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
呵呵”一聲冷笑。原因無他,皆因這位回廣君同學,有個身為Q大某院系院長的好爹。在他爹的金手指圣光加持之下,回廣君同學平日里性格就甚為囂張跋扈,招惹來不少是非。他每一科考試的卷面成績都很不怎么樣,但加上了評分標準成謎的平時分之后,出來的總成績,居然還能擠入尖子生的行列里。這一回顯然也是有人在背后做了些小動作,給回少爺一連發了三篇不知是何人代筆的論文,最后回廣君同學居然在“學術成績”一欄上堪堪壓過了展星洲的數據,擠掉了公認的年級首席,拿到了這個保送名額。“臥槽,竟然還能這樣!”這一回,先發出感嘆的是江曉原。他研究生還沒畢業,必須在自家老板手下討生活,所以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特別心有戚戚焉,“Q大也太黑了吧!”“你也覺得星洲很慘很可憐,對吧?”方夏說著,拍了拍坐在自己身邊的展星洲的手臂,“當時大家都這么想?!?/br>“當然??!”江曉原用力地點頭,“這多好的機會??!保送去海德堡哎!誰不想去??!”柳弈伸手,在江曉原的后腦勺上輕輕刮了一下,“怎么,念我的研究生就委屈你了?”“沒有沒有沒有!”江曉原一邊拼命搖頭,一邊瘋打補丁,“我只是覺得有機會出去見見世面也不錯而已!”“嗯,正是因為每個人都覺得,星洲在這件事上受了非常不公平的對待,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對回廣君懷恨在心……”方夏笑了笑,繼續說道,“所以,當后來寢室里出現投毒案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肯定是星洲做的?!?/br>就在保研海德堡的名單公布后的半個月,有一日深夜,回廣君忽然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繼而胸悶心悸明顯,還伴隨著頭暈和視物模糊,臉色白得跟紙片兒一樣。當時他們那一屆的學生,所有人都在Q大附院實習。而附院就在校區門口,直線距離大約一百米左右。因此學校就沒有再給他們額外安排宿舍,學生們不需要跟帶教老師一起值班的時候,他們晚上都是回自己寢室睡覺的。回廣君寢室里住了八個人,其中六個是臨床系,另外兩個是檢驗系。那一日只有一個檢驗系的小伙兒要值夜班,晚飯前就已經回Q大附院去了,剩下六人眼見回廣君的情況越來越不對勁兒,連忙合力將他送到了附院的急診處。結果急診一做出來,竟然是個頻發室性早搏三聯律伴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這可是一個搞不好要出人命的情況,連忙以急性胃腸炎合并心肌炎送進了ICU里面。結果兩個小時之后,回廣君就出現了心室纖顫。在ICU里又是插管又是電擊復律外加胸外按壓,反反復復折騰了許久,好不容易搶救成功,但人已斷了兩條肋骨,還徹底失去了意識,不知何時才能脫離危險。而就在第二天早上,有人往附院的校長信箱里投了封匿名郵件,稱他知道回廣君不是生病,而是中毒,毒物正是一種叫“異羥基洋地黃毒苷”的強心藥。同時,一個匿名的討論帖也在校內論壇悄然出現,帖子的題目特別吸睛——學霸的復仇,你搶我保研,我取你狗命!帖子里面以仿若親歷的第一人稱的春秋筆法,描述了臨床系某展姓學霸,如何優秀如何刻苦,卻偏偏被一個品行不端的官二代搶去了保送國外名校的機會,于是憤然報復,給某回姓室友的晚飯里加了遠超過治療量的強心藥,讓那官二代中毒送醫,現在受害人病情危重、生死未卜……作者有話要說:案件靈感來源于現實案件,當然被我改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必須說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不要套用任何現實??!第103章7.breakingbad-04世人皆喜歡看陰謀論,且愿意相信所謂的內幕,更何況這篇爆料貼寫得有鼻子有眼兒,格外奪人眼球。帖子一發出,立刻以幾何速度在Q大學生之中傳播開來。很快,就有醫學院臨床系的學生浮水爆料,某回姓官二代昨夜確實急病入院,現在人躺在ICU里,情況危殆,而其室友——某展姓學霸,恰恰正是原本公認應該獲得那個海德堡大學的留學機會的人。更要命的是,大約十多頁的留言之后,寫這個貼的匿名小號再次出現,甩出第二個重磅證據——一個課題的申請書截圖。該課題是由Q大附院的心研所牽頭,與本校生物化學中心合作的項目,研究的正是異羥基洋地黃毒苷的藥效與毒性區間重合性問題。帖子還在課題成員名單上用鮮紅的框框圈出了一個馬賽克掉一大半的名字,沒有打碼的部分,一個“展”字,要多顯眼有多顯眼。能從千軍萬馬中憑真才實學考得上Q大的,哪一個不是精英分子,線索都給到這地步了,剩下不過就是動動鼠標檢索課題庫的關鍵詞而已,很快“回姓受害人”和“展姓嫌疑人”都被好事者扒了個底兒掉。從校友們人rou出的種種線索來看,爆料貼里的一切都是真的。有個學藥劑的校友留言,異羥基洋地黃毒苷畢竟既是救命良藥,又是致命劇毒,可不是什么能隨隨便便拿到手的藥品,連藥房里都要發一支算一支,使用和銷毀全部要嚴格登記,口服片劑也嚴格按照處方取藥,臨床上的用量也是以μg為單位,非常非常謹慎。所以,諸位鍵盤名偵探們討論來討論去,覺得既能偷到足夠劑量的異羥基洋地黃毒苷,又和回廣君有深仇大恨的,想來想去,也就只有展星洲一個人了。這個帖子一出,但凡知道了這件事兒的Q大學子,都已然相信了回廣君遭人投毒,而兇手正是他的室友展星洲的這個事實。在中毒案被證實確有其事之前,這個帖子已經被各大平臺瘋狂轉載,仿佛成為了鐵板釘釘的事實。另一方面,Q大附一院在收到匿名舉報信之后,也不敢輕忽。作為華國頂尖學府的附屬醫院,Q大的理化檢驗中心也是市內排的上號的,自己就能做異羥基洋地黃毒苷的血濃度測定,當即用回廣君的血液樣本做了相關檢查。很快的,檢驗結果出來了,回廣君的異羥基洋地黃毒苷的血液濃度竟然高達0.0043μg/ml。這個數字,已經很接近致死濃度,加上患者是個平時身體健康的一個年輕小伙兒,又沒有心衰,血液中當然不應該出現異羥基洋地黃毒苷,于是醫院立刻就報了警。當年那樁轟動一時的大學校園投毒案,就此進入了民眾的視野之中