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2
至于萬家可不可靠,對四公子來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況他是相信萬秋實的,秋實與徐北一樣,身上都發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但好在二人都不是心思深沉復雜之人。“好,我馬上去和父親說?!比f秋實喜道。路允之悄然退了出去,公子與萬家九少相處的情景他看在眼里,覺得沒什么不好,在九少面前,他能感覺得出公子眼里都帶著輕松的笑意。☆、第70章無人肯聽江策肺腑之言,滿腔抱負無人理解,江策羞憤離去,并放言堅決不承認數典忘祖的人為江家子孫。徐敏慶笑而不理,大厲朝才開朝多久,江策難道忘了江家真正算起來乃是前朝人士,后來還不是眼見前朝日益衰敗再無復起的可能,江家才投向了新朝,沒想到這才多少年,江策就將自己當成了廖家的奴才,還要拖上整個江家的人。江策的固執己見和對朝廷的一片赤膽忠心,卻并沒有收獲多少好感,能夠前來北地觀看北地文舉盛事的,大多不是迂腐之人,亦非朝廷高官厚祿之輩,他們對朝廷的忠誠,并不如江策以為的那么堅定。更有那走遍許多州府目睹百姓過的是何種日子的人,在來到北地后對照不一樣的情景,心中的信念也在動搖,雖然口頭上并沒有說什么,只談詩文,莫談國事。大比的策論,徐敏慶的文章經眾人一致商定,最終得到了第三名的成績,由于文章早已公開并廣為流傳開來,對于這一結果并沒有太多人持有異議,甚至就因為他的年齡和無功名負身,評審的人將他的名次稍稍挪后了一些。大比結果出來后,徐敏慶便被王府授了官,作為四公子近身的中書舍人,如今早已成為四公子左右手的路大人,當年也是從這個位置上做起的,因而人人都知道,王府和四公子是極為看重徐敏慶的,他日高官厚祿不愁。許多人對徐敏慶的生平津津樂道,又對他的際遇羨慕不已。雖說徐北在文官眼中名聲不怎樣,可有一點再瞧不上他的文官也不得不承認,徐敏慶能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這位兄長的幫扶。人們對徐氏夫婦沒供親子進學反而對養子極力栽培大加稱頌,徐氏夫婦去后,又是徐北這位長兄一力擔起撫養弟弟的擔子,誰不贊一聲徐氏一門都是忠厚積善之家。徐北聽到外面的那些傳說嗤笑了一聲,頂著“忠厚積善”四字,他渾身發毛,誰給搞出來的說法,他找人算賬去。這幾日出門,碰到那些文官,以前對他沒有好臉色的,現在居然對他露出了笑臉,尤其是年長于他的官員對他露出可稱之為“和藹”的笑容,讓他恨不得離那些人越遠越好,他寧愿這些人對他繼續橫眉怒目,實在不習慣態度的驟然大逆轉。就在徐北關緊門戶時,王府又傳來了新的任命,徐北升官了!徐敏慶身世曝光的熱議還沒減弱下去,又傳來徐北升官的消息,將許多不看好他的人炸暈了,怎么可能,王府和四公子怎可能重用這么一個莽夫,別以為他們不知道,許多文書和折子都是由他身邊的人代寫的,一天學堂沒進過的人指望他能認識多少字?可有人親眼目睹過,徐北連筆都抓不穩的。徐北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那軟趴趴的毛筆,還真不如他的炭筆使得暢快。徐北三級跳,一躍成為王府轄下的五品官員,這讓剛剛因徐敏慶這少年才子而對他升起好感的文官們,又發生了嘩然,徐北無功又沒有太多的資歷,如何就能擔得了這么大的福份,他們哪一個不是一級級地往上爬的,就徐北特殊?“王爺,”北地的老臣在蕭王爺面前痛陳:“那小子何德何能擔當大任,何況他身上又沒有戰功,貿貿然提拔上去讓人如何信服!”升官速度快的當然有,有那戰功赫赫的少年將士,一步三級跳,實打實的功勞無人可以否認,可徐北這個粗人卻不是從戰場上爬起來的。蕭王爺也委曲得很,他都覺得現在給徐北的還嫌太少了,看吧,不過稍微提拔了一下,下面就哭喊成一片,看人家徐北小子都沒鬧呢,他可比旁人更有理由叫屈呢。蕭王爺抹了把臉正色說:“徐北并非無功,相反,他的功勞極大?!?/br>老臣抬頭看向王爺,驚訝道:“就憑互市之功?小徐大人功勞再大可也越不過四公子和楊大人?!被ナ惺怯伤墓訌某⒛抢餇幦淼?,四公子是首功,其次是楊大人,作為互市監敬業踏實,然后才輪到徐北。蕭王爺一看就知道他誤會了,同情地看著他說:“老大人以為水泥之功如何?土豆、紅薯和玉米三樣農作物的功績如何?”“當然是功在社稷利在萬民,無法衡量,后人定會記住王爺和世子的功績?!崩铣既f分激動地說,這兩樣可為北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次來北地的各方文士見了后無不稱贊,心動不已,甚至有人想要建議蕭王爺,將這幾樣向整個大厲朝推廣,讓天下萬民再不用無法飽腹。隨著這些文士的回去,北地和蕭王府的名聲會更加響亮,蕭王爺可不僅僅是會打仗的莽夫,治理北地同樣不遜色,等三樣農作物推廣開來,就連南地的百姓都會記住蕭王爺的好。蕭王爺眼中同情之色更濃,說:“老大人可要撐住了,水泥是徐北這小子給出的配方并親自帶人研制出來的,三樣農作物,也是徐北這小子托萬家的人從南邊沿海地帶尋來的,并且親自試種后才上報王府,你說,我才封了他一個五品官,是不是太虧欠這小子了?唉,也是他太會來事,要是少做點功績我還能心安理得點?!笔捦鯛敂[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什么叫得了便宜還賣乖,說的就是蕭王爺這種人。老臣當場驚呆了,半晌都沒消化掉聽到的內容。這怎么可能?王爺絕不可能騙他的,將不是徐北的功勞推到他頭上,這兩樣功勞,無論哪一個放在一人身上都足夠飛黃騰達了,何況還落在同一人身上,王爺才給了個五品官,北地的官員就上竄下跳地叫屈了,真正該叫屈的反而一聲不吭。老臣直到走出王府的時候還處于恍惚中,原來印象中的莽夫粗漢,形象豁然高大起來,心中頓覺慚愧,他居然也犯了個以貌取人的錯誤,誰說對朝廷有功的定要是飽讀詩書的,徐北這兩樣功績可是做再多的文章都做不出來的。“老大人,怎樣?王爺說什么了沒有?”等在府外的官員一見到他出來就跑過來急切地問道。老臣之前還看不明白王爺為何用同情的目光看他,現在卻能理解了,他同樣用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