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6
修晉的話一出,李家上至老將軍,下至小孩子,全都沒了言語。李菻善上戰場一事,是李家永遠的一塊傷疤。王修晉倒不是掀人家的傷口的意思,在后世,當兵的心里銘記五個字……時刻準備著。見李家的人有些沉默,李菻善握住了他的手,王修晉回恍然,似乎說錯了什么,連忙又道,“李家可稱之為武將世家,不說統領千軍萬馬,也是領兵之帥。兵者,國之利刃,當時刻準備著,不能待敵人來犯時,才知cao練。為帥者,更應如此。戰爭永遠是不可預計的?!?/br>“好,說得好?!崩罾蠈④姄嵴?,玉不琢不成哭,兵者,國之利刃,時刻準備著,若都有這般的想法,朝堂之上少些扯皮,多些利國利民之政,文武和睦,大梁之盛世指日可待。王修晉略有此羞恥,這些話他也不過是搬來的,雖也是自己的想法,可到底還是借了他人之言,以后當少說話才是。李菻善一手握著王修晉的,一手握成拳,幾個小孩子也都紛紛手握成拳,他們再也不會提休息之事,相反還要主動增加練習的次數,他們身為李家人,便是庶子,也不能給李家丟人。而幾個嫡子也紛紛挺直了胸膛,他們不能輸給他人,雖不能像堂兄早早征戰沙場,但若一天輪到他們出征,他們也不能辱沒了將門之名。王修晉可不知他的一番話讓李家小輩全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個個干勁十足,不論是習武,還是習文,全都奮發圖強,爭做文武雙全。就算是知道了,王修晉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好,不是有句話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實對武官來講,道理相通。古代的武將,多給人的感覺是……粗、糙、莽漢,其實真正的武將,都是有雄才大略的,若不然如何能統領一支軍隊。在李家吃過午飯后,王修晉便離開了,不是王修晉不想多呆,而是大過年的,誰家都會有幾個親眷上門,李家已經有客人道訪,他還未進李家門的人,還是低調些的好。從初三開始,王修晉便一直忙著走親訪友,雖說朋友沒幾個,但生意上往來之人,不是有一些需要走動,送上早就備好的年禮,說上幾句吉利話,關系不錯的,便坐下來吃頓飯,飯桌上便能談下些生意,或是為某些生意牽根線什么的。一直過了十五,王修晉才結束走親訪友的交流,休息了一天后,開始了新的一年征程。朝會在初五早晨就開始了,還都沉浸在新年的氣氛里,也沒有在這個時候參本尋不痛快,只是有些當辦之事,容不得再推,受災百姓當如何重建便提上了日程。王大人提議,讓百姓蓋新式住房,先期由朝廷拿錢,百姓則可以后為三年到五年內還清,若不還者,可收繳房屋,轉手另賣。王大人的想法,可不是王修晉建議的,完全是休息的這幾天里自己琢磨出來的。皇帝覺得此法不錯,有這個方法,也不用年年到了冬天,雪下大點就會有人報,哪個村遭了雪災,死了多少人。“臣以為不妥,王大人的方法不錯,可百姓不見得會接受?!睉舨康囊晃还賳T出列,他是真心覺得王大人的想法不錯,但同時也有不妥之錯,“臣知新式房子造價不低,尋常百姓一年收和才多少,不說三年,五年,怕是十年也未必夠還清。且,錢要如何還,還到哪里去?”王大人心里也清楚此法有很多的問題,能不能實施,他心里也沒底,主要是上令下策太嚴重,且錢能不能如數的收回,會不會落到當地衙門的一些人手里,都是個未知數。王大人之所以把沒底的想法道出,無非是讓朝中大臣把注意力轉到災后的處理上,只是他沒想到,以為只是拋磚引玉的法子,居然讓朝中大臣討論數日,他們是這個說行,那個便說不妥,你們倒是拿出個別的方法??!這幾天下朝歸家,王大人的臉色別提有多難看。便是在都察院里,也都是全程黑著臉,左右御史在知道王大人的想法后,無奈的搖頭,此事本應戶部頭疼,結果反倒成了都察院的事,真替戶部那些人臉疼。朝堂里折騰個政令太過費事,屁大點的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拖了一天又有一天的,四皇子看著都累的,干脆也不等什么新令,他帶著建筑隊跑去受災最嚴重的幾個地方,無償的給蓋了房子,上下兩層,四個門洞,一層三戶,可住二十幾戶,至于如何分配,可不是村長說得算。先可著孤兒寡母,孤老先來,之后便是村中的善人,然后挑選的更是讓村里的人摸不著頭腦。待選完了人,四皇子還下了道令,房子是給這些人住的,他會時不時的派人過來看看,若讓他知房子換人住,不論是主動讓的,還是被以輩份壓人的,他直接讓人拆房子,整個村的人,全都遷到最南邊去,那里是沒雪災了,不過可是常年有人來犯。于是,村里打著小算盤的一些人全都歇了心思。受災嚴重的村子其實也就三個,四皇子還是出得起這份錢的。四皇子出京的時候,朝堂里還在扯皮,皇上把手邊的茶杯直接飛向剛跳出來說不行的人,那人也是個傻的,居然還下意識的躲了一下,皇上的臉更冷了。那位大臣嚇得趴在了地上,心里后悔得不行不行的,直想抽自己嘴巴,他怎么就下意識的躲了。朝堂上靜得能得到周圍人的呼吸聲,皇帝不去管趴地下的人什么心情,聲間比外面的天氣還冷,“你說不妥,那給朕說個妥的法子,扯皮扯了數日,沒一個拿出新法子的,朕養你們這幫惷貨有什么用,今日不能朕想出個新法子來,全都給朕去邊關開荒?!?/br>王大人老神在在的站著,不遠處都察院的能上朝的幾位,也都微垂著頭,心里對王大人那叫一個信服,昨晚上,王大人便說今天早朝定會有個結論,當時他們面上說著應該了,心里想的卻是這皮不得扯上幾日,搞不好這事最后便是減個稅就完了?,F在看,他們還是太年輕。“臣以為王大人的法子可行,但卻不應是現下,王大人的法子里牽扯著方方面面太多,也沒有相關且有效的完善條令,若貿然去做,弄個不好,會讓百姓誤會了皇上的美意。臣以為當減免受災最重的幾個地方百姓的賦稅,再發放一些糧食。另可推行借錢,只要是受災的百姓,以戶為準,可到縣衙借錢,立以三份式字據,借款有上限額,且必須寫上幾年內還清,可一次性還清,也可分幾次還清,若再遇災害,借款時日可順延?!背隽械倪@位是第一個說不妥的戶部的那位大臣,他是真行覺得王大人此法可行,但沒有相關的條令跟著,實施后,會有諸多的洞子可鉆。他提出的借錢,便是受了王大人的啟發,也非完善之法。此人的話落后,四周有小聲的討論,沒有人再敢貿然的上前說行與不行,沒見之前那位還趴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