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5
書迷正在閱讀:救命之恩只能以身相許(H)、原罪(H)、[ABO]命運(H)、帥哥,我內褲掉你陽臺了(H)、【全職高手】近于遠之前(H)、一個億存給你、賣rou的你來一下、談談那個穿進書里來追我的家伙、惡毒后娘的親兒子(穿書)、今天太子被廢了嗎
總體來說,那一回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事, 就是五哥尿了褲子。 五皇子:“…………” 可這一回就不一樣了。 這一回,他自己才是絕對的主角,全程都有無數雙眼睛緊緊盯著他, 有怕他出岔子的, 有盼著他出岔子的。 這其中,被特許來參加立儲大典的寧王與成王的心情最為復雜。 ——這種爭來斗去十幾年, 到頭來卻發現, 曾經的對手根本就不是對手,曾經的弟弟也不會一直是弟弟的感覺, 實在是太過酸爽。 成王表示:不想再提。 寧王表示:不想再次經歷。 不過, 他們想法, 根本左右不了局勢。典禮該怎么進行,還是怎么進行。 至于中途搞事情,讓典禮不順利? 只能說, 人一旦有了家室, 也就有了弱點。他們縱然不為自己考慮, 也得為妻兒考慮。 而且,有了上一次二皇子當眾摔傷的事,這一次,各方面的負責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誰敢再出幺蛾子? 立儲大典過后,齊晟就是名正言順的大晉儲君了。 要說特別的感覺還真沒有多少,反正都是當牛做馬,唯一的差別也就是一個名頭而已。 唔,暫時是這樣的。 沒過多久,他就體會出差別來了。 齊覃讓他體會出來的。 ——他更忙了。 從前沒有太子名頭的時候,許多事情他處理起來到底名不正言不順。 齊覃是個好父親,雖然各種壓榨他,但是那種可能會讓人借機攻jian他的事情,卻是一件也沒有派給他。 但如今么…… 反正齊晟算是知道,為啥歷史上會有那么多昏君了。 ——要做個好皇帝,實在是太難了! 單是忙也就也就罷了,作為一個老工作狂,齊晟適應一段,也就差不多了。 可是,自己地位提高了,以前都不來找事的言官反而跳出來給他弄出一堆cao蛋事,就讓齊晟特別不爽了。 什么叫與民爭利? 平民百姓誰用的起玻璃?誰又用的起目前還屬于奢侈品范疇的羊毛氈? 哦,你說的,莫不是因著生產力的提升,布料的價格下降,導致許多商戶的貨物積壓,賣不出去的事? 不是? 既然不是,你那么激動干嘛? 咱們正說與民爭利的事呢,別扯什么有辱斯文。都滿嘴言利了,還有臉說斯文? ………… 看著支持自己的人cao著唇槍舌劍和那幾個言官辯論,齊晟冷笑一聲,內心毫無波瀾。 這些人不過是些跳梁小丑,想當然地以為齊晟做了儲君之后,就要顧忌顏面,說話做事都會束手束腳。 他們這是把所有的太子都當做成王那樣的了。 那齊晟就發發慈悲,讓他們見識一下大晉太子的多變性。 不出所料,那幾個言官很快就敗下了陣來。 正當他們灰頭土臉,覺得一切都結束了的時候,齊晟這邊的人卻持續發力,把這幾個人挨個彈劾了一遍,且個個都是證據確鑿。 本來天子是高坐廟堂,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兒子大發神威的,這幾個炮灰他也沒準備嚴懲。 但是,架不住有人自己作死呀! 眼見得自己就要被定罪了,一個御史跪倒在地,朝天子哭訴,“陛下,太子殿下如此咄咄逼人,全然不顧朝廷命官的臉面,將陛下置于何地?” 這就是明晃晃地挑撥離間了。 朝堂之上有一瞬間的寂靜,天子的臉色已經變了。 齊晟是天子親自選定的儲君,而且是下定了決心傳位于他的。 那些跳梁小丑出來蹦噠一下,讓新太子試試手,順便立立威,天子都不會覺得有什么。 可是,這些人居然敢公然挑撥自己與太子的關系,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往小了說,這些人是對新儲君不滿,是在質疑天子的決定; 往大了說,這些人當真是居心叵測,意圖顛覆國本! 而無論哪一樣,天子都不可能容得下他們。 所以,他們的結局已經注定了。 只聽丹陛之下的天子緩緩開口:“詆毀儲君,挑撥天家父子關系,按律該滿門抄斬!” 那個御史的哭聲戛然而止。 下一刻,哭聲再起,卻比剛才真實得多,也凄厲地多。 “陛下,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望陛下明鑒呀!” 可是天子根本就不愿意聽他狡辯,只讓大漢將軍把他拉出去,直接投入死牢。 到最后,還是齊晟心中不忍,開口替他求了情,才免了他全家受累,也免了他的死刑,改為發配交趾。 剩下那幾個,天子干脆就和他一起打包,都送到交趾去了。 先前慷慨激昂的幾個人,對于這個結果,卻也只能笑得比哭都難看地多謝陛下、多謝太子殿下。 然后,滿朝堂都是贊頌齊晟仁厚的聲音。 說實話,齊晟有點慌。 俗話說,天無二日,人無二主。 天子還安安穩穩地坐在那里呢,朝臣就這樣奉承太子,真的很容易戳了天子的肺管子。 齊晟絕對有理由懷疑,這些人里,絕對有趁機整他的存在。 * 下朝之后,齊晟跟著齊覃來到含光殿的內殿。 “感覺如何?”齊覃笑著問。 齊晟實話實說:“不太好。朝中諸公不愧是十年寒窗讀出來的,那心眼真是比蜂窩都密。 齊覃哈哈笑了一陣,正色道:“這才只是開始呢?!?/br> 外人只看到了做天子的風光,卻不理解其中的艱險。 朝臣與天子,雖然是從屬的關系,卻也是天然對立的關系。 天子一心想要大權在握,而朝臣則一直想要天子垂拱而治。 為什么一種新的政策,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是好事,真正施行卻還是困難重重? 還不是因為牽扯到了君臣雙方的博弈? 可以說,朝廷每推出一項新的政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