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
果?!?/br>他從懷中掏出一張紙遞給少年;后者接過攤開,隨后露出了一個復雜到難以形容的表情。“……你猜到了,對嗎?”“本來只有五分把握?!?/br>柳行雁輕嘆,“‘他’……是將當年帶你出京游玩的路重走了一遭?”楊言輝點了點頭,沒有回話。柳行雁拿回圖看了看,見圖上繞了大半圈的行程最終停在了江南一帶,想到歷史上“前朝余孽”作亂的地點正在此處,便略過這點,只問:“你和‘他’……提過‘將來’的事么?”“將來……?”少年怔了怔,隨即明白了過來:“提過一些……雖然只是白日發夢般的設想?!?/br>“他既將這條路重新走了一遭,想來也沒少回想你們一同相處的時光……若你曾提過想在哪處定居,興許……他也會將之視作你的遺愿照辦?!?/br>畢竟是前生的事了,少年低著頭苦思良久,才道:“我不記得自己特意提過哪處。不過要說想去而未曾去的地方,便是沂州一帶吧。都說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本盼著回程時走上一遭,不曾想……”“如今呢?”“嗯?”“登過了么,泰山?”“……不曾?!?/br>“那就走一遭看看吧?!绷醒闾嶙h,“即使未能尋得‘他’的蹤影,單單游玩一番也是好的?!?/br>楊言輝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兩人正是無事一身輕的時候,稱得上“家累”的又只有彼此,這下說走就走,不過小半個月便順利抵達了沂州。──說起來,楊言輝雖是第一遭來沂州,和此地卻頗有些淵源。顏楊氏幼年被父親出繼,曾在沂州住過近一年的光景。當時過繼她的人家同樣姓楊,乃是承德公一名親信部將的后代,與安國公一脈往來不多,和楊綸──便是楊言輝的外祖父──的交情卻相當不錯。此外,承德公一脈在此地也有處私產,是座位于泰山腳下的田莊,平時由得用之人幫忙管著,也算是楊綸安排來留意女兒情況的眼目。如今事過境遷,楊綸、顏楊氏俱已故去,這莊子自也輾轉落到了楊言輝名下,成了兩人于沂州落腳的地點。二人上回住到楊言輝莊子里,還是在揚州的時候。當時楊言輝還特意騰出了書房讓予柳行雁,自個兒住到了后來才收拾出的正房里;如今兩人關系已改,又是在自家地盤上,便順理成章地一同歇在了正房。因莊里的管事定期會上安國公府匯報收支,曾幾度見過自家大爺,楊言輝雖是第一次來此,卻沒有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擾。不過他難得來一遭,忠心耿耿的管事只當他在巡視產業,連問都沒問就直接將歷年賬冊送了過來。少年雖覺無奈,卻也不愿拂了對方一腔熱忱,只得認命地接下賬冊,和柳行雁“秉燭查賬”了一番。二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帳一查,竟還查出了些不尋常的地方。莊子每年清明前和四月末都有一筆支出,數額不大,記錄的采購品目則是紙錢、香燭和祭禮等。柳行雁初看著,只以為是哪個有了私心的混水摸魚、走公中的帳采購自家用來拜祭的物什;待發現這筆支出年年都有,倒像是定例似的,便不免生出了一個極大膽的猜測。他仔細看了下四月末的采購日期,從四月廿到四月廿四都有,卻從未晚過四月廿五日。而據言輝所說,四月廿五……便是哀太子真正離世的日子。事實也正如柳行雁的猜測。二人招來管事一問,才知道這莊子乃是承德公一位極尊敬的長輩臨終所贈;唯一的要求,只是在他死后照顧好一處臨山的墓地。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二人得了管事指引連夜前往一觀,最終在一處小樹林里見著了目標。那是兩座毗鄰著的墳??孔蟮囊蛔?,便是柳行雁曾在魘境里見過的、刻著“玉延梓”名姓的墳塋??坑业哪亲鶆t是后來起的,形制與另一座完全一致;墓主的名姓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正是“尉遲玠”三個字。或許是同一個魂靈的緣故,柳行雁于此早就有了預感,心中雖有震動,卻不如何驚詫。倒是楊言輝,他雖已對“尉遲大哥”在意自己的事信了六、七分,卻也只猜對方心懷愧疚,并未敢往更深的地方想??扇缃駜勺鶋瀴L實實在在地矗在眼前,那塊屬于“玉延梓”的墓碑還尤其光滑,仿佛曾有人一遍一遍地撫摸過一般……此情、此景,終將少年心頭的最后一絲質疑與不安徹底擊碎,讓他忍不住走近墓碑,以指觸上了那曾承載他許多依戀的“尉遲玠”三字。雖知言輝難免感懷,可這仿佛“跨越時空終得相會”的一幕,仍讓柳行雁瞧得有些牙酸。尤其少年不光一遍遍勾勒著那幾字,還喃喃說些“我來了”、“我真不知道”之類的低語,更讓男人聽得醋意橫生,忍不住大步近前、一個張臂從后將人擁入了懷。“如何,可信了?”其實他更想說的是“莫忘惜取眼前人”,卻覺得這話太酸,只好故作輕松地問出這么一句。楊言輝背對著他,心思又有大半放在眼前的墓碑上,一時還真沒留意到他的心口不一。當下只輕輕應了聲,半是迷惘半是悵然地嘆道:“可……我真沒想到他會這么做?!?/br>頓了頓,“他對我從來沒什么表情,說起話來也總是冷言冷語地,卻偏偏又極為仔細,會在我穿得少時為我披衣、會在我病著時讓膳房另行備膳……我知道他只是出于責任才這么做,卻仍不由自主地有了期望、有了奢求。所以那件事之后,聽他張口便是斥責,我才真正心冷,徹底絕了求生的念頭?!?/br>他不曾求生,自也沒有太祖“開恩”的必要;不想曾以為永遠捂不熱的冰,終究還是為他化了開──在遲了近半年后。可一杯鴆酒下去、自此兩世相隔。直到斗轉星移、時移世易,他才在機緣巧合之下尋到此處,真正知曉了彼此的終局。尉遲玠的碑是承德公立的,上頭寫了他的卒年,是在“玉延梓”離世三十年后。除了重游故地的那半年,尉遲玠的后半生都耗在了此地,自讓陡知此事的少年心中不免唏噓。柳行雁也明白這點,所以盡管心中泛酸,還是溫言安慰道:“無論如何,你能尋來,對‘他’便已是最大的安慰了?!?/br>“……嗯?!?/br>“知道了地方,你想看隨時能夠過來。時候不早,還是趕緊回屋里吧?!?/br>“嗯,走吧?!?/br>“自己”的墳,倒不至于談什么吉利不吉利。只是大半夜地在墳前晃悠畢竟不好,楊言輝也算真正放下了心中的執念,便由著柳行雁牽住他的手,兩人循來路一塊兒走回了屋中。──當然,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