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0
孩子入了學堂后,不少人伸著脖子等著看熱鬧,不要覺得是庶子,就以為個個是低調的人,身在皇室中,又有哪個能是真正的簡單的人物,不,應該說是身在大家族??上?,想看熱鬧的人,全都摔斷了脖子,一個個都乖的跟孫子似的,別說是熱鬧,就是傳出小道的不合群消息都沒有,一個個特別上進,特別的團結有愛。王修晉對此很滿意,皇室各家對此很開心,深宮中的皇上對此十分欣慰,而待看熱鬧的人則對此相當的不憤,他們想要進去看看里面到底是真是假,他們絕不相信有人能把這些學生教好。文官們慣用的手段,自然就是比試,他要看看里面到底是授業,還是哄著這幫祖宗。學堂里的先生們,還真有些看不上那些文官,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家里沒禍罪前,哪個不是位高權重,那幫跳著腳的文官,見到他們就跟見到祖宗似的,哪有什么文人所謂的傲骨,現在一個個擺著高高在上的姿態,還真是讓人看不上。對于來自于他們的挑釁,先生們也紛紛摩拳擦掌,想要給對方一個好笑,王修晉自然也不會拒絕,不過如何比,可不是挑釁的說得算。皇上也想看看學堂的如何,自然樂得看看熱鬧,便同意在一個月后比試一番,至于如何比,即不是文官們說得算,也不是學堂那邊說得算,考什么則由皇上決定。文官們有些拿不準皇上會不會偏心學堂,卻不敢當面說出來。而王修晉則一點兒都不擔心,這事皇上愿意攬去也好。在學堂即將要比試之時,王修晉和學堂里的先生卻帶著學生們去春游,李菻善接到王修晉讓他一起去的信時,相當無奈,但仍跟著一同前往。春游的地方在離王修晉莊子很近一處山坡上,出發之前王修晉便跟那些高門子弟們講了,誰也不能帶仆人,所有的事全要靠自己動手,若哪個想要帶著仆人,想讓別人服侍,那么可以不參加此次的春游。王修晉的話扔出后,卻沒有人拒絕,今兒全數都到了集合點,然后一種溜溜達達的出了城,每人還都帶著小布包,里面裝刷子和醬料,不有人背著弓箭。這么一個大長隊伍,可是讓百姓圍觀了一段時間。公子哥們卻完全不在意,一心想著到了地方后要如何耍。李菻善和王修晉走在隊伍的末尾,一路上李菻善問了幾次王修晉是怎么想的,這會兒不是應該要帶著這幫子公子哥好好看書以應對比試。王修晉每次都是是笑而不語,其實真沒啥特別的想法,就是和先生提了一句,先生們也應下了,然后就成行了,且這次春游是在比試之前就已經定下的,為了君子一言,此次就必將成行,還以為不許服侍,需自己動手等條件,能壓這些人主動提出不去,沒想這些人反倒躍躍欲試,王修晉覺得,他完全不能理解學生們腦子里想的都是什么。沒有得到答案的李菻善,自動的腦補了一些,認定王修晉是對此次比試相當有信心,才會帶著學生們出來游玩。連李菻善都這么認為,更別提是要和學堂比試的一眾人,一個個對王修晉那叫個咬牙切齒,然而并沒有什么用,他們就是再說什么,到了皇上那,皇上也不會說什么,反而還上一句,到比試的日子了嗎?沒到?沒到人家去哪跟你們有什么關系?打發走了告狀的人,皇上也樂,心想王修晉也太自信了,定好了比試的日子,居然還有心思帶人出去玩。王修晉對會引起什么樣的風波已經淡定了,帶著學生們到了莊子附近的山坡,說是山坡,其實挺夸大,按王修晉的說法,就是個比土坡高一點的,土坡。此時正值三月末,四月初,遍地綠草,野花,樹上也泛著綠,山坡附近有條小溪,小溪旁有幾棵垂柳,隨著風搖曳,遠看似畫,近看,也就是那么回事,非常適合春游。到地點,王修晉做了簡單的分配之后,便帶著人去莊子里借鍋,這么多人出來,總不能全靠烤的填肚子,怎么著也得來些湯水才行。去打獵的,由李菻善和武師傅帶著人,去檢柴的,由四皇子帶著人。早晨王修晉引起風波后就有人去宮里告狀,正好四皇子也在,一聽王修晉去春游了,便動了心思,能父皇告了假后,騎著快馬追了上來,然后就被王修晉抓了壯丁,至于四皇子知不知什么是柴,這是個好問題。鍋抬回聚集的地方,很快架了起來,頭一次干活的一幫小公子,大公子們都覺得有趣,紛紛的追問,還要做什么,王修晉無奈,這些公子哥們不是應該十指不沾春陽水,怎么搶著干起活來。不過,仍是給他們派了些事做。沒一會兒打獵的和撿柴的都回來了,武師傅帶著學生去剝皮,獵到兔子幾人,紛紛表示要把皮毛留下,回去送人。李菻善看了一眼王修晉,又看了看獵回來的三只兔子,下手剝皮的時候,十分的認真,動作很是仔細,沒一會兒三張完整的皮毛扒下,把兔子交給一旁準備烤rou的學生,李修晉拿著皮毛去清洗,也不知夠不夠做衣領和袖口。學生打回來的不只是兔子,還有數只野雞,和一頭傻了吧唧跑出來的野豬。這個季節還能遇到野豬,王修晉表示獵到豬的人,人品值絕對很高。便是有這么多東西,王修晉仍是貢獻了一只羊和幾只莊子里養的鴨子。野豬的內臟被王修晉清理的干凈,放到一旁,準備回去的時候給劉姐送去,可以添上一道菜。第209章玩的不亦樂乎的學生們,體驗了一把什么叫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過這樣的活動,次數不能太多,美美的飽餐了一頓,味道如何就不提了,大家的情緒仍是十分高昂,王修晉便提意玩個游戲,得到了學生們熱情的捧場。說來,古人玩游戲的花樣也不少,什么投壺啊,馬球啊,黑白棋等等,王修晉提議的自然不是這些,而是擊鼓傳花,沒有鼓,可以用很多方式代替,比如說,背文章,吟詩。既然是游戲就會有輸贏,拿著花的人,便要起身做一件拿手的事。當然王修晉是不會讓他們唱歌跳舞之類的,而是應景賦詩詞,最差也要耍套拳。學生們自然沒有反對,一位先生不知從哪里翻出筆墨紙,就等著把學生們的好詩好詞好文章記下,游戲開始之后,學生們熱情高漲,個個摩拳擦掌想要一試,第一個背文章的便是王修晉,背對著大家開始背起論語。論語在這里并沒有,不過在新樓學堂卻是有,不過并不全。原由簡單,王修晉的論語水平并不高,能記住的也不多。背誦的聲音抑揚頓挫,還給自己配著拍掌的聲音,待停頓時,傳花的學生還在繼續,等反應過來,大家都樂了。王修晉一頭的黑線,看來背誦是不行,便改成用兩個木棒互擊。這回是能玩起來了,接到花的人,也不扭捏,起身便能吟詩,甭管是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