絕對不是問題,監察史押送銀,糧,也不會出現貪墨的事。派出海的大船也和走不久,不可能這么快歸來,四周小國,也都挺老實的,便是時不時鬧騰刷存在感的寇國最近都很老實,沒惹出什么事,他們一時想不出,皇上叫他們進宮所為何事。匆匆換了官服,兩人到大門處便見到了候著的親隨,王修晉忙遞過去一個荷包,親隨把荷包放進手袖里,小聲的嘀咕了幾句,王修晉挑了下眉,棒國三倍的朝貢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