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8
啟程上京了。 周清這些知道些底細的也都紛紛否認,只說考完后就沒再見了。 謝青知雖院試的名次不在前三,但也是取得了廩生的名額,也有進入國子監的實力。 想成為國子監的監生有三種法子,第一種就是你的父輩是三品以上的京官,或者是皇帝親自批準,第二種就是謝青云這般,從各地秀才中選拔出來的,第三種便是捐銀子,這種在國子監中是最不受待見的,稱為“捐監”。 國子監作為官學,也是古代的最高學府,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一般被稱為太學生, 而國子監也有自己的一套體系,除了教授孔、顏、曾、孟四氏的從九品教授司外,另有四十五名在職學官。 內設繩愆廳、博士廳、典簿廳、典籍廳、掌饌廳,還有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 最高的便是從四品祭酒,隨后便是正六品司業,都是各一名。 正八品監丞一人,掌管繩愆廳,五名從八品五經博士坐鎮博士廳,六堂共有一十五名從八品助教,正九品學正十名,從九品學錄七名,一名從八品典簿掌管典簿廳,典籍廳也有一名從九品的典籍。 掌饌兩名,都是不入流沒品級的,衍圣公是孔氏世襲,為正二品。 這便是國子監的全部,宣德帝上位之后,極度缺乏人才,最先優選的便是國子監的太學生,而朝中官員有一半便是出自國子監。 可以想見,國子監在國家中的地位,也難怪那么多人擠破了頭都想進去。 謝青云在成績院試成績出來后的當天,便收到了一張帖子,雖未言明是誰,但打開一看,竟是能直接推薦他去國子監的拜帖。 這幾日都在趕路,謝青云閑著沒事便在圖書管里翻找關于國子監的資料,也發現了了一些樂趣,祭酒便是校長,司業是副校長,衍圣公是榮譽董事,其余的也各有分配。 這里的世界是本,以明朝為背景的架空,里面并沒有具體的說過國子監的事,謝青云主要查看的便是明朝的國子監。 發現比較有趣的坐監積分制,為了能培養學生,激勵學生成才早日入仕,明朝創立了學年學分只的坐監積分制。 其中具體的比較麻煩,只需知道坐監積分是要考核的,分別以坐堂、考課和學生成績進行考核,以此決定學生是否能畢業,每季度考三次,三次皆在三等以上便可升學,然后接著六堂再考,積分制累積。 謝青云研究的津津有味,對國子監就更是期待起來。 這邊他們還在趕路上京的時候,謝青知已經回到了松陵縣,而他取了廩生的消息也早就傳了回來。 不過松陵縣人更加好奇的則是那個傳聞中六歲神童,今年的小三元。 謝青知一回到縣城便去見了他的老師,林老先生時刻派人能兩邊通知謝青知的消息,也早就知道考試期間發生的事。 看到謝青知的時候,林老先生莫名的有些復雜,自己這個弟子雖在讀書上很有天賦,只是為人處事太過死板。 如今又知曉謝青云取了小三元,林老先生心里有些后悔,當初該在謝長時為難那孩子的時候,就將那孩子守在名下,那這時候就沒有趙朗的事了。 得罪他的楊成和謝長時成了如今這模樣,一個徹底毀了名聲,一個卻只能蝸居鄉下。 雖不全是謝青云的手筆,可他一個小小的孩童能讓人幫他,便是最好的證明。 可比謝青知這古板的性子好上太多,林老先生其實也憂心,若是以后進了官場,只能進翰林院當個閑職。 若是考的好了,能中榜眼或者探花,進了翰林院便是正七品的編修,雖無實權,但最適合謝青知不過。 只是這樣便對自己起不到幫助,對那位也毫無用處,真是浪費了這讀書的天賦。 想到這里,林老先生不免嘆息,到底是當初一時錯了念頭。 “老師,我想要回家看看?!敝x青知淡著一張臉。 林老先生也了解他的性子,自從來了縣城讀書,他也有兩三年未歸家了,而之前謝長時那事也瞞到現在,現在既然已經考完,知曉了也無礙。 “我讓馬車送你回去?!绷掷舷壬鷽]說什么,直接同意。 有林管事在,其他的事宜都會被安排妥當。 那邊老謝家也在眼巴巴的等著消息,謝長時自從遭難后,腦子時而清醒,時而就會對著一件東西發愣,在林府養了那么久也沒見好轉,回家更是不曾好。 就是心中始終記著一件事,他兒子要去考科舉,一定會看上秀才,然后舉人進士,讓自己以后享福,成了官老爺的爹。 發愣的時候想著這事便會直接笑出來,那哈喇流濕了前襟都毫無知覺。 楊氏從一開始的擔心,到后來每日伺候他,漸漸的不耐煩起來,更何況少了謝如意,下面的三個孩子都要自己顧著。 特別是最小的五妞,不記事,一個不如意便能嚎哭起來,楊氏真是一點法子都沒有。 要照顧謝長時和三個孩子,輪到自己做家務的時候也撒不開手,兩年下來,白頭發都多了許多,人也憔悴瘦了,不再是之前的溫柔體貼,臉上多了皺痕,變得刻薄起來。 謝老太和小謝氏雖然老實了,那也僅限于謝老頭在家的時候,背著謝老頭,小謝氏不知道和楊氏吵過多少次。 楊氏簡直將這姑侄兩人恨到了骨子里,若不是她們,二房怎么會變得如今這模樣,她男人也不會遭了這么大的禍事。 如今唯一支撐著楊氏的念頭,便是在縣城求學的三郎。 越是算著考期即將結束,就越能感受到老謝家嚴肅的氣氛。 謝老頭心里也盼著孫子能出息,當然僅限于三郎,他還不知道六郎也下場,而且還是保定府的小三元。 謝青知回到村里的時候,正是午飯后,閑在家里午睡。 兩年過去,謝青知也發生了一點變化,首先是滿身的文人氣質,再加上在林府養著,根本就不像是鄉里的孩子,倒像是富貴人家的小少爺。 而且謝青知也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他身后還跟了兩個小廝,手中皆是提著林管事早就備好的東西。 聽到敲門聲,正在灑掃院子的小謝氏不耐煩的將掃把往地上一扔,口中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